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之事如同投入水中的一粒石子,涟漪悄然扩散,却并未在明面上引起任何波澜。秦绾耐心地等待着,她知道,有些种子需要时间才能发芽。
她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城南那间不起眼的铺面后院里——她的“雏鹰”营。
赵铁的训练卓有成效。不过月余功夫,那十二个少年已然褪去了初来时的怯懦与茫然,眼神变得坚毅,身姿挺拔,行动间隐隐有了规矩。基础的体魄训练和简单的拳脚功夫已入门径,更难得的是那股被激发出来的精气神。
这日,秦绾再次亲临。
她没有惊动正在扎马步的少年们,而是站在廊下阴影处,静静观察。烈日当空,汗水顺着少年们稚嫩却紧绷的脸颊滑落,砸在青石板上,瞬间蒸发,但没有一人晃动,没有一人吭声。
秦绾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赵铁见到她,连忙上前行礼。
“进展如何?”秦绾问道。
“回小姐,这帮小子,肯吃苦,也开窍。”赵铁语气中带着难得的赞许,“规矩都记牢了,拳脚有了点样子。认字的先生也夸他们用心。”
“很好。”秦绾点头,“从明日开始,增加一项课业。”
她示意春晓将一摞誊抄好的册子递给赵铁。册子上并非经史子集,而是大靖朝的律法条文摘要、各地州县的地理风貌、物产人情,甚至还有一些简单的经商之道和人情往来注意事项。
“让他们轮流诵读、背诵、讲解。”秦绾吩咐道,“不仅要认字,更要明白其中的道理,知晓这天下的广阔与复杂。死读书无用,我要的是能真正做事的人。”
赵铁接过册子,神色一凛:“是!属下明白!”
秦绾的目光再次投向院中那些汗流浃背却目光灼灼的少年。她知道,仅仅有忠诚和武力还不够,她需要的是有头脑、有见识、能独当一面的人才。这些册子,就是为他们打开的第一扇窗。
离开“雏鹰”营,回到锦绣阁,另一份“惊喜”正在等待她。
侯小乙通过墨韵斋递来了关于名单上另一位寒门官员的消息。此人名为周谨,现任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专司水利。此人性格耿直,精通水利工程,曾数次上书指出河工弊端,得罪了不少人,一直郁郁不得志。近日,他因坚持驳斥上官一份明显虚报的河堤修缮预算,被寻了个由头,停了职。
“工部……水利……”秦绾指尖轻点桌面。
柳家倒台后,工部正是用人之际,也是各方势力安插人手、争夺利益的时候。周谨这样有能力、有原则却不懂钻营的人,此刻被停职,无异于将一块璞玉弃于路边。
她沉吟片刻,提笔写了一封简短的信,没有署名,只有寥寥数语,点明了那份被周谨驳斥的预算中几处明显不合常理的虚报之处,并附上了可能查证的方向。
“将这封信,想办法送到周谨手中,同样,不能暴露来源。”她将信交给春晓。
她不需要直接为周谨平反,只需给他提供反击的武器和思路。若他真是可用之才,自会抓住机会。若他连这点风浪都扛不过,那也不值得她继续投入。
处理完这些,夜色已深。
秦绾正准备歇下,窗外再次传来灰隼振翅的轻微声响。
是裴砚的密信。
她心中微动,这个时候来信……
取下竹筒,展开信纸,上面的内容却让她眉头微蹙。并非关于朝局,也非新的名单,而是一份看似寻常的药材清单,上面罗列了十几种珍稀药材的名称和所需分量,其中几味,正是用于压制甚至化解“牵机”之毒的辅药!清单末尾,依旧是裴砚那熟悉的字迹,却比以往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凝重:“有劳。”
只有两个字,却重若千钧。
他体内的毒,又压制不住了?还是……他预感到了什么,需要提前备药,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秦绾的心沉了下去。裴砚是她目前最强大的盟友和倚仗,他的身体状况,直接关系到她的安危与计划。
她立刻起身,打开存放药材的柜子,仔细清点。裴砚之前所赠和她自己搜集的药材虽然丰富,但清单上要求的几味主药分量极大,她这里的存货远远不够。
而且,如此大量地搜集这些特定药材,极易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尤其是在这