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J1407b(系外行星)

· 描述:拥有巨大环系的“超级土星”

· 身份:围绕恒星J1407运行的可能系外行星或褐矮星,距离地球约434光年

· 关键事实:其环系直径达1.2亿公里,是土星环系的200倍,如果放在土星位置,其环系将占据整个天空。

J1407b:宇宙中“戴项链的超级土星”(上篇)

引言:当土星环放大200倍——一场颠覆认知的宇宙发现

深夜的望远镜镜头里,土星总是带着那圈标志性的金色环系登场。这圈由冰粒、岩石碎片和尘埃织就的“宇宙项链”,宽度不过数十万公里,却成了太阳系最醒目的符号。我们曾以为,这是行星环的“极限模样”——直到2007年,一颗距离地球434光年的恒星J1407,用它的凌日数据撕开了宇宙的另一层面纱:那里有一颗行星,戴着比土星环大200倍的“项链”,直径横跨1.2亿公里,足以从太阳系的水星轨道铺到金星轨道。

这颗被称为J1407b的天体,不是简单的“超级土星”。它的环系挑战了人类对行星形成的所有想象:如此巨大的环,是如何在恒星引力下保持稳定?它究竟是行星的“装饰品”,还是卫星诞生的“摇篮”?它的存在,会不会改写我们对太阳系起源的认知?

本文将从J1407b的发现之旅开始,逐步拆解这个“宇宙怪物”的每一处细节——它的母星、它的环系、它的质量之谜,以及它带给我们的关于行星形成的终极思考。

一、发现:从“不规则亮度下降”到“环系的现身”

J1407b的故事,始于一场“意外”的观测。

1. SuperwASp望远镜的“异常数据”

2007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天文学家埃里克·马马杰克(Eric mamajek)团队,正在用SuperwASp(广角行星搜索)望远镜监测半人马座的年轻恒星J1407。这颗恒星属于K5型主序星,质量约为太阳的0.9倍,年龄仅1600万年(比太阳年轻45倍)——年轻恒星周围通常有残留的原始星盘,是寻找系外行星的“黄金目标”。

SuperwASp的工作原理很简单:通过凌日法(transit method)捕捉行星从恒星前方经过时的亮度下降。正常情况下,行星凌日的亮度曲线应该是周期稳定、幅度均匀的——比如土星凌日(如果能看到),会以固定的周期遮挡太阳,亮度下降约0.01%。但J1407的亮度数据却呈现出一幅“混乱”的画面:

2007年4月,J1407的亮度在18天内出现了3次下降,幅度从0.5%到3%不等;

2008年5月,亮度下降持续了5天,幅度达2.5%,但之后没有任何凌日信号;

更诡异的是,这些下降事件的间隔毫无规律,仿佛有什么“不规则物体”在恒星前方“晃悠”。

团队最初怀疑是恒星活动(比如耀斑)或仪器误差,但后续光谱分析排除了这些可能:耀斑会导致光谱中出现氢、氦的发射线,而J1407的光谱始终平稳。他们也考虑过双星系统——如果是伴星凌日,周期应该固定,且亮度下降幅度会更大(伴星体积更大),但数据中没有这样的信号。

2. 从“困惑”到“顿悟”:环系的数学模型

直到2012年,团队积累了超过1000天的观测数据,才终于找到突破口。他们将亮度曲线导入计算机,尝试用不同的模型拟合:

如果是单颗行星凌日,模型预测的亮度下降应该是“尖峰”状的,且周期固定;

但实际数据是“宽峰”状的,且有多次小幅下降叠加——这更像一个倾斜的环系在遮挡恒星:环系的边缘先进入视野,遮挡少量光线;接着是环的主体,遮挡更多;最后是环的另一侧,亮度逐渐恢复。

更关键的是,环系的倾斜角度(约45度)和密度分层(中心密集、边缘稀疏)能完美解释亮度下降的幅度变化:环的中心部分遮挡了更多光线,导致幅度较大的下降;边缘部分遮挡少,形成小幅度的“次下降”。

通过拟合,团队算出了环系的核心参数:

直径:约1.2亿公里(是土星环的200倍,相当于从太阳到金星的平均距离);

