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战争机器的命令,通过加密信道,如无声的电流般瞬间抵达了全球各个角落的“盘古”节点。未来科技,这台为了科技创新而生的精密仪器,顷刻间显露出了它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一台冷酷、高效、为金融战争而生的“绞肉机”。
然而,林杰很清楚,无论“盘古”的獠牙多么锋利,在这场即将到来的、以国家为主战场的风暴里,仅仅依靠一家公司的力量,终究只是汪洋中的一叶扁舟。
想要在这场滔天巨浪中,真正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甚至反过来驾驭浪潮,他必须获得一张最强大的“护身符”。
他需要来自京城的力量。
做出这个决定,本身就是一场豪赌。向国家暴露自己超越时代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无异于在悬崖上跳舞。这既可能为他带来无上的荣耀和支持,也可能让他和他亲手建立的帝国,瞬间坠入深渊。
但他别无选择。因为他想做的,不仅仅是捞一笔就走的国际游资,他要在这场席卷亚洲的财富大转移中,为这个国家,留下尽可能多的“火种”。
夜深人静,林杰没有通过任何常规渠道,而是直接联系了那个只属于他和龙纪元院士之间的单线热线。
电话那头,龙院士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带着一丝深夜被唤醒的沙哑:“这么晚了,情况很紧急?”
“是的,龙老。”林杰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字字千钧,“一场针对亚洲,最终可能会波及我国的金融战争,已经打响了第一枪。”
他没有说任何细节,只是用最简洁的语言,陈述了这个令人震惊的结论。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林杰甚至能听到龙院士陡然变得粗重的呼吸声。良久,龙院士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这不是一个可以开玩笑的话题。你的信息来源,可靠吗?”
“绝对可靠。”林杰回答得斩钉截铁,“我愿意用我和未来科技的一切,为这个信息的真实性做担保。”
又是一阵沉默。
“我需要一份报告。”龙院士的声音再次响起,已经恢复了冷静,“一份尽可能详尽,但又不能暴露你核心信息来源的报告。我要看到你的逻辑推演,你的数据模型,以及你对这场风暴规模和走势的预判。最重要的是,你要告诉我,我们能做什么,以及……你需要什么。”
“明白。”林杰心中悬着的大石,落下了一半。龙院士没有追问他“如何知道”,而是直接问“怎么办”,这本身就是一种超越常规的信任。
“给你三天时间。”龙院士最后说道,“三天后,会有一个人去江城找你。记住,从现在开始,你说的每一个字,都可能会影响到这个国家未来的国运。”
电话挂断,林= 杰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
接下来的三天,林杰将自己完全锁在了办公室里。在他的面前,是两块屏幕。一块连接着“盘古”系统,海量的全球金融数据如瀑布般滚落;另一块,则是一份空白的文档。
他要做的是一件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将自己脑海中来自未来的“记忆碎片”,翻译成1997年的人能够理解和相信的,严谨、缜密、无懈可击的“逻辑推演”。
他不能写“我知道索罗斯会攻击泰铢”,他必须写“基于对冲基金的资本流向、暹罗的外汇储备结构以及其固定汇率制的内在缺陷,我们建立的模型显示,其金融体系在未来三个月内,有超过95%的可能性会遭到系统性攻击……”
他不能写“我知道港城最终会守住”,他必须写“通过分析港城与大陆的经济联动性、其庞大的外汇储备以及中央政府潜在的干预决心,我们认为,港城金融市场的最终防线,是不可被击穿的……”
这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脑力风暴”。他将自己后世所有关于这场金融风暴的知识,全部打碎,再用这个时代的数据和逻辑,重新严丝合缝地拼接起来。
三天三夜,当他将这份名为《关于防范亚洲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若干预判与建议》的报告,从加密打印机中取出时,整个人几乎虚脱。
报告完成的当天下午,一个穿着普通中山装,气质却如同磐石般沉稳的中年人,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他的办公室。
没有多余的寒暄,甚至没有自我介绍。
中年人只是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印有最高密级的红色档案袋,放在了林杰面前。
“龙老让我给你带个话。”中年人的声音平静无波,“国家,不会忘记任何一位为她做出杰出贡献的‘国士’。”
然后,他收起了林杰的报告,放进了另一个一模一样的红色档案袋里,起身,沉默地离开。
自始至终,两人没有超过三句对话。
但林杰知道,从这一刻起,一份来自京城的,没有签署任何纸面协议的“密约”,已经悄然生效。
他不再是一个孤军奋战的商人。他的背后,站立的,是整个国家。而他手中那柄名为“盘古”的利剑,也终于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为国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