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清晨,晨雾裹着江水的湿气,二柱子蹲在战壕边,手里攥着顾记者送的钢笔,正跟石刚比划:“石刚哥,顾记者说报道今天登报,俺要是能识字就好了,就能自己看上面写的啥了。”
石刚正用苗刀削一根木棍,准备做个简易的刺杀靶,闻言笑了:“等打赢鬼子,让周明轩教你识字,到时候别说看报道,你自己都能写家书。”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卡车的轰鸣声——是师部的物资车,车身上印着“88师后勤”的字样。王锐第一个跳起来,手里的账本都没来得及合上:“是物资车!俺们的子弹和机枪来了!”
士兵们瞬间围了过来,眼里满是期待。陈砚也走过去,心里踏实了不少——之前弹药紧张,每次战斗都得省着用,这次补充后,总算能喘口气。
物资车停稳后,师部后勤兵开始卸物资:一箱箱子弹、一挺挺崭新的轻机枪,还有几袋糙米。王锐一边清点,一边报数:“子弹1000发,对得上!糙米500斤,没错!轻机枪……咦,怎么只有8挺?师部说的是10挺啊!”
他反复数了三遍,还是8挺,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快步走到陈砚身边:“营长,轻机枪少了2挺!师部电报明明说10挺,现在只有8挺,肯定是有人给扣下了!”
陈砚心里一紧,不用想也知道是李达干的——第六十八章李达诬告失败,肯定不甘心,现在趁机扣物资。“走,去找李达!”他对王锐说,又回头喊上张猛,“张营长,你跟我一起去,帮我做个见证。”
“没问题!”张猛正看着新机枪眼馋,听说少了,立刻撸起袖子,“俺倒要看看是谁这么大胆,敢扣咱们的补给!”
三人直奔李达的临时指挥部——离3营阵地不远的一个废弃民房。李达正坐在里面喝茶,看到陈砚等人进来,放下茶杯,语气傲慢:“陈石?不在你阵地待着,来我这干啥?”
“李副团长,师部给3营补充10挺轻机枪,现在只到了8挺,剩下的2挺在哪?”陈砚直接开门见山,拿出师部的补给清单,“这是孙军长签发的清单,上面写得清清楚楚,10挺轻机枪,你看看!”
李达扫了眼清单,不以为意地笑了:“哦,那2挺啊,是损耗了,运输路上颠坏了,送回兵工厂修了,你们先拿8挺用,等修好了再给你们。”
“损耗?”张猛立刻火了,“俺们川军之前领物资,从来没听说过运输损耗轻机枪的!你怕不是把枪扣下来,给你自己的人用了吧!”
“你胡说什么!”李达拍着桌子站起来,“我是88师副团长,还能贪你们2挺机枪?张猛,这里没你说话的份,你一个川军营长,管得着88师的事?”
“怎么管不着!”张猛往前一步,与李达对峙,“这机枪是给3营的,3营跟俺们川军一起打鬼子,少一挺机枪,就多一分危险,俺必须管!”
陈砚按住张猛,眼神坚定地看着李达:“李副团长,损耗也好,修也罢,总得有个凭证吧?兵工厂的维修单据呢?要是拿不出来,就请把机枪还给3营——这是弟兄们用战绩换来的,不是你用来徇私的东西!”
李达被问得哑口无言,他根本没把机枪送修,而是偷偷分给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哪来的单据。他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却还想狡辩:“单据还没送来,等送来了再给你看,现在你们先回去,别在这闹事!”
“今天不把机枪要回来,我们就不走!”陈砚寸步不让,“弟兄们在前线拼命,你却在后面扣物资,你对得起那些牺牲的弟兄吗?对得起孙军长的信任吗?”
外面的师部后勤兵听到动静,都围了过来,对着李达指指点点。李达见状,知道再坚持下去只会更丢人,只能咬牙说:“行!算你狠!那2挺机枪在后面的卡车里,你们自己去拿!”
陈砚和张猛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王锐立刻跑出去,没多久就带着两个士兵扛着2挺轻机枪回来,脸上满是兴奋:“营长,机枪找到了!都是好的,没一点损坏!”
李达看着机枪被拿走,气得浑身发抖,却不敢发作——要是闹到孙元良那里,他肯定没好果子吃。“陈石,你给我记住,别以为有孙军长护着你,你就能为所欲为!”
“我只为弟兄们争取该得的东西,不为所欲为。”陈砚说完,带着张猛、王锐转身离开,留下李达在指挥部里气急败坏。
回到阵地时,士兵们早就围在物资旁等着了。看到2挺轻机枪被扛回来,都欢呼起来。二柱子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机枪的枪管,眼睛发亮:“这枪真沉,肯定能打很多鬼子!”
石刚也走过来,检查了机枪的零件,点点头:“是好枪,比咱们之前的旧机枪好用多了,以后打鬼子更有劲了!”
王锐开始分发物资,给每个班都补充了子弹,把10挺轻机枪分别配给前沿阵地的火力点。“都小心点用,别磕着碰着!”他一边分,一边叮嘱,“这是咱们好不容易要回来的,得省着点,关键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林晚也从医疗棚走过来,看到新到的物资,笑着对陈砚说:“这下好了,有了新机枪,弟兄们防守更有底气了,我这医疗棚也能少收点伤员。”
“借你吉言。”陈砚笑着说,心里满是欣慰。他走到前沿阵地,看着士兵们兴奋地摆弄新机枪,有的在练习瞄准,有的在擦拭枪管,还有的在讨论怎么布置火力点,士气比之前更高了。
张猛拍着陈砚的肩膀:“陈营长,还是你有办法,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就被李达糊弄过去了。”
“不是我有办法,是咱们占理。”陈砚说,“弟兄们的战绩摆在这,孙军长也认可,李达再刁难,也站不住脚。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咱们还得据理力争,不能让弟兄们吃亏。”
中午的时候,炊事棚煮了加了红薯的糙米饭,还炖了一锅野菜汤,算是庆祝物资到位。士兵们围在一起吃饭,嘴里聊着新机枪,聊着顾记者的报道,脸上满是期待——他们知道,有了新装备,有了全国百姓的支持,他们一定能在蕴藻浜守得更久,打更多的胜仗。
下午,陈砚组织士兵们练习新机枪的使用,石刚负责教大家瞄准和保养,周明轩则调试电台,确保能及时联系师部。二柱子学得最认真,虽然力气小,却一遍遍练习举枪,石刚时不时纠正他的姿势:“肩膀再顶紧点,开枪时别慌,跟着准星走。”
夕阳西下时,顾记者的报道终于通过师部传了过来——是一份油印的复印件,上面印着《草鞋营的铁血》,还有陈砚和士兵们训练的照片。二柱子抢着让周明轩念给他听,当听到“二柱子用短刀杀鬼子”时,他激动得跳起来:“俺上报纸了!俺娘要是知道,肯定会高兴坏了!”
陈砚看着兴奋的士兵们,心里踏实了不少。他知道,李达的刁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弟兄们团结一心,只要他们能不断打胜仗,就能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就能在淞沪的血肉磨坊里,继续坚守下去——为了家乡的百姓,为了全国的期待,也为了那些牺牲的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