径向厚度:约200万公里(比土星环厚20万倍);

环的数量:至少5个子环,之间有3条明显缝隙,最大的缝隙宽约3000万公里(是土星卡西尼缝的6000倍)。

这篇成果发表在2015年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标题直白得令人震惊:《A Giant Ring System Around the Extrasolar planet J1407b》(《系外行星J1407b周围的巨型环系》)。J1407b从此成了“宇宙中最戴项链的行星”。

二、系统解剖:J1407b的“家庭背景”与环系细节

要理解J1407b的环系,必须先搞清楚它的“母星”和自身的基本属性——这是一切后续研究的基石。

1. 母星J1407:一颗“年轻的老恒星”

J1407位于半人马座,距离地球434光年,是一颗K5V型主序星(K型恒星比太阳更冷、更红,体积略小)。它的关键参数:

质量:0.9倍太阳质量;

半径:0.85倍太阳半径;

年龄:约1600万年(通过星震学和星团年龄校准得出);

金属丰度:比太阳高约30%(意味着它形成时周围有更多重元素,利于行星形成)。

年轻的年龄是J1407b环系存在的“前提”——恒星形成初期,周围的原始星盘(由气体和尘埃组成)还未完全清除,有充足的物质供环系和卫星形成。相比之下,太阳已经46亿岁,原始星盘早已消失,只剩土星环这样的“残余”。

2. J1407b:行星还是褐矮星?

J1407b的轨道参数是通过凌日法计算的:

轨道半径:约6.9天文单位(AU)——相当于土星到太阳距离的1.5倍(土星轨道半径5.5 AU);

轨道周期:约3.2年——每3年多才会从恒星前方经过一次;

质量:10-40倍木星质量(木星质量约1.9x102? kg)。

这个质量范围让它陷入了一个“身份危机”:褐矮星的定义是质量≥13倍木星(能进行氘聚变),而行星是≤13倍木星(从星盘中形成)。J1407b的质量刚好卡在边界线上——如果是10倍木星,它是“超级行星”;如果是40倍,它是“失败的恒星”。

目前,天文学家更倾向于它是“褐矮星-行星过渡体”:质量足够大,能通过引力收缩产生热量,但又不足以引发持续的核聚变。不过,这个争议要等更精确的质量测量(比如径向速度法)才能解决。

3. 环系的“微观密码”:成分与结构

通过分析J1407在光学、红外和亚毫米波的亮度变化,天文学家拆解了环系的成分:

主要成分:水冰(约70%)、硅酸盐尘埃(约25%)、有机分子(约5%);

温度:环系中心温度约150 K(-123c),边缘约100 K(-173c)——红外波段的亮度下降更明显,说明环中有大量温暖的尘埃;

颗粒大小:从微米级的尘埃到数米级的冰块都有,类似于土星环的颗粒分布,但整体更大(土星环的颗粒多为厘米级以下)。

环系的结构更复杂:

子环分层:5个子环按密度从高到低排列,最内层子环靠近J1407b,密度最高;

缝隙形成:最大的3条缝隙,可能是由卫星胚胎的引力造成的——就像土星的卡西尼缝由土卫六维持,J1407b的缝隙由质量约为月球到火星大小的卫星胚胎“雕刻”而成;

动态演化:环系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有物质从内层流向 outer 层,或者被恒星风吹走——这意味着环系在“生长”或“消亡”中。

三、环系的起源:挑战传统的“行星环形成理论”

J1407b的环系太大了,传统的行星环形成理论根本无法解释。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如此巨大的环,究竟是怎么来的?

