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鏖战正酣,漠北玉玺初定,广袤东南海疆之上,一场关乎大明帝国海洋战略走向的布局,正于无声处紧锣密鼓地铺展。
靖海公、水师提督郑森,坐镇旅顺口水师大寨中军帐。案头静静摆放着两封密函:一封来自北京皇帝行营的最新旨意,另一封则是其弟、吕王朱慈炤从南京辗转送来的亲启密信。
旨意言辞恳切,既肯定了郑森封锁辽东海域、断绝清军海上补给的赫赫功绩,更明确昭示了帝国未来的战略转向 —— 辽东战事旦夕可定,大明重心将部分南移海洋。首要之务,便是收复东番(今台湾),驱逐盘踞于此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势力,将这片沃土正式纳入大明版图。字里行间,更隐约透露出对南洋尤其是吕宋群岛的深切 “关注”,要求水师未雨绸缪,加紧锤炼远洋作战能力。
朱慈炤的密信则更为详实具体。这位年轻亲王在皇帝兄长的鼎力支持下,将 “皇家海洋贸易公司” 经营得风生水起,不仅积累了巨量财富,更网罗了一批精通海事、敢于冒险的奇才。信中,他精准剖析了荷兰人在台湾的兵力部署:热兰遮城与普罗民遮城的棱堡防御弱点、火炮配置、守军数量,乃至岛上华人村社的处境与向背;同时也详述了西班牙人在吕宋马尼拉的实力布局与殖民统治困境。密信末尾,朱慈炤以略带调侃却野心毕露的 “吕宋王” 自称,力劝郑森:收复台湾后当趁势南下,善用西、荷两国的矛盾,联结吕宋华人力量,夺取吕宋作为大明经略南洋的桥头堡。
“吕宋王……” 郑森指尖摩挲着密信落款,无奈摇头,眼中却闪过一丝赞许与凝重。这位王爷弟弟,心思之雄、布局之远,着实不容小觑。但他深知,无论是收复台湾还是经略吕宋,皆非易事。荷兰人船坚炮利,经营台湾十余年,要塞坚固、舰队精练;西班牙人在吕宋立足更久,根基深厚。大明水师虽近年发展迅猛,新式 “伏波” 级炮舰陆续入列,兵员扩充,但缺乏大规模跨海远征、尤其是攻坚棱堡的实战经验,此番出征,实则是一场硬仗。
“不能再等了。” 郑森霍然起身,大步踱至悬挂的东南沿海及南洋海图前。辽东捷报频传,陛下不久便可腾出手来统筹海疆,水师必须在此之前做好万全准备。他当即传令:召集麾下主要将领与参谋议事。
中军帐内,灯火通明,众将肃立。郑森指向海图上那座形似纺锤的岛屿,开门见山:“诸位,陛下已有明旨,我大明水师下一个目标,便是台湾!红毛夷窃据我华夏故土,屠戮我岛民、掠夺我资源,此仇不共戴天!收复台湾,既是陛下圣意,更是我等水师将士的天职!”
话音未落,帐内士气高涨。郑森压了压手,继续下达命令,语气沉稳而坚定:
“第一,强化情报搜集。即刻增派哨船,伪装成商船、渔船或南洋流民船,贴近台湾沿岸各港口、要塞侦察,务必摸清荷兰舰队的日常巡逻路线、停泊锚地、补给周期;热兰遮城与普罗民遮城的炮台位置、射击死角、守军换防规律;以及岛上华人村社的分布、首领态度、可动员力量,务求情报精准无误。”
“第二,开展针对性演练。从各水师营中挑选精锐,组建陆战突击队,在山东、浙江沿海寻找与台湾海岸地形相似的小岛,进行抢滩登陆、近战格斗、攻坚拔寨的专项训练;工兵营需集中攻关,研究棱堡结构,试验爆破器械与攻城战术,务必找到破局之法。”
“第三,全力整备舰船物资。所有战船,尤其是‘伏波’级炮舰,立即入坞检修,加固船身、校准火炮、检修帆索;足额储备弹药、火药、淡水、粮食、药材,以及跨海航行所需的导航仪器、修补工具;同时制定详细的海上补给方案,确保舰队能长期维持封锁与作战能力。”
“第四,密切联络吕王殿下。皇家海洋贸易公司的商船队,既是我军最好的掩护,也是重要的补给线与情报来源,务必保持实时沟通,共享海事信息、协调行动步调。”
郑森目光扫过众将,语气陡然沉肃:“此战,是我大明水师自建军以来,真正扬威海外的第一战!只许胜,不许败!诸君当同心同德、刻苦备战,待陛下令下,便一举克复台湾,将大明国威远播于万里海疆!”
“谨遵提督将令!” 众将轰然应诺,声震屋瓦,个个摩拳擦掌,眸中燃着建功立业的炽热光芒。
军令一下,庞大的大明水师如同上紧发条的钟表,高效运转起来。旅顺、登州、南京、泉州等主要水师基地,一时间帆樯如林、号角连天。战舰云集港湾,水兵们加紧操练;船坞内工匠们昼夜不休,检修舰船、铸造火炮;码头之上,粮草、弹药、淡水等物资堆积如山,装卸繁忙;陆战营的呐喊声、火炮的试射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备战景象。
一场即将改变东亚乃至南洋政治格局的海上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彼时,世界的目光仍聚焦于欧洲大陆的纷争与陆上帝国的兴衰,尚未完全意识到,这个刚刚从战火中涅盘重生的东方帝国,已然将目光投向了辽阔无垠的蔚蓝海洋,一只承载着复兴梦想的巨手,正缓缓伸向波涛汹涌的南洋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