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 年地契的事,让黄老疑惑满腹。沈卫东六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对地契自然是一无所知,只是他心里的疑惑,恐怕没人能帮他解开。
西环 “大洼地” 之所以叫 “洼地”,是因为这地段本在西环繁华区,四周早就建起了高楼大厦,只有这块暂时无主的地段,因四周建设导致地面被垫高,至此变成了洼地。
如今住在 “大洼地” 的近百户居民,是五十年代因战乱和政治运动涌入港岛的难民。
港岛政府对难民实施 “临时居留许可” 制度,大部分难民被安置在九龙城寨,还有一部分被临时安置在 “大洼地”—— 没人想到,他们这一住就是三十多年。
住在这儿的居民,房子都是自建的。
港岛政府当初只想着临时安置这些难民,后来见他们也算 “安居乐业”,便懒得再管。
政府没法给他们办地契、房契,他们也清楚自己的房子是非法建筑;可 “大洼地” 的地主五十年来从未在港岛出现过,三十多年过去,渐渐地,他们都觉得这块地段是 “无主之地”,自己建的房子就是合法不动产。
西环区经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商业住宅建设后,如今已是繁华现代的城区。
唯独这块 “大洼地” 地段,因找不到地主没法开发,时间一久,成了脏乱差的 “非法城中村”。
这儿地势低洼,雨天积水、晴天泥泞,居民的自建房都是从地面架起的竹木结构单层房,这样再大的积水也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近百户房子毫无规划地乱建,又缺乏政府管理,维持 “大洼地” 秩序的,是居民们自发成立的 “大洼居民福利社”。
最初 “福利社” 的管事,是由全体居民推选的几位有威望的老人担任;后来由他们的子女继任,如今的 “福利社” 早已变味 —— 像黑帮一样靠向住户收取 “保护费”,每月就能入账十万港币。
在 “大洼地” 做生意不用交税:在这里开店,既不用办执照,也不受环保监管,店铺大多是烟馆、妓院、赌馆这类灰色生意。
“福利社” 虽不是黑帮,行事却堪比黑帮,百来户房子里住了近千人,却都对 “福利社” 绝对拥护。
就连港岛本地一般的社团势力,也不敢轻易染指这儿的生意。
所以,“大洼地” 的麻烦不只是沈卫东的麻烦,更是港岛政府的麻烦 —— 它就像一颗毒瘤,在西环区里滋生。
黄老将 “大洼地” 如今的情况告诉了沈卫东。
沈卫东听后,顿时觉得头都大了:连港岛政府都解决不了的麻烦,他又能怎么办?
“小沈,你先别多想,” 黄老说,“明天我安排泉叔陪你去‘土地注册处’办理产权转移手续,先把土地过户到自己名下再说。”
沈卫东点点头。见他情绪还是很低落,黄老笑了笑安慰道:“小沈,这块地本来就是你无偿得到的,有麻烦慢慢解决就好。放宽心,陪我这老头子把这顿饭吃完,回客房再琢磨发愁的事,行不行?”
其实沈卫东不是情绪低落,只是觉得这块地像块鸡肋,有不如无。
但他还是听话地调整了情绪,笑着端起酒杯说:“我没事,麻烦总有解决的那天。再说,我现在都不知道这块地能干什么用,不想了,咱喝酒!” 说完,先干了杯中的酒。
宴席结束后,沈卫东回房早早睡下了。
第二天九点多,泉叔到酒店前台打了电话,告诉沈卫东他在酒店门口的车里等他。
沈卫东和郝强吃完早饭,正在客房里等泉叔的电话,接到电话后,两人赶紧下楼。
出了酒店门,一眼就看到了黄老那辆劳斯莱斯。
泉叔见两人出来,下车为他们打开车门,礼貌地请沈卫东和郝强上车。
上车后,沈卫东好奇地问泉叔:“泉叔,怎么没让阿东过来接我们?麻烦您跑一趟,真是不好意思。”
“阿东已经不在这儿了,被黄先生辞退了。” 泉叔一边说,一边启动车子。
车子缓缓驶离酒店,开上街道后,泉叔看了一眼后视镜说:“沈先生,你上次来港岛时,阿亮哥他们想绑架你的事,阿东也参与了。具体情况,还是等黄大公子亲自跟你说吧,我就不多嘴了。”
沈卫东听完,不由得愣了一下 —— 阿东竟然也参与了?
但他很快想通了:自己当时的行踪,想必就是阿东透露给阿亮哥的。
想明白后,沈卫东便不再纠结这事。
他之前还一直把阿东当朋友,可在港岛,“朋友” 这两个字,真让人难以相信。
为了钱,似乎没什么是不能出卖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凡事都要以利益为先。
“土地注册处” 设在港岛政府的办公楼里。
泉叔停好车,先下车为沈卫东打开车门:“沈先生,您请下车,我陪您一起进去。”
沈卫东客气地点点头,拿起包,招呼郝强下车。泉叔见两人下了车,关好车门,快步走在前面,为两人领路。
港岛政府的办公楼是殖民风格建筑,看上去庄严肃穆。
接待大厅里,大理石地面光洁如镜,正墙上挂着英国君主的肖像。
“沈先生,我们得先去柜台登记一下,你从内地带来的证件都带了吧?”
泉叔问。
沈卫东点点头。
“那行,咱们过去。”
泉叔说完,率先迈步走向标有 “Enquiry” 字样的柜台。
沈卫东和郝强跟在后面,一同走到了柜台前。
柜台后负责接待登记的职员是位中年英国人,戴着金边眼镜,上下打量着沈卫东三人,开口用英语问道:“上午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泉叔用英语回道:“我们要去‘土地注册处’办理产权转移手续,麻烦给我们登记一下。”
“好的,请在这里填写你们的姓名和居住地址。”
英国人说着,递过一张登记表。
泉叔点点头,礼貌地看着他问:“先生,从华国内地来的人,是不是需要出示身份证明?”
“你们是从华国内地来的?”
听到 “华国内地” 几个字,英国人脸上露出了十分惊讶的表情。
泉叔耐心跟他解释:“我是港岛人,这两位先生是从华国内地来的。您是否需要查看他们的身份证明,核实一下身份信息?”
英国人又打量了沈卫东和郝强一番,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点头,显得有些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