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凌晨上传章节,内容有些敏感,审核无法通过。
今天上午将全部章节内容删除重写了。
——————————————————————————
小广场上的人还在不断聚拢,新聚拢过来的人都是居屋楼居民。
记者们的话筒已经离开沈卫东,都去采访居屋楼居民了。
很快,警察来了,他们是跟着政府的灾区救助人员一起过来的。看到小广场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众人都惊讶得张大了嘴。
警察的领队是西环城区警署的警长林伟,他就是昨天在居屋楼前设置警戒线的那位警察领队。
他判断出小广场上的人都是 “大洼地” 居民和居屋楼居民,双方矛盾尖锐,随时可能发生突发状况,必须立刻联系警署,请求增加警力。
沈卫东看到政府的灾区救助物资车和救助工作人员都到了,知道自己也该离开了。
他招呼郝强,两人隐没在人群中;出了人群后,他们坐上车,离开了。
沈卫东回头看向小广场上的热闹景象,满意地点点头,放下车窗,心情愉悦地点燃了一支烟。
郝强通过后视镜,看到沈卫东好心情的样子,忍不住出声问道:“沈先生,晚上还过来吗?”
沈卫东摇摇头,“不来了,今晚电视上播放完记者采访内容,全港岛市民都会认为‘大洼地’居民是恶人、是暴徒、是白眼狼!哈哈哈……”
郝强见沈卫东高兴,自己也很开心,想了想,接着问沈卫东:“沈先生,今晚还让黄先生找人过来吗?”
沈卫东摇摇头,“不用了,咱们不去找他麻烦,蔡伟辉他们今晚怕是睡不着觉了。”
他说完,笑着摇摇头,将手里的烟蒂扔出车窗外。
小广场后来发生的事情,沈卫东就不知道了。
他跟郝强刚走不久,“大洼地” 居民和居屋楼居民在记者各种问题的挑唆下,争吵不止,差一点大打出手。
几十个武装防暴警员在场,及时上前制止,将双方分开,并设立警戒线,警告双方不能越线。
政府救助物资分发给了 “大洼地” 居民。
这批救助物资里,食物多是即时食用的,居民们当即打开包装,对着摄像镜头,毫无顾忌地吃了起来。
记者们走了,防暴武装警员走了,西环城区警署的警员没撤离 —— 他们收到总署命令,安排警力 24 小时值守在居屋楼小广场。
小广场恢复安静后,蔡伟辉又陷入烦乱的思绪中。他清楚知道,媒体一旦报道了今天的采访,他们 “大洼地” 居民便会被全港岛人唾弃。这种结果都是沈卫东的算计,他开始后悔了,可后悔已经太晚了。
陈忠义是 “福利社” 骨干成员,也是蔡伟辉最得力的副手。他最初的想法跟蔡伟辉一样,都是不想离开 “大洼地” 去外面谋生。这几天接连发生的事情,让他明白 “大洼地” 回不去了;沈卫东层出不穷的手段,还有与居屋楼居民无法调和的矛盾,都让他清楚地知道,他们要为将来重新谋划出路。
蔡伟辉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选择的烦恼,还有对 “大洼地” 居民的愧疚。
他看到陈忠义过来了,朝他苦笑着点了点头。
陈忠义坐到他旁边,寻思了一会儿,问道:“辉叔,能告诉我你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蔡伟辉摇摇头,说道:“阿义,我想不出来。咱们的处境你清楚,接下来要怎么办,你帮我想想 —— 我现在很矛盾,‘大洼地’舍不得离开,又不得不离开;离开了咱们又能去哪儿?闹一闹,政府或许会想办法安置咱们,可安置完了,咱们能干什么?呵呵,咱们出了‘大洼地’,以前的生意不能做了,做别的生意又不会,怎么想都想不到出路。”
他说完,又苦笑着自嘲道:“我真的老了,不能带着大家再往前走了!”
“辉叔,别说丧气话!你不带着我们,我们知道往哪走啊?”
蔡伟辉看了一眼陈忠义,笑了笑 —— 他的笑容很苦涩。
“阿义,你没感觉到咱们的人心散了吗?一场台风吹走的不仅仅是咱们的家,还有三十几年的凝聚力啊!”
陈忠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看向蔡伟辉说道:“辉叔,人心没散。他们之所以对你有怨言,是因为他们都想换种活法,我们为什么不能领着他们换种方式生活呢?”
“换种方式生活?” 蔡伟辉疑惑地反问道。
“对!过正常人的生活,又未尝不可。”
蔡伟辉听到这个回答,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
“阿义,你想法太天真了。我们不是正常人,怎么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咱们‘大洼地’里的人,都是在江湖中讨生活,一直活在泥泞里,出来了也洗不掉身上的肮脏。呵呵!港岛虽大,正常人的生活却容不下咱们呀!”
“不!辉叔!你不能这么想!咱们还有那么多年轻人,我们就算了,他们可以的!我们要为年轻人多想想啊!” 陈忠义急切地否定道。
蔡伟辉拍了拍陈忠义的后背,说道:“阿义,你怎么想的我清楚。你出去给大陆仔打个电话,我想跟他再谈谈。”
说完,他张开手,手里出现了一张皱巴巴的纸条,纸条上写着沈卫东的电话号码。
陈忠义看着那张皱巴巴的纸条,知道蔡伟辉刚才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找沈卫东,此刻终于做出了选择。
沈卫东回到家后,一直待在家里。下午,他接到了陈忠义的电话,紧接着又接到了居屋楼 ——“置乐花园” 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的电话,双方都约他见面,谈怎么解决 “大洼地” 居民的事。
“大洼地” 居民已经想好了:只要政府能妥善安置他们,他们就同意离开,并且保证配合沈卫东的想法。
居屋楼居民的想法跟沈卫东一致,都是希望 “大洼地” 居民离开;他们跟政府交涉时有自己的诉求,希望沈卫东能配合。
沈卫东见完双方居民代表负责人,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了,电视上已经开始播放今天的采访画面。
第二天,报纸杂志也都大肆报道了西环城区 “大洼地” 居民的受灾情况,以及他们在居屋楼里做下的恶行。
接下来两天,媒体持续跟踪报道 “大洼地” 居民在居屋楼小广场的状况。
第四天,居屋楼前的小广场上,“大洼地” 居民为死去的六十三名居民举行了集体葬礼。
港岛所有媒体实时报道了小广场上的葬礼实况,引起了全港岛市民的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