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透过竹窗,在会议室的白板上投下斑驳光影。陈曦将最终版的“立体目标”看板贴在中央,事业、公益、感情三大板块的核心任务、时间节点、责任人一目了然。她举起手中的水杯,声音坚定:“这不是某个人的目标,是我们‘忠犬联盟’共同的方向。从今天起,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起把这些蓝图变成现实!”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斗志与期待。一场凝聚共识、明确分工的动员会,让团队的向心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责任认领:各司其职,勇挑重担
目标看板前,大家围在一起,根据自身特长与优势,主动认领责任,细化执行方案。每个人都清楚,只有把责任扛在肩上,才能让目标落地生根。
林砚舟走到“事业目标-产品研发”板块前,用笔圈出核心任务:“智能非遗服饰和亲子互动系列的研发,我来牵头。第一季度的温控蜀绣围巾,我已经联系了蜀绣传承人李姐,下周就开始纹样设计与智能模块适配测试。”他还主动提出,每月组织一次研发进度沟通会,邀请赵村长等传承人参与,确保工艺与科技完美融合。
沈亦舟拍着胸脯认领了市场拓展的核心责任:“线下体验店的选址、装修、人员培训,线上会员体系搭建和海外渠道对接,我全包了!下周我就带队去二线城市考察选址,同时和跨境电商平台敲定合作细节。”他还补充道,为了提升体验店的运营效率,会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考核体系,确保每一家店都能展现品牌的核心价值。
苏医生聚焦公益板块,认真梳理着非遗扶贫与疗愈的任务:“5个非遗扶贫工坊的选址,我已经初步筛选了3个地区,接下来会实地考察,确保当地有足够的非遗基础和劳动力。非遗疗愈手册的编写,我会联合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康复师,确保内容科学、实用。”他还计划每两个月去一次扶贫工坊,跟进培训进度和村民的收入情况。
赵村长主动承担了非遗传承的相关工作:“线上传承课堂的授课、年轻传承人的‘星火计划’培训,我来负责。我会把自己几十年的竹编经验整理成系统的课程,还会邀请阿普、李姐等老伙计一起授课,让年轻人学到真正的手艺。”他还承诺,会定期去体验店指导,确保店里的非遗手作体验环节专业、地道。
周教授则认领了产业联盟搭建与科普巡展的责任:“产业联盟的合作伙伴对接、行业标准的修订,我来牵头。科普巡展的策划、院校与商圈的对接,也由我负责。”他表示,会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尽快吸纳优质合作伙伴,让产业联盟发挥最大价值。
陈曦作为总负责人,统筹全局,协调各板块的工作衔接:“我会每月组织一次目标推进会,每季度开展一次复盘,及时解决大家遇到的问题。同时,我会重点跟进团队感情建设和个人情感关怀,确保大家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温暖与支持。”
责任认领完毕,每个人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责任清单”,上面详细列出了任务内容、时间节点、考核指标和协作人员。清晰的分工,让大家各司其职,又能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共识凝聚:初心不改,使命在肩
责任明确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再次重温目标背后的意义,凝聚起“一起努力、共赴目标”的核心共识。
周教授率先发言:“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传承千年非遗文化,让老手艺在新时代活下去、火起来。产业联盟的搭建、行业标准的制定,都是为了让非遗创新之路走得更稳、更远,让更多传承人受益。”他的话,让大家更加坚定了使命感。
赵村长感慨道:“以前编竹编,就是为了混口饭吃。现在,我们的竹编能和高科技结合,能走进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家庭,还能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我一定会尽全力做好传承工作,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竹编、学好竹编。”
林砚舟说:“作为设计师,我以前总觉得设计是冰冷的线条和色彩。但加入团队后,我才明白,设计可以承载文化与温度。下一年度,我会在每一款产品的设计中,都融入非遗的文化内涵和团队的初心,让产品不仅好用、好看,更有故事、有灵魂。”
沈亦舟激动地说:“从最初的小直播间到现在的千万粉丝,从国内市场到海外布局,我亲眼见证了品牌的成长。下一年度,我会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让更多人知道‘曦·承非遗’的故事,让更多人支持非遗创新。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
苏医生温柔地说:“非遗不仅是手艺,更是有温度、有治愈力的。下一年度,我会带着这份温度,把非遗疗愈项目做好,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同时也会关注大家的身心健康,让我们在追梦的路上,始终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
陈曦看着大家,眼里满是感动与坚定:“谢谢大家的坚守与付出。我们之所以能从绝境中重生,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初心和使命。下一年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就一定能实现这些目标,让非遗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
大家纷纷点头,心中的共识愈发坚定:他们不是在完成一份工作,而是在守护一份文化,传递一份温暖,实现一份价值。这份共识,将成为他们前行路上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行动启动:即刻出发,奔赴目标
共识凝聚完毕,团队没有丝毫迟疑,立刻投入到行动中。会议室里的讨论声变成了电话沟通声、方案撰写声,每个人都以饱满的热情,开启了下一年度的征程。
沈亦舟当天下午就带队出发,前往二线城市考察体验店选址;林砚舟联系了蜀绣传承人李姐,约定第二天见面讨论智能温控围巾的纹样设计;苏医生整理好扶贫工坊的考察资料,计划周末就出发实地调研;赵村长则开始梳理竹编课程的内容框架,为线上传承课堂做准备;周教授拨通了合作伙伴的电话,沟通产业联盟的搭建细节;陈曦则在整理团队成员的“情感小目标”,为后续的团队关怀和家庭开放日做规划。
专属空间里,处处都是忙碌而有序的身影。工坊里,传承人们正在赶制最新的产品订单;办公室里,团队成员们在电脑前认真撰写方案、沟通工作;庭院里,赵村长带着几个年轻传承人,在练习竹编基础工艺。每个人都朝着共同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启动会上,陈曦特意将那本纪念册放在会议室的显眼位置,让大家在忙碌之余,总能看到那些一起奋斗的时光印记。“这本纪念册记录了我们的过去,而我们的未来,需要用行动去书写。”陈曦的话,激励着每个人奋勇前行。
尾声:同心同行,未来可期
夕阳西下,专属空间的竹编灯笼亮起暖黄的光。忙碌了一天的团队成员们,围坐在庭院里,简单地吃着晚饭,分享着当天的工作进展。
“我今天联系了三家跨境电商平台,他们都对我们的产品很感兴趣,已经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沈亦舟兴奋地分享道。
“我和李姐沟通得很顺利,她很认可智能温控的思路,我们已经确定了三个备选纹样。”林砚舟说道。
“我整理好了扶贫工坊的考察问卷,下周去实地调研时,就能全面了解当地的情况了。”苏医生补充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收获与喜悦,也交流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遇到难题时,有人主动出谋划策;感到疲惫时,有人送上温暖的鼓励。庭院里的竹编风铃轻轻作响,像是在为他们加油鼓劲。
陈曦看着身边充满斗志与温情的伙伴们,心里满是踏实与期待。她知道,下一年度的征程不会一帆风顺,会有市场的挑战、技术的瓶颈、未知的困难,但她更相信,只要他们同心同行、初心不改,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实现那些看似遥远的目标。
夜色渐深,星光点点。“曦·承非遗”的团队成员们,带着共同的目标与信念,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他们将用匠心守护非遗,用科技赋能传承,用爱心传递温暖,在事业、公益、感情的道路上,一起努力,一起成长,一起收获属于他们的荣光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