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探马来报,徐州陶谦已得知消息,其麾下将领如曹豹等,主张出兵救援应劭。然陶谦似乎犹豫不决,仅下令加强徐州西部防务,并未立刻发兵。”荀彧向曹操汇报最新情况。
曹操冷笑:“陶恭祖老矣,魄力已失!其内部矛盾重重,丹阳兵与徐州旧部互不相服,他岂敢轻易与我兖州精锐开战?他在观望,观望刘备的态度,也在估量我之决心!”
程昱道:“青州刘备处,边境虽有戒备,但并无异动。关羽在平原,张合在济南,皆按兵不动。看来我等的安抚与离间之计,初步奏效。刘备亦在权衡利弊,不会轻易为陶谦火中取栗。”
戏志才咳嗽着,眼中却闪着光:“此正是最佳时机!需速战速决,在陶谦下定决心前,拿下泰山郡!届时生米煮成熟饭,陶谦再想干预,代价便大得多矣!”
曹操深以为然,即刻传令曹仁、夏侯渊,加大攻势,务必尽快攻克奉高!
前线,曹仁得令,不再保留,下令对奉高城发起猛攻。冲车、云梯、井阑齐上,箭矢如雨,日夜不休。应劭虽奋力抵抗,但城中兵少民慌,又无外援,军心日渐涣散。
与此同时,夏侯渊在野战中再次击溃一支试图从徐州方向来的小股援军,彻底断绝了应劭的希望。
围城半月后,奉高城内发生内乱,部分将领开城投降。曹仁大军涌入,应劭见大势已去,在府中自尽身亡。泰山郡大部分县邑,随之望风归附。
曹操迅速派遣官吏接管泰山郡,安抚地方,整编降军,并派重兵驻守各险要关口,特别是通往徐州的方向。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
曹操此举,不仅轻易夺取了战略要地泰山郡,更是狠狠打了徐州陶谦一记耳光,极大地震慑了周边势力。所有人都看清了,这位新任兖州牧,绝非甘于人下之辈,其手段之老辣,用兵之果决,令人侧目。
袁绍在邺城接到战报,对曹操“巧妙”完成牵制任务虽有些意外,但见其确实对青州形成了压力,且自身正忙于谋划幽州,便也默认了这一结果,甚至还来信“嘉许”了曹操的行动。
而徐州陶谦,听闻应劭败亡,让他心惊肉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曹操的刀锋,已经抵到了他的咽喉。徐州的市井坊间,各种流言开始悄然蔓延。
“听说了吗?曹操在兖州,纵兵掳掠,所过之处,鸡犬不留!他打下泰山,下一个就是咱们徐州了!”
“是啊,还说要把徐州男子尽数屠戮,女子财物充为军资!此等恶贼,天理难容!”
“唉,陶使君年事已高,恐非曹操对手啊……”
“要是……要是青州刘使君能来就好了!听说刘使君仁德,治下青州百姓安居乐业,连黄巾降卒、海上盗匪都能收用安置。若是他主政徐州,定能保我等平安!”
“是啊!刘使君还是汉室宗亲,比那曹操名正言顺多了!”
这些流言,真真假假,混合着对曹操的恐惧和对刘备的期待,如同病毒般在徐州各郡传播开来,不断侵蚀着陶谦的威望和徐州军民的抵抗意志。尤其是一些原本就对陶谦统治不满或感到失望的士族豪强,开始暗中活动,相互串联。
夜枭成员更是重点接触了徐州富商巨贾的代表糜竺。糜竺本就对刘备观感不错,加之其商业利益与青州紧密相连,在夜枭的巧妙游说和下邳城内日益恐慌的气氛影响下,其心态也开始悄然发生变化,开始思考徐州未来的另一种可能。
与此同时,青州与徐州的商业往来更加频繁,大量的青盐、纸张、书籍、新式农具涌入徐州,不仅带来了实惠,也更直观地展示了青州的繁荣与活力。两相对比,陶谦治下的徐州,虽富庶,却显得暮气沉沉,缺乏进取。
曹操方面,在顺利拿下泰山郡后,虽暂作休整,但其觊觎徐州之心已是昭然若揭。不断有小股曹军越过边境进行挑衅,试探徐州守军的反应。徐州边境气氛日趋紧张,战争阴云笼罩。
这一切,都通过夜枭的渠道,源源不断地汇总到临淄的州牧府。
刘备与谋士们冷静地分析着每一条信息。
“陶谦已乱方寸,徐州内部主战主和争论不休,民心浮动。”郭嘉总结道。
“糜竺态度暧昧,陈登等本土士族对陶谦亦非铁板一块。”简雍补充。
“曹操在边境不断施加压力,战火一触即发。”贾诩阴柔地道,“火候,快要到了。”
刘备目光深邃,望着东南方向:“传令各部,加紧备战,尤其是水师与后勤。但表面上,仍需沉住气。这出戏,要让曹操和陶谦先唱足唱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