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绝望开局与一个馒头
李默从没想过,传说中的“昆仑墟”和“星海夜市”,对他这样的底层幸存者来说,生存压力比在地球上挤地铁还大。
他蜷缩在“星海夜市”分配给新人的、最小的那个流动摊位里,看着能量屏幕上不断滚动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信息:“幽蓝坐标共振体验券(二手)”、“星尘钢边角料(适合手工)”、“来自绿漪文明的活性孢子盆栽(助眠效果存疑)”……这些东西,离他都太远了。
他全部的家当,是进入昆仑墟时发放的100星元启动资金,以及他唯一擅长的、似乎与这个星际时代格格不入的技能——做面点。尤其是馒头,他李家祖传的老面馒头,据说曾祖爷爷那辈还是宫廷御厨。
可在这里,谁会在意一个馒头?
能量膏便宜又管饱,合成肉排口感以假乱真,谁还会怀念小麦的清香?
“新手保护期还剩最后一天,摊位租金明天就要交了,50星元……”李默看着账户上可怜的35星元余额,嘴角泛起一丝苦涩。难道刚看到希望的曙光,就要因为交不起租金被赶出夜市,去外围危险的废墟里拾荒吗?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踉跄的身影停在了他的摊位前。那是一个穿着陈旧工程师制服、眼神布满血丝、身上还带着淡淡机油味的男人,看样子刚从某个高强度项目中解脱出来。
“老板,有什么……能快速填饱肚子,又不太刺激的东西吗?”工程师的声音沙哑,手指因为长时间精密操作而微微颤抖,“啃了三天能量棒,胃里难受。”
李默精神一振,连忙指着蒸锅里仅有的几个雪白、喧软的馒头:“试试这个?老面馒头,天然小麦粉,无添加,养胃!”
工程师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会看到这么“原始”的食物。他犹豫了一下,或许是那熟悉的面食香气勾起了某种遥远的记忆,他掏出5星元:“来一个。”
李默几乎是颤抖着接过那5星元,将一个大馒头递了过去。
工程师咬了一口,咀嚼的动作很慢。忽然,他停了下来,闭上眼睛,长长地、满足地叹了口气。
“就是这个味儿……小时候我奶奶蒸的……”他睁开眼,眼中竟有些许湿润,“老板,再给我来五个!不,十个!我带回去给组里的人尝尝!”
(二)“灵魂馒头”与口碑发酵
李默用最后的本钱,连夜制作了更多的馒头。他没有任何高科技设备,只有一口从废墟里淘换来的、经过简单修复的老式蒸锅,以及他那份对传统手艺的执着。
第二天,不仅是那个工程师,他还带来了七八个同事。小小的摊位前,竟然排起了队!
“嘿,老张没骗人!这玩意儿吃起来真舒服!”
“比能量膏有幸福感!”
“听说这老板用的是古法老面?有点东西啊!”
“星海夜市”里不缺高科技、不缺能量、不缺新奇玩意儿,但恰恰缺少这种能唤醒内心深处柔软记忆的、带着“灵魂”的简单食物。尤其是在经历了“规则潮汐”冲击、精神高度紧张之后,一个温暖、纯粹、带有“家乡”味道的馒头,成了某种精神慰藉。
李默的“李氏老面馒头”,火了!
他账户上的星元迅速突破四位数,不仅付清了租金,还换了一套更大的蒸锅,甚至奢侈地购买了一些来自“绿漪文明”的、据说能提升食材天然风味的“晨露水”来和面。
但他也遇到了麻烦。
(三)危机与“品牌”意识
李默的成功,引来了眼红者。
几个原本卖合成食物的摊主,联合起来,开始恶意压价,甚至散布谣言,说李默的馒头使用了来自未知星域的、可能有害的变异小麦。
生意受到了影响。李默愤怒,却无可奈何。他势单力薄,没有背景,如何跟这些地头蛇抗衡?
这时,他遇到了改变他思路的一个人——一位在“星海夜市”管理委员会工作的、负责小商户协调的中年女士。她偶然尝过李默的馒头,很是喜欢。
“小李,你的馒头很好,但在这里,光有好产品不够。”女士点拨他,“你需要 品牌,需要 故事,需要 差异化。”
她的话如同醍醐灌顶。
李默开始行动:
1. 打造品牌:他给自己的摊位起了个名字——“地球记忆·李氏馒头”,并请人设计了简单的Logo——一个冒着热气的馒头,背景是地球和星海的简笔画。
2. 讲述故事:他在摊位光屏上滚动播放(用他有限的星元制作的)简单动画,讲述李家祖传馒头的历史,以及他在末世后如何坚守这份手艺,希望用它带给漂泊在星海的人们一丝温暖。
3. 产品升级:他不再只卖白馒头。利用赚到的星元,他购买了少量来自不同文明的、可食用的特色植物粉末或汁液(如“绿漪”的翠叶粉、“晶核”星域的淡蓝色矿物盐),开发出了 “翡翠馒头”、“星蓝馒头” 等新品,不仅好看,还带有微弱的、令人精神舒缓的特殊效果(得益于那些外星食材)。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地球记忆·李氏馒头”不仅站稳了脚跟,口碑反而更上一层楼!甚至有一些来自“星尘旅者”商会的外星顾客,也慕名而来,对这种来自原始地球的、充满“生命仪式感”的食物赞不绝口。
(四)融入同盟与“文化输出”
李默的故事和成功,渐渐传开了。他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竟然引起了方明本人的注意。
并非方明会关心一个卖馒头的摊主,而是【文明商业融合引擎】在评估夜市生态时,标记了“李氏馒头”这个案例,认为其体现了 “文明独特性在跨星域商业中的价值” 和 “非技术类软实力构建” 的潜力。
不久后,李默收到了“星海商业同盟”下属的“小微企业与特色文化扶持基金”的一笔低息贷款和一份邀请——邀请他的“地球记忆”品牌,加入同盟正在策划的 “跨文明文化交流博览会”。
站在博览会的展位上,看着来自“绿漪”的发光植物、“晶核”的晶体雕塑、“星尘旅者”的异域织物,以及自己摊位前那热气腾腾、散发着麦香的馒头,李默心潮澎湃。
他不再只是一个挣扎求存的小摊主。他成了地球饮食文化的传播者,成了“星海同盟”多元性的一部分。他甚至接到了第一笔“大订单”——为同盟某支即将远航的探索舰队,提供特制的、易于长期保存的“远征馒头干”!
(五)小摊主的大格局
夜幕降临(虚拟的),“星海夜市”依旧灯火辉煌。李默的摊位前依旧排着小队,但他已经雇了两个帮手,自己则有了更多时间去研究新品,思考如何将更多地球传统美食,带入这片星海。
他看着远处昆仑墟那宏伟的轮廓,心中充满感激。是方明老板创造了这个奇迹般的平台,给了他以及无数像他这样的人,一个在星辰大海中重新开始、并找到自身价值的机会。
他可能永远无法理解“规则潮汐”,无法参与“引力阱”的研发,但他用他的方式,在这片广阔的星海中,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一抹独特而温暖的印记。
他的摊位很小,但他的梦想,已经随着“星海同盟”的贸易舰队,驶向了无尽的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