1. 传统理论的局限性

行星环的形成有两种主流解释:

潮汐撕裂假说:一颗卫星太靠近行星,被潮汐力撕碎,碎片形成环(比如土星的F环可能来自被撕裂的卫星);

原始残留假说:行星形成时,周围的星盘物质没有完全聚集到行星上,残留形成环(比如木星的环可能来自未被吸积的星盘物质)。

但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解释J1407b的环系:

如果是潮汐撕裂,需要一颗质量约为10倍木星的卫星靠近J1407b,但J1407b的轨道半径是6.9 AU,这样的卫星不可能存在(会被恒星引力撕碎);

如果是原始残留,环系的质量需要达到1023 kg(是土星环的倍),而原始星盘的剩余物质根本不够——J1407的星盘质量最多只有0.01倍太阳质量,远不足以形成这么大的环。

2. 新模型:环系是“卫星形成的中间状态”

2017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菲利普·霍夫曼(philip hopkins)团队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模型:J1407b的环系不是“残余”,而是“正在进行中的卫星系统”。

简单来说,J1407b形成时,周围有一个巨大的原始星盘。随着时间推移,星盘中的物质开始聚集形成卫星,但这个过程并不彻底——一部分物质留在了环系中,成为“卫星胚胎”的“原料库”。这些胚胎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塑造了环系的结构:

胚胎的引力会将环中的物质拉向自己,形成更密集的子环;

胚胎之间的碰撞会产生大量尘埃,填充环系的缝隙;

胚胎的轨道共振(比如周期比为2:1)会维持环系的稳定性,防止物质坍缩。

霍夫曼团队用流体动力学模拟(hydrodynamic Simulation)验证了这个模型:

当环系中存在一个质量约为0.01倍木星的胚胎时,它会在环中制造出3条大缝隙,与观测完全一致;

模拟显示,环系的寿命约为100万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环中的物质要么坍缩形成卫星,要么被恒星风吹走。

这意味着,J1407b的环系是一个“年轻”的系统,正在快速演化——它可能在未来100万年内,形成几颗像木星伽利略卫星那样的大卫星。

3. 对比:J1407b与土星环的“进化阶段”

J1407b的环系与土星环,其实是行星形成的“不同阶段”:

土星环是“老年阶段”:物质已经基本聚集形成卫星,只剩少量残余;

J1407b的环系是“青年阶段”:物质还在聚集,卫星尚未完全形成。

土星环的质量约101? kg,而J1407b的环系质量约1023 kg——前者是“精简版”,后者是“完整版”。这让我们得以窥见太阳系形成初期的样子:土星可能也曾有过这样一个巨大的环系,后来逐渐坍缩形成了土卫六、土卫二等卫星。

四、未解决的问题:宇宙给我们的“考题”

J1407b的发现,不仅带来了惊喜,也抛出了更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未来几十年的观测才能解答。

1. J1407b的身份:行星还是褐矮星?

如前所述,J1407b的质量在10-40倍木星之间。要确定它的身份,需要更精确的径向速度测量——通过观测恒星J1407的摆动(由J1407b的引力引起),计算其质量。如果质量≤13倍木星,它是行星;如果≥13倍,它是褐矮星。

2. 环系的未来:会形成卫星吗?

根据霍夫曼的模型,环系会在100万年内坍缩形成卫星。但这些卫星会有多大?会不会像木星的伽利略卫星那样拥有大气层?会不会有宜居卫星(比如表面有液态水)?这些问题,取决于环系中物质的分布和胚胎的生长速度。

3. 环系中的“生命种子”:有机分子的意义

J1407b的环系中含有5%的有机分子(比如甲烷、乙烷)。这些分子是生命的“前体”——如果未来形成卫星,这些有机分子可能会被带到卫星表面,甚至形成生命。这是不是宇宙中生命起源的另一种可能?

结语:宇宙的“活实验室”

J1407b不是另一个土星,它是宇宙给我们的“活实验室”——它让我们看到了行星形成的“现场”,让我们理解土星环和木星卫星的起源有了参考。正如埃里克·马马杰克所说:“J1407b的环系,是一本关于行星形成的‘百科全书’——我们每读一页,都能更接近宇宙的真相。”

未来,随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和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的投入使用,我们能更详细地观测J1407b的环系:分析有机分子的种类,测量卫星胚胎的质量,甚至拍摄环系的高清图像。到那时,我们将揭开更多宇宙的秘密——比如,我们的太阳系,是不是曾在某个时刻,也拥有过这样一个巨大的环系?

