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骑马的畅快,如同一颗投入承烨心湖的石子,漾开了层层久违的涟漪。那纵马驰骋的自由,那秋风拂面的舒爽,那无需思考政务、只需感受当下的轻松,都让他沉寂的童心悄然复苏。裴砚与秦绾敏锐地察觉到了儿子的变化,决定趁热打铁,让他更多地接触宫墙外的真实世界。
几日后的一个清晨,天光未亮,养心殿侧门悄然开启。裴砚与秦绾皆作寻常富家翁与夫人的打扮,衣着料子虽好,却无任何皇室标识。承烨也被换上了一身宝蓝色的小锦袍,头上戴着顶遮阳的软帽,看起来像个被父母带着出门游玩的矜贵小公子。墨羽与几名精干内卫则扮作随从护院,远远跟着。
这是承烨自懂事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微服出宫”。
穿过重重宫门,踏入尚在晨曦中苏醒的京城街道,承烨的眼睛便不够用了。空气中弥漫着早点摊子的食物香气、车马的尘土味、还有各种说不清的市井气息,与宫中终年不变的檀香和花香截然不同。吆喝叫卖声、车轮碾过青石板的轱辘声、孩童的嬉闹声……种种声音交织成一曲鲜活而生动的乐章,冲击着他的感官。
“父皇……爹爹,”他及时改口,小手紧紧牵着裴砚的手指,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与巨大的好奇,“那些人……在做什么?”他指着路边正在卸下门板准备开张的商铺。
“那是早点铺子,卖包子、豆浆、油条,给一早要干活做事的人填饱肚子。”裴砚耐心解释,带着他走到一个热气腾腾的摊子前,买了几个刚出笼的肉包和两碗豆汁。
承烨学着父母的样子,坐在简陋的长条凳上,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包子。滚烫的肉汁瞬间在口中弥漫开,是一种他从未在御膳房尝过的、粗粝却无比鲜活的滋味。他眼睛一亮,小口却飞快地吃了起来。
秦绾看着他吃得香甜,眼中含笑,轻声问:“味道如何?”
承烨用力点头,含糊不清地说:“好吃!比宫……比家里的好吃!”
裴砚闻言,与秦绾相视一笑。他们知道,儿子喜欢的,不仅仅是包子的味道,更是这份无拘无束、充满烟火气的感觉。
用完早点,三人信步走在渐渐热闹起来的街市上。承烨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他在捏面人的摊子前驻足,看那老艺人十指翻飞,将各色面团变成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猪八戒;他在卖杂货的铺子前流连,对那些粗糙却实用的农具、瓦罐感到新奇;他甚至蹲在路边,看两个小童兴致勃勃地斗着草编的蛐蛐,眼中流露出纯粹的羡慕。
“他们……不用读书写字吗?”承烨忍不住问。
“或许他们的父母也在为生计奔波,无暇无力送他们入学。”秦绾柔声解释,“并非所有人,都有烨儿你这般好的条件。所以,父皇和母后才要努力推行新政,让更多的孩子能有书读,有饭吃,有衣穿。”
承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着那两个衣衫虽旧、却笑得无比开心的小童,心中第一次模糊地意识到,“太子”这个身份背后,所承载的并不仅仅是权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行至一处书肆,裴砚带着承烨走了进去。书肆里不仅有经史子集,更有许多话本小说、游记杂谈,甚至还有一些印制粗糙、但内容新奇的算学、农工小册子。承烨好奇地翻看着一本讲述海外风物的游记,被里面描绘的奇珍异兽、迥异风俗深深吸引。
“原来……世界这么大。”他喃喃自语,宫墙内的天地,在这一刻被无限拓宽。
然而,市井之间,也并非全然是美好。在一处较为僻静的街角,他们看到几个地痞模样的汉子,正在向一个摆摊卖菜的老农收取所谓的“街面钱”,老农苦苦哀求,却依旧被强行夺走了几枚铜钱。
承烨的小脸瞬间绷紧,下意识地看向裴砚。
裴砚目光微冷,却并未立刻让侍卫出手,只是低声道:“看到了吗?烨儿。阳光之下,亦有阴影。律法虽在,却未必能照耀到每一个角落。为君者,不仅要制定良法,更要确保其能公正执行,使弱者不受欺凌,恶者不敢猖狂。”
这时,墨羽无声无息地靠近,对裴砚微微颔首。下一刻,几名扮作寻常百姓的内卫便上前,轻易制住了那几个地痞,将钱还给了老农,并亮出腰牌(非宫中式样,而是京兆府的),将其押走。
承烨看着这一幕,心中波澜起伏。他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权力若用之得当,便能成为庇护弱小的盾牌。
日头渐高,三人走进一家临河的茶楼歇脚。坐在二楼的雅座,看着窗外河中往来的船只,街上熙攘的人流,承烨久久没有说话,似乎还在消化这一上午的所见所闻。
“烨儿,今日出来,感觉如何?”秦绾为他斟了杯清茶,柔声问道。
承烨捧着温热的茶杯,抬起小脸,眼中光芒闪烁,不再是往日那种沉静的、近乎压抑的智慧光芒,而是一种被点燃的、充满探索欲的亮光。
“母后,儿臣看到了很多……以前只在书里看到的东西。”他组织着语言,“儿臣知道了包子很好吃,知道了街上有坏人,但也有人管坏人……知道了还有很多孩子不能读书……”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儿臣以后,要像父皇一样,让好人不怕坏人,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
稚嫩的誓言,却掷地有声。
裴砚与秦绾欣慰地看着儿子,知道这趟微服出行,远胜过于卷帙浩繁的说教。一颗仁君之心,正在这市井烟火中,悄然孕育。
微服初行,储君踏出宫闱,亲历民间百态。
市井惊鸿,童眸洞察世事,仁心自此生根。
帝国的未来,在这寻常又不寻常的街巷之间,似乎找到了最坚实的根基。
(第两百三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