“字迹工整,思路清晰,尤其是这篇作文,真情实感,很难得。”
他点评道,然后又看向王干事最初批改的那两份四年级试卷,那双百分的成绩更是让他动容。
“你说她之前失学?在家自学?”
张校长看向林向阳,语气缓和了许多。
“是的,校长。父母去世得早,我是大哥,平时教她一点。”林向阳恭敬回答。
张校长点点头,目光再次落到晓梅身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小姑娘,别怕。告诉我,你喜欢读书吗?”
晓梅从大哥身后稍稍探出头,看着这位面容慈祥的爷爷,鼓起勇气,用力点头:“喜欢!非常喜欢!我想读书,想学很多很多知识!”
她的眼神清澈,渴望真挚无比,没有任何杂质。
张校长阅人无数,看得出这孩子没说谎,那份对知识的渴望是做不了假的。
再加上这实实在在、近乎妖孽的成绩……
他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
“王老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们办学,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不是扼杀天才。既然林晓梅同学通过了考核,成绩优异,那就按流程办理插班手续。”
他看向王干事,语气不容置疑,“四年级二班还有一个空位,就安排进去吧。学籍问题,我来协调。”
“可是,校长,这……”王干事还想争辩。
“没什么可是。”
张校长一锤定音,“成绩说明一切。如果后续发现有任何问题,我来负责。”
他拿起笔,亲自在插班申请上签下了“同意,张明远”三个字。
一锤定音!
所有的质疑、刁难、屈辱,在这一刻被彻底粉碎!
晓梅惊喜地捂住了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次是喜悦的泪水。
林向阳也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充满感激:“谢谢您!张校长!”
【能量:0.49\/10】……似乎因为危机的解除和目标的达成,能量开始缓慢回升。
王干事脸色青白交错,悻悻然地不再说话,开始灰头土脸地办理具体手续。
张校长和蔼地对晓梅说:“林晓梅同学,欢迎你加入中心小学。希望你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不要辜负你的天赋和家人的期望。”
“我一定会的!谢谢校长!”
晓梅用力点头,小脸上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如同冲破严寒的第一朵迎春花。
手续办妥,领了暂用的旧课本,兄妹俩走出教务处,感觉外面的阳光都格外明媚。
“大哥!我成功了!我真的能上学了!”
晓梅抱着课本,兴奋地小声欢呼,激动得原地跳了一下。
“嗯,我就知道晓梅最厉害了。”
林向阳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心中满是欣慰和骄傲。
妹妹的人生轨迹,终于开始转向光明。
然而,就在他们走出校门,准备回家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卫国和晓雨时,林向阳眼角的余光瞥见街角一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
是钱叔!
他怎么会在这里?巧合?
钱叔并没有看他们,而是佝偻着背,慢悠悠地走向街对面的杂货铺,仿佛只是偶然路过。
但林向阳的心却猛地一沉。
联想到昨天他那句意味深长的“文化人,好啊……明事理,走得远”,再结合今天晓梅考试过程中近乎“超常”的表现和王干事那毫无来由却异常固执的怀疑……
一个冰冷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王干事的刁难,真的仅仅是因为刻板和怀疑吗?钱叔出现在学校附近,真的只是巧合吗?
那句“走得远”,此刻听起来,似乎更像是一种冰冷的预言,而非祝福。
晓梅凭借实力和一点点“辅助”,成功敲开了学校的大门,但这扇门之后,等待她的,真的只有书香和阳光吗?
钱叔那看似游离于一切之外的背影,仿佛无声地提醒着林向阳,那双藏在暗处的眼睛,或许从未离开,并且,可能以他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渗透进了他们刚刚触碰到的新世界。
【能量:0.50\/10】的光芒微微闪烁,却仿佛无法驱散那悄然笼罩下来的、新的疑虑的阴影。
成功的喜悦依旧甘醇,但回大杂院的路,似乎比来时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
林晓梅成功考入中心小学四年级的消息,像一颗温润的暖石,暂时驱散了林向阳心湖中因钱叔诡异出现而泛起的寒意。
【能量:0.50\/10】的光芒稳定地照耀着,仿佛也映照着兄妹俩逐渐明朗的前途。
回到大杂院,这个好消息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激起的却多是惊叹与善意的羡慕。
“了不得啊!晓梅这丫头真争气!”
“向阳教得好!烈属子弟就是有出息!”
“看来读书是真有用啊!”
邻居们的夸赞让晓梅羞红了脸,却紧紧抱着新领的旧课本,眼睛亮晶晶的。
林卫国与有荣焉,挺着胸脯,仿佛是自己考上了学。
林晓雨绕着姐姐又蹦又跳,嚷嚷着自己也要快点长大去读书。
小小的林家屋里,充满了久违的、纯粹的欢欣气氛。
那面“技术革新模范”的锦旗在一旁默默注视着,仿佛也为之增添了一抹暖色。
然而,林向阳的欣喜并未持续太久。
他看着妹妹雀跃的身影,一个现实的问题浮上心头:晓梅上学了,他自己呢?
这具身体虽然只有十四岁,但内里的灵魂却渴望着更系统化地接触这个时代的知识体系,为他脑海中那些超前的技术和理念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处。
总靠“自学成才”和“父母遗留”来解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也容易引人怀疑。
更何况,多学一点,总能更好地保护这个家,为未来铺路。
成人夜校扫盲班,无疑是目前最适合他的跳板。
第二天,他再次找到了街道办的陈老师。
这一次,他心态平和了许多。
陈老师见到他,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晓梅的成功仿佛也证明了她的“慧眼识珠”,她对林向阳的态度更加温和。
“向阳啊,晓梅那边都安顿好了?”陈老师关切地问。
“都好了,谢谢陈老师您那封推荐信。”
林向阳诚恳道谢,随即话锋一转,“陈老师,我今天来,是想问问我自己上学的事。您看,我能不能也进夜校扫盲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