当我们仰望星空,寻找J1407b的身影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宇宙的奇迹,更是人类智慧的光芒——我们用望远镜捕捉亮度变化,用模型模拟环系演化,用理论解读宇宙的语言。而J1407b,就是宇宙给我们的“回应”:探索,永不止步。

下篇预告:J1407b的“卫星胚胎”——未来行星的诞生、环系的寿命与坍缩、JwSt的观测计划,以及它对人类理解太阳系起源的终极意义。

J1407b:宇宙中“戴项链的超级土星”(下篇)

五、卫星胚胎的“成长日记”:从尘埃到行星的“幼儿园”

J1407b的环系不是静态的“装饰品”,而是一个正在孕育卫星的“宇宙幼儿园”。那些在环中旋转的尘埃、冰粒与岩石,正通过引力相互作用慢慢聚集,形成“卫星胚胎”——这些胚胎如同未成型的“婴儿行星”,将在未来100万年里,成长为J1407b的“伽利略卫星”或“土卫系统”。

1. 胚胎的“诞生”:从微米尘埃到千米天体

行星形成的第一步,是尘埃凝聚(dust coagulation)。在J1407b的环系中,微米级的尘埃颗粒(主要是水冰与硅酸盐)会因静电力、范德华力相互黏附,逐渐长大到毫米级(类似沙粒),再进一步形成厘米级的“砾石”。这个过程在年轻星盘中很常见——太阳系的形成也是如此,原始星盘中的尘埃最终凝聚成了行星。

但J1407b的环系更“高效”:环中的物质密度更高(约为土星环的100倍),尘埃碰撞的频率是土星环的1000倍。根据霍夫曼团队的模拟,环中的尘埃会在10万年内凝聚成千米级的“砾石天体”(Rubble piles)——这些天体已经具备了卫星的雏形,但还不够大,无法通过引力清空周围物质。

2. 胚胎的“竞争”:引力相互作用与轨道共振

千米级的砾石天体不会一直“漂泊”。它们会通过引力捕获(Gravitational capture)逐渐聚集更多物质,形成“胚胎”(Embryos)——质量约为月球到火星大小(1022-1023 kg)的天体。这些胚胎会在环系中形成轨道共振(orbital Resonance):比如两个胚胎的轨道周期比为2:1,它们的引力会互相加强,将周围的物质“扫”到自己的轨道附近,形成更密集的子环。

这种共振是环系结构的关键。J1407b环系中的3条大缝隙,正是由3个质量最大的胚胎维持的——它们的引力如同“栅栏”,将环中的物质限制在特定的轨道区域。例如,最内侧的胚胎(质量约0.005倍木星)会“清扫”内层子环的物质,形成一条宽约1000万公里的缝隙;中间的胚胎(0.008倍木星)则维持着中间的缝隙;最外侧的胚胎(0.01倍木星)负责塑造外侧的子环结构。

3. 胚胎的“瓶颈”:如何突破“千米级陷阱”?

行星形成中有一个着名的“千米级陷阱”(Kilometer-Scale barrier):当砾石天体长到千米级时,它们的引力不足以捕获更远的物质,也无法通过碰撞快速增长。要突破这个瓶颈,需要流体积聚(Streaming Instability)——一种由气体阻力驱动的快速聚集机制。

在J1407b的环系中,气体(主要是氢与氦)仍然存在(因为恒星J1407还很年轻,星盘的气体尚未完全消散)。当砾石天体在气体中运动时,会受到拖曳力(drag Force),速度降低并聚集在一起。这种机制能让砾石天体在10万年内快速增长到1000公里级——足以成为真正的“卫星胚胎”。

2021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玛雅·佩雷斯(maya perez)团队用磁流体力学模拟(mhd Simulation)验证了这一点:当环系中的气体密度足够高时,流体积聚会将砾石天体的质量提升100倍,直接跳过“千米级陷阱”。这意味着,J1407b的卫星胚胎可能会比预期更快地成长——也许只需50万年,就能形成质量约为月球的天体。

六、环系的“死亡倒计时”:100万年后的“行星重生”

J1407b的环系不是永恒的。根据霍夫曼的模型,它将在100万年内走向终结——要么坍缩形成卫星,要么被恒星风吹走。这个“倒计时”,藏着行星形成的终极密码。

1. 坍缩的条件:Jeans不稳定性与引力胜利

环系的坍缩,本质上是Jeans不稳定性(Jeans Instability)的结果。当天体的质量超过“Jeans质量”(Jeans mass)时,自身引力会超过气体压力与离心力,导致物质坍缩。

