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视小曼的那双目光,确实是沈卫东他娘的。
昨天中午,杨主任听小曼讲她爱人在龙城的那些事,心里满是愤恨。
她也是当娘的人,实在不理解:这天底下怎么会有这种狠心又糊涂的娘呢?
吃完饭,杨主任目送研究组的人坐上回县城的大巴车。
看着车子开走,她忍不住摇头叹息道:“哎!这么好的闺女是咱龙城的媳妇,可惜没遇到个好婆家!”
“杨主任,您叹啥气呀?那个闺女是龙城的媳妇?”
问这话的是大队的于会计。
杨主任看了他一眼,又叹口气道:“就是京城研究组里最漂亮的那闺女。”
“最漂亮的闺女?是跟您一桌的那个女研究员同志吧?”
“不然呢?还有比她更漂亮的闺女吗?你们这些老爷们,眼珠子都快粘到她身上了,还装出刚想起来的样子。”
于会计挠挠头,有些尴尬 —— 杨主任说的没错,他的确偷瞄了那位漂亮女研究员好几眼。
没等于会计开口,杨主任又自顾自地接着说:“她不是姑娘了,人家都结婚了。她爱人老家是咱龙城的,也算是咱龙城的媳妇。”
“什么叫‘算是’啊?她爱人是龙城的,那她不就是龙城的媳妇吗?”
“哎,你们俩说啥龙城媳妇呢?怎么,杨主任你这个龙城乡下人,还能变成京城媳妇?这俺可得问问你家老黄。”
大队的林书记走过来,正好听到 “龙城媳妇” 这话,忍不住揶揄道。
杨主任白了林书记一眼,佯装生气地说:“林书记,您听话不能只听半句就插话啊!俺说的龙城媳妇,是京城研究组的小杨同志。”
“小杨同志?哪个是小杨同志?”
“就是跟杨主任一桌的那个漂亮女同志。” 于会计帮杨主任回答了林书记的问题。
“哦,对那个漂亮女同志,俺有印象。怎么,她嫁到龙城了?”
杨主任在心里不停腹诽:哼!林书记跟于会计怎么一个德行?什么 “有印象”?说出来的话就不能实在些吗?
可心里想的,嘴上却不能说 —— 妇女主任靠嘴工作,得顾全分寸。
小曼虽不是小新庄的媳妇,但小新庄属龙城管啊!所以杨主任觉得,自己有义务把小杨爱人在龙城的故事讲出来。
就算不能让全龙城人都知道那个狠心糊涂的娘,至少也得让大队的人知道!
于是,她就把小曼讲给她听的 “狠心糊涂娘” 的事,添油加醋地当成故事讲了起来。
一开始听杨主任讲故事的,还只是大队部的人,渐渐的,不少社员也围了过来。
她讲得绘声绘色,有没听到开头的人出声问,她还把讲过的部分再重复一遍。
林书记听着听着,突然觉得这故事有些熟悉 —— 这不就是老王家大闺女的事吗?
老王家大闺女,不就是嫁到县城纺织厂去了?她男人不就是救火死的?后来改嫁的人家,不也是纺织厂的职工?还有,她儿子下乡的地方,也是东北。
最关键的是,她离婚回娘家后,再嫁的对象,还是他当的媒人。
这就错不了了:那个漂亮女研究员,就是王家大闺女的儿媳妇。
没等杨主任把故事讲完,林书记就抬脚走回了大队部 —— 这事,他得跟张振山说。
张振山,就是沈卫东他娘现在的丈夫。
沈卫东他娘,当年可是石桥子公社最漂亮的 “识字班”。
那个年代,农村都管姑娘叫 “识字班”,因为公社、大队会在农闲时,组织没文化的姑娘、媳妇去 “扫盲班” 学文化。所以,人们就把在 “扫盲班” 学习的姑娘叫 “识字班”。
已婚妇女虽说也要去 “扫盲班” 学习,但人们还是称呼她们 “谁家的媳妇”;只有未婚且识字的大姑娘,才能被叫成 “识字班”。
能被叫成 “识字班”,姑娘们就挺骄傲了,更别说还是公社最漂亮的 “识字班”—— 想想沈卫东他娘那时的心气,得有多高啊!
沈卫东他娘叫王桂芝,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
那时候,有五个孩子的家庭很常见,还有七八个孩子的呢。
只不过王桂芝的爹娘,有些太重男轻女了。
即便心气再高,王桂芝的婚姻大事,还是得听父母安排。
林书记那时候也是个年轻小伙子,他也想娶公社最漂亮的 “识字班”。
当然,想娶这位 “识字班” 的,可不止小新庄的小伙子 —— 公社不少大队的小伙子,见过王桂芝后,都有了娶她当媳妇的心思。
上门提亲的媒人,差点把王桂芝家的门槛踩烂。
张振山,就是托媒人上门提亲的小伙子中的一个。
王桂芝的爹娘不光重男轻女,还贪财爱算计。
那时候农村社员家的条件都差不多,在这些小伙子里,找不出能拿出太多彩礼的人家,所以他们只能拒绝上门说亲的媒人。
有个媒人被拒绝后没立刻走,又跟王桂芝爹娘说起了另一个小伙子的家庭条件 —— 她说的这个小伙子,就是沈卫东他爹。
沈卫东他爹是冀省长平县人,爹娘在他五六岁时相继去世,是三叔公把他接回家抚养长大的。
他十六岁参军,二十三岁退伍,因为在部队立了三等功,退伍后没回农村,三叔公帮着托关系,让他去了邻省龙城的纺织厂工作,在厂里干了一年就当上了车间段长。
没爹娘拖累,还是城里工人,手里还能拿出王桂芝家要的彩礼 —— 这样条件的好小伙子,哪儿找去啊!
于是,在王桂芝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就有了个城里对象。
沈卫东他爹虽不是王桂芝的理想对象,但爹娘的意愿不能违背,再想到自己要嫁到城里,她也就点头同意了。
王桂芝跟沈卫东他爹结婚后第二年,就生了沈卫东,小日子过得让娘家人羡慕得不行。
沈卫东他爹待岳父岳母,真跟待自己亲爹娘一样,有一点好东西,都留着让王桂芝回娘家时带上。
可王桂芝的幸福生活,在沈卫东六岁那年戛然而止 —— 沈卫东他爹没了,是因公殉职。
纺织厂为了照顾他们孤儿寡母,开会研究要安排王桂芝进厂里工作。
可就在那几天,她却决定带着沈卫东改嫁陈永泉。
王桂芝有了新丈夫,厂里自然不会再浪费一个正式职工名额给她。
原本母子俩该有更好的生活,她却选了自私自利、还爱算计的陈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