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领命而去,李世民转身回到书案前,手指在案台上缓缓敲击,目光微敛,蕴藏着深思。
他深知,此事绝不可拖延。每分每秒的耽搁,都是给予对方行动的可乘之机。
而若想彻底掌控局势,他必须尽快找到那些刺客的蛛丝马迹。
不久,外面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夜的静谧。
房玄龄率先推门而入,紧随其后的是杜如晦。
他们的神色略显凝重夹杂着几分疑惑,显然未明白为何李世民会在这深夜急召二人。
李世民目光从两人身上扫过,最终停留在杜如晦身上,语气沉稳却不失威严:
“克明,之前让你调查的那件事,进展如何?”
杜如晦闻言,面露愧色,立刻明白李世民所指。
不待犹豫,他低声答道:“殿下,我已竭尽所能,可这几日毫无所获。
如今我们朝中能用的眼线太少,加之那些人行事诡秘,
与我等对抗的人非同寻常,短时间内实在难以查出端倪。”
话音未落,他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
李世民听罢,眉头微蹙,脸色顿时阴沉了几分。
他心知,昔日布局精良的情报网络早已因父皇李渊的清剿而土崩瓦解。
自己如今如同盲目而行,寸步难行。
这种处境令他倍感无力,却也更加坚定了他迅速重建情报体系的决心。
他默然片刻,随后点了点头,语含深意:“你的难处我是知道的。
但你难道没有察觉,自我们回京至今,这些日子里竟无人提及我们遭遇袭击的事?
我今日召你们前来,正是为了提醒你们,此事比我们原先设想的更加棘手。
而我们现在的处境,非仅仅是人手不足的问题。敌在暗,我在明。
若要突破这重重局限,恐怕必须改变策略,重新布下暗线,让刘无生那边加快速度。
全力支持他,因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再搁置了。
倘若我所料不差,对方早已具备封锁一切探查的能力。”
话音刚落,书房内气氛顿时凝重如山,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皆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不安。
房玄龄闻言,眉头紧蹙,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殿下所言极是。
敌人既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封锁消息,显然对我们朝中的布置了如指掌。
此事非比寻常,若不尽快查明其背后势力,如今的安稳局面恐怕难以维系。”
他顿了顿,目光扫向杜如晦,“克明,我记得你之前提过,
在此次出征之中有几人出身背景较为复杂。不知他们是否与此事有关?”
杜如晦闻言微微一怔,随即思索片刻,缓缓点头:“确实有几人来历不明,但未曾发现他们有异动。
不过,殿下,此事既然事关重大,不如趁此机会彻查一番,或许能从中发现蛛丝马迹。”
李世民轻轻点头,眼中寒光一闪而逝:“不错,这些人之前跟吾等出战,那时我们是生死与共的兄弟,
而且他们从未有危害我们的行动,但正因如此,才更可能隐藏着危机。
房玄龄,你对于这些将士比较了解,这样你立刻拟一份名单,
将所有出身可疑之人列出,交由克明负责彻查。
务必隐秘行事,不可让任何人察觉。”
房玄龄领命而去,杜如晦则站在原地,似有些犹豫。
李世民见状,眉头一挑:“克明,你还有什么要说?”
杜如晦沉吟片刻,终于开口:“殿下,这些日子以来,我一直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
那些刺客的行动方式,以及他们留下的痕迹,似乎都在刻意引导我们注意某些方向。
属下担心,这背后另有隐情。”
李世民闻言,眼神微微一凝。他站起身,缓缓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夜色沉沉,缓声道:
“你是说,这一切可能是敌人的障眼法?
他们有意将我们的目光引向某些无关紧要之处,从而掩盖他们真正的目的?”
杜如晦点头道:“正是如此。这种手法虽不新鲜,但若策划得当,却足以让人防不胜防。
更何况,敌人如此熟悉我们的布置,说明他们极有可能在朝中安插了眼线。
若不尽快揪出这些内鬼,后果不堪设想。”
李世民沉吟片刻,目光转向杜如晦,语气中带着几分决然:
“既如此,那就从内部查起。从明日起,所有府卫近卫的行动轨迹都要详细记录,
尤其是那些近期表现异常之人。必要时,不惜手段,也要将他们的底细挖出来。
我倒要看看,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阴谋!”
杜如晦领命而去,房玄龄很快返回,将一份名单递上。
李世民接过,低头细看,一时之间,书房内只余下烛火微微摇曳的光影。
他的目光在名单上划过,每一个名字都带着几分熟悉,却又多了一层陌生的意味。
“这样,”李世民忽然开口,语气冰冷,“马上传信给刘无生,让他尽快过来。”
杜如晦听罢李世民的话,微微摇头,语气中透着几分凝重:
“殿下,刘无生此人,我们与其接触甚少,唯有您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这人究竟是否值得信任?我们将如此重大的任务交托于他,真的妥当吗?”
李世民闻言,陷入深思。杜如晦的提醒直击要害——自己确实仅与刘无生有过一次短暂的接触。
当时因急需用人,自己不仅给予他资金支持,还委以任务。
他表面上听从指令,但刘无生究竟是真心投效,还是仅仅做戏示好,自己也无从判断。
从此次战事表现来看,刘无生无论是能力还是忠诚似乎都无可指责。
然而,这个人到底效忠于父亲李渊,还是已经归心于自己,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
尤其是考虑到此前安插的眼线惨遭李渊迅速拔除,这无疑暴露出自己的一举一动几乎尽在父亲的掌控之中。
那么,刘无生是否会是李渊有意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一颗暗棋呢?
这个念头让李世民背后不禁渗出冷汗。
他深知,探子和眼线这些角色必须是最值得信赖的亲信,
而其中的首领,更须是心腹中的心腹。
如今,自己竟在情急之下,将重任寄托于一个几乎不了解的人,未免显得过于鲁莽。
他心中暗叹,自嘲道:莫非自己真的已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