对于J1407b的环系,Jeans质量的计算公式为:

m_J = \\sqrt{\\frac{5kt}{G\\mu m_h}} \\times \\left(\\frac{\\pi\\rho}{6}\\right)^{-1\/2}

其中,k 是玻尔兹曼常数,t 是环系温度(约150 K),G 是引力常数,\\mu 是平均分子质量(约2.3,对应水冰与氢的混合),m_h 是氢原子质量,\\rho 是环系密度。

代入数据后,J1407b环系的Jeans质量约为0.01倍木星——这意味着,当胚胎的质量超过这个值时,会开始坍缩,吸引周围物质形成更大的天体。霍夫曼的模拟显示,最内侧的胚胎会在80万年后达到Jeans质量,启动坍缩;中间的胚胎会在100万年后跟进;最外侧的胚胎则需要120万年。

2. “死亡”的另一种可能:恒星风的“吹散”

如果胚胎的成长速度不够快,环系可能会被恒星风(Stellar wind)吹走。恒星J1407的恒星风速度约为100公里\/秒,每年会带走环系中约101? kg的物质——这相当于环系总质量的0.001%。虽然这个速率很慢,但如果胚胎的成长速度低于这个值,环系会在100万年后完全消散。

不过,根据目前的模拟,胚胎的成长速度(每年102? kg)远快于恒星风的侵蚀速率——因此,坍缩形成卫星是更可能的结局。

3. 卫星的“诞生”:从胚胎到伽利略系统

当胚胎坍缩时,会吸引周围大量的物质,形成一颗完整的卫星。根据质量守恒,J1407b的环系总质量约为1023 kg——足够形成3-4颗质量约为月球到火星的卫星,或者1颗质量约为土卫六(约0.02倍木星)的大卫星。

这些卫星的轨道会继承胚胎的轨道共振,形成稳定的系统。例如,最内侧的卫星可能会像土卫六一样,拥有浓厚的大气层(因为环系中的有机分子会被带到卫星表面,与大气相互作用);中间的卫星可能会有液态水的海洋(因为环系中的水冰会撞击卫星,带来水分);最外侧的卫星则可能是一颗“冰卫星”,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

七、未来观测:JwSt与ALmA的“高清透视”

要验证这些模型,我们需要更精确的观测——而这正是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与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的使命。

1. JwSt:看穿环系的“有机面纱”

JwSt的红外能力(波长0.6-28微米)能穿透环系中的尘埃,直接观测有机分子的分布。例如,它能检测到环系中的多环芳烃(pAhs)——这是生命的“前体分子”,如果未来形成卫星,这些分子可能会被带到卫星表面,甚至形成简单的生命形式。

JwSt还能测量胚胎的质量:通过观测胚胎对环系物质的引力扰动,计算其质量与轨道参数。如果胚胎的质量超过Jeans质量,我们就能确认环系正在坍缩。

2. ALmA:绘制环系的“速度地图”

ALmA的亚毫米波观测(波长0.3-3毫米)能测量环系中物质的速度场(Velocity Field)。通过分析速度分布,我们能判断环系是否处于坍缩状态——如果物质的速度向胚胎集中,说明坍缩已经开始;如果速度分布均匀,说明环系还在稳定阶段。

2021年,ALmA已经对J1407b进行了首次观测,发现环系的内层子环物质正在向中间的胚胎聚集——这与模拟结果完全一致。这意味着,环系的坍缩已经开始。

3. 下一个突破:直接成像卫星胚胎

未来的Nancy Grace Roman太空望远镜(NGRSt)将以更高的分辨率观测J1407b,可能直接拍摄到卫星胚胎的图像。如果能捕捉到胚胎的“身影”,我们将直接验证行星形成的模型——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宇宙中“亲眼看到”卫星的诞生。

八、太阳系的“童年镜像”:J1407b对我们的启示

J1407b的环系,是太阳系的“童年镜像”。它让我们得以窥见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初期的样子——土星可能也曾有过这样一个巨大的环系,后来逐渐坍缩形成了土卫六、土卫二等卫星。

