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诗(宋之问)
缑山连嵩岑,近带洛阳陌。
洛京游宦子,不知虚直宅。
北入养龙溪,势如夏云积。
褰涉穷水府,跻攀倚霞壁。
缑氏山?,洛阳城东南20里,在一个盆地中间,突兀而起的红砂岩体的孤山,为道教名山?;相传西王母曾在此修道,因她姓缑而得名“缑氏山”;周灵王太子晋(王子乔)也在此驾鹤升仙,成为道教的重要传说。?四周地势平坦,景色清秀;山上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被石径和树木环绕,几个水池点缀在其中,好一个讲学的风水宝地。
卢植,幽州涿郡范阳城人,生于汉建光辛酉年,到清平二年时,已有60岁。年少时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与郑玄、管宁、华歆等人为同门师兄。以博士入仕,先后担任九江郡、庐江郡太守。在此期间,与马日磾、蔡邕一起续写《东观汉记》。54岁时辞官,来到缑氏山创办了庐江书院。
此前,卢植为官清廉,身无余财,招收弟子要收取束修,因为包吃包住包学,束修不低,每年要收取6000五铢钱。
在这个年代,1万五铢钱可兑换?约130克黄金?,刘智总共送给刘备7根金条,1根1斤,还有未数的1把金币,可以这样说,仅论钱,刘备已经是小富豪了。
在得到校长赠送的马匹和芦叶枪之后,刘备等8人来到了洛阳,一匹五铢钱,把8匹河曲马卖了;1杆3000五铢钱,把8杆芦叶枪也卖了。每人分得1000五铢钱,其他钱全归了刘备,存入了袁氏钱庄;面对忿忿不平的7人,他振振有词:“咱们是干大事的人,钱得省着花!”
在锦绣坊,花了200五铢钱定制了1面红色大锦旗,上绣黄字:中间竖排直书“天下名师”4个大字,左侧竖排直书“刘备、刘德然、刘徳宣、刘徳平、刘揆、刘耕、刘垌、张飞敬赠”19个小字。
来到清平连锁商店,48度长湖美酒500五铢钱一坛,买了2坛,这钱花得刘备有点心痛了,原本购买10打清平纸,最后只购买了2打。
换上旧衣服,花了10个五铢钱雇了一辆老牛车,刘备8人挤在板车上,慢悠悠地前往缑氏山庐江书院。
刘备和刘德然每人抱着1坛长湖美酒,刘徳宣抱着2打清平纸,张飞双手托着一面红色大锦旗,8个人鬼鬼祟祟地登上缑氏山,来到庐江学院里东张西望。
正值庐江书院在课休时间,一名六旬老者站在课堂门口仰望天空,身高1米9左右,体格高大魁梧,须发皆白,双目有神,一身儒装,因此更具儒雅气质?。
身高只有1米65的刘备,抱着一坛酒,更像是猩猩走路,来到卢植的面前,躬身行礼。
“您是天下名师卢植卢子干?么?”
“俺是卢植,可是,天下名师不敢当!”
“您是天下名师,实至名归,俺们是拜师求学来了。”
“你是哪里人?”
“俺们7人是范阳刘家村,他是附近张家集人。”
“哦……咱们是同乡。”
有眼力劲的张飞,赶紧上前,双手奉上大红锦旗。
展开一看,“天下名师”赫然在目,卢植情不自禁地手捋银须、有点志得意满。
谈到束修,刘备心痛了:“要这么多钱!”;谈起庐江书院的纪律,刘徳宣、刘徳平、刘揆、刘耕、刘垌和张飞心生退却之意:“上学这么不自由,不如在外面玩耍。”
最终,只有刘备、刘德然愿意在庐江书院求学,放下2坛长湖美酒和2打清平纸,刘备8人在躬身施礼后匆忙离去。
在洛阳城外,花了3000五铢钱购得一个农家大院,刘备8人入住之后感慨万千:“俺们也是洛阳人了!”
第二天,刘备和刘德然带上五铢钱和若干礼物,又是10个五铢钱雇了一辆牛车,慢悠悠地前往庐江书院。
从此以后,大字不识一个的刘备和刘德然开始了苦逼的求学生涯。
刘徳宣、刘徳平、刘揆、刘耕和刘垌,每天在清平连锁商店进货,跑到乡下去倒卖,收入还可以;张飞则是重操旧业,在农家大院里做寿材,生意很是红火。
山炮进城,一旦适应了新环境、新生活,他们再也不想回到老家去受罪。
刘备在庐江书院里学习刻苦,也很会来事,深得卢植和同学们的喜爱。刘德然资质平庸,不是读书这块料,但是他勤快、喜欢搞卫生,因此他也能在此继续混日子。
腊月15,庐江书院放假了,刘备和刘德然送上2坛48度长湖美酒、5块腊肉、1只羊和1袋小米,向卢植告别后返回了农家大院。
在得知范阳城被清平人民军攻占后,卢植很是忧心忡忡,担心家人被迫害。大年过后,正月11,卢植收到了老家的消息:一切安好,家人受到了清平人民军的善待。
过了正月15,庐江书院要复课了,可是,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卢植不知还有几个弟子能够回来学习。
正月16,弟子一个没来,包括刘备和刘德然,卢植却等来了一个陌生的年轻人。
“您是卢植卢先生吗?”
“俺是卢植,你是谁?”
“俺是清平世界的251队员,校长真诚邀请你去晋阳城共谋大业。”
听说如此,卢植有点心动了,大汉和清平世界没法比,刘宏和校长更是没法比,但是,身为汉臣,死为汉鬼,无论如何也不能背叛朝廷。
看看挂在墙上的红色大锦旗,“天下名师”四个大字像是枷锁,锁住了他的灵魂,为朝廷尽忠是卢植的归宿。
卢植谢绝了校长的邀请,送走了251队员,形单影只地漫步在缑氏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