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鲸落仔细调整着共聚焦显微镜的参数,专注的神情在仪器的微光中显得格外沉静。作为实验室的技术专员,他对这些精密仪器的熟悉程度,就像熟悉那个从小到大一直仰望的身影。
季工,慕教授下周的学术交流,主任指定由你负责仪器演示。同事递来一份日程安排。
季鲸落的唇角微微扬起,好的,我会准备妥当。
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从小到大,只要是和慕砚青有关的事,他总是被默认的最合适人选——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有多出众,而是因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慕砚青的工作习惯和需求。
下班后,他留在实验室准备演示材料。从工作台抽屉里取出那本已经有些年头的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着这些年来慕砚青的每一个研究动向:发表的论文要点、参加过的学术会议、甚至是他偏好的数据呈现方式。
这些记录始于少年时期。那时慕砚青刚在国际竞赛中获奖,季鲸落偷偷剪下报道,在下面认真写下自己的理解。虽然很多专业内容他都看不太懂,但他想要理解哥哥所在的那个世界。
哥...他轻轻抚过笔记本上慕砚青的名字,眼神温柔。
记忆里始终是温暖的画面。初到慕家时,是八岁的慕砚青主动牵起他的手,带着他认识这个新家。即便慕家父母的态度总是带着若有似无的疏离,但慕砚青始终如一地护着他。
季鲸落,我的弟弟。每当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慕砚青总是这样介绍,语气清冷淡漠又疏离。
实验室的灯光忽然亮起,打断了他的回忆。
季工还在忙?值班的保安探头问道。
在准备慕教授来访的事。他合上笔记本,语气自然。
走出实验楼,晚风轻拂。他点开手机里唯一置顶的聊天窗口,最后一条消息是今早慕砚青发来的:下周见面,有个实验设想和你讨论。
简单直接,一如那个人一贯的风格。但季鲸落知道,这背后是慕砚青对他专业能力的认可。虽然他只是个技术专员,但慕砚青从未轻视过他的意见。
回到慕家,客厅里传来慕家父母温和的问候:鲸落回来了?砚青刚来电话,说给你带了最新的专业书。
谢谢爸妈。他微笑着回应,早已习惯这样的相处模式。在这个家里,他们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客气,因为这是慕砚青希望的。
他的房间在慕砚青的隔壁,这是从小到大都不曾改变的安排。书桌上整齐摆放着慕砚青这些年来送给他的所有专业书籍,每一本都有详细的批注。
打开电脑,他开始整理演示材料。这份工作他做得格外用心,不仅因为这是他的职责,更因为这是慕砚青要看的内容。他想要证明,那个一直被哥哥护在身后的小男孩,如今也能在专业领域与对方平等交流。
夜深了,他收到慕砚青发来的新消息:早点休息,别熬夜准备。
看着这条消息,季鲸落不自觉地笑了。原来哥哥还是那个哥哥,即便已经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学者,还是会记得提醒他按时休息。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慕砚青刚刚结束越洋会议。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季鲸落这些年来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数篇技术论文——每一篇他都仔细读过,却从未告诉过对方。
有些认可,不必言说。就像有些羁绊,从来都不需要刻意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