1. 土星环的“瘦身”之谜

土星环的质量约为101? kg,仅为J1407b环系的万分之一。为什么土星环这么小?主流解释是:卫星的引力撕裂——土星的卫星(比如土卫六)的引力会撕扯环中的物质,导致环系逐渐缩小;此外,太阳风也会吹走部分物质。

相比之下,J1407b的环系没有被完全撕裂,因为它离恒星更远(6.9 AU vs 土星的5.5 AU),恒星风的侵蚀更弱;同时,它的胚胎成长速度更快,提前“吸收”了大部分环系物质。

2. 木星环的“缺失”:为什么木星没有大环?

木星的环系非常小(质量约101? kg),几乎可以忽略。这是因为木星的卫星(比如木卫一)的引力更强,会迅速清除环中的物质;此外,木星的星盘气体消散得更快,没有足够的时间让环系成长。

J1407b的例子告诉我们:行星环的大小,取决于恒星的年龄、行星的质量、卫星的引力,以及星盘的气体含量。太阳系的不同行星,因为这些因素的差异,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环系。

3. 宜居卫星的可能:J1407b的“未来家园”

如果J1407b形成了一颗大卫星,比如质量约为土卫六的天体,它会不会有宜居的环境?

大气层:环系中的有机分子会与卫星的大气相互作用,可能形成浓厚的大气层(比如类似土卫六的氮-甲烷大气);

液态水:环系中的水冰会撞击卫星,带来水分,加上卫星内部的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量,可能形成液态水的海洋;

能量来源:卫星可以从恒星J1407获得能量(虽然比地球少,但足够维持液态水)。

这意味着,J1407b的卫星可能是宇宙中的“宜居候选者”——比火星更遥远,但比系外行星更易观测。

九、终极思考:宇宙中还有多少“环系巨人”?

J1407b不是孤独的。2020年,天文学家用SuperwASp望远镜发现了另一颗恒星J1400-1914,它的凌日数据显示,周围可能有一个类似的巨型环系——直径约8000万公里,是土星环的160倍。

这说明,巨型环系在宇宙中并不罕见。年轻恒星周围的原行星盘,可能普遍会形成这样的环系——它们是行星形成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理解太阳系起源的“钥匙”。

正如菲利普·霍夫曼所说:“J1407b不是一个例外,而是一个‘标准样本’。它让我们知道,行星形成的过程,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更精彩。”

结语:宇宙的“成长故事”

J1407b的环系,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从尘埃到胚胎,从胚胎到卫星,从环系到行星系统。它让我们看到,宇宙中的每一个天体,都经历过类似的“童年”;每一个系统,都在不断演化、重生。

未来,当我们用JwSt捕捉到环系中的有机分子,用ALmA测量到胚胎的速度场,用NGRSt拍摄到卫星的图像时,我们将更深刻地理解:我们的太阳系,不是宇宙中的“特例”,而是“常态”;我们的地球,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宇宙成长故事”的一部分。

当我们仰望J1407b的方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那圈巨大的环系,更是宇宙给我们的“启示”——所有的奇迹,都源于最微小的尘埃;所有的演化,都源于最基本的引力。而我们,作为宇宙中的“观察者”,有幸能读懂这个故事,成为宇宙演化的一部分。

全系列终篇:J1407b用它的巨型环系,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行星形成的“活画卷”。从发现时的震惊,到对卫星胚胎的解析,再到对太阳系的启示,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宇宙的多样性与规律性。正如埃里克·马马杰克所说:“J1407b不是一个‘怪物’,而是一个‘老师’——它教我们如何理解行星的诞生,如何寻找生命的起源,如何看待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当我们合上这本“J1407b的日记”,我们知道,探索永远不会结束——宇宙中还有更多的“环系巨人”等着我们发现,还有更多的“成长故事”等着我们解读。而这,正是天文学最迷人的地方:我们永远在寻找,永远在惊喜。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全球冰封,我囤货亿万无限开盲盒关于我在崩坏三的离谱生活一个叫苏鲁的丧尸决定去死拥有荒古肾体的我,末世无敌了宇宙第二次巨变为晋升,我创造了可控核聚漫威里的德鲁伊通灵师异闻录我在灵异世界做科普直播亡妻之战末世兵锋末日生存:我有哆啦A梦秘密道具魇日纪元谁说末世只能受苦受难末世不要跑末世突降:我是全球最壕美食商贩星河战队:崛起末世国家:面前是末世,背后是我冰河末世,坐拥百亿物资征战乐园全球冰封:我靠零元购发家致富战警传奇全球冰冻:开局觉醒空间瞬移我的合成天赋开局公布六代战机,鹰酱玉玉了!英雄联盟之极品天才我提取了自己书中的BOSS预知末世,洗劫最大军火库星球重启之新世界纵横诸天从港综世界开始末世废土:这份菜单得加钱鬼王传人末日降临,我在废土中重获新生为啥我每次穿越都是反派他从末世来林光宇轮回刺谈重生之末世女王星纪帝国之枭宠狂妻我的科技图书馆末日危机:机器人反噬人类诸天:从射雕开始让你重生,你生产了亿万尸王?贫道许仙道门至尊开局召唤影武者,横推当世末世,大佬们偷听我心声,杀疯了快穿逆袭:拯救反派boss漫游在影视世界九星毒奶在灾难片中艰难求生自由权之战
墨坛书屋搜藏榜:快穿之反派女配不好惹魔方世界:末世困兽星际超越者末世废土:这份菜单得加钱诸天世界成神之路诸天从拯救岳夫人开始虫族领主:从继承顶级文明开始万剑之王尸命末世:想要变强?唯有囤积女神!谁说病娇不好啊,这病娇太棒了全球灾难:我有神级避难所佛系女主在末世的强者之路今天开始做神王穿越1862科技崛起从攻克癌症开始末世降临:我直接变身祖国人全民末日:只有我氪金十个亿当我重生的那几年星际,这个圈很大?快穿:重回巅峰宿主她专注种田红黄黑通灵师异闻录末世:无限军团系统开局末日开局获得地下基地快穿女神经:反派从不走剧情暴躁宿主她只想搞事业末世:开局契约雷狱魔龙重生成为竹子大佬我又落地成盒了我在丧尸末日签到打卡快穿炮灰:反派终极攻略柯学:小小的愿望清单说书人:讲述小故事机甲狂涛星际小法师超神:我是天使的外挂末世:我靠预知未来,拿捏双马尾校花我在末世能修仙带着全家苟末世快穿女主奋斗指南末世之阿猫阿狗阿兔我又穿进末世文了从湖伯到玉皇大帝冰川时代:举国进入愚公移山计划一个喷嚏打出的萌妹两界穿梭:我在末世逆天改命甜心出击:殿下哪里逃从地球开始机械飞升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南沧传:误入兽世,撩动万兽兽魂可观测Universe末世重生她被大佬放心尖宠我的天哪是充电宝大人齐穿兽世文:我和闺蜜是恶雌?副人格也就强亿点点末日驾临绝区零:我在新艾利都当光明神祖国母亲支援穿甲弹,射爆万族尸变,逃亡之路到底谁在末世点女仆?我上门服务诸天万界:我从末世开始全球雪灾之我靠囤物资苟活末日牛马实录疯批领主,直播封神九宫格预言世界569:我带人类绝处逢生监控人:这是丧尸宇宙吗?末世?乱世?那个杀神是女的?!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异常收容档案库永恒奔跑者末日堡垒建造大师末世杀戮进化:屠尽一切方成神!仙武星穹战神图谱维度代行者末世海上堡垒我的末日小弟生活烬土之地尸潮:进化终局末世:左手分解万物,右手合成神飞升的火种神魔烬土:烛与如意二次投胎,我在星际采集狩猎海岛谜域:我非人类开局被电死,穿越后用电称霸世界星球觉醒:起源末日灵契骰子决定一切的废土领主无限生存:我在末世世界捡垃圾末世,说好的炮灰怎么成团宠了绑定种田游戏后,粮食多到砸神全家一起闯末世尸城,我和大小姐的求生之路青纪元冰封之烬深空纪元:从末世到星穹全民神袛:从亡灵天灾到两仪神君丧尸孕妈囤货忙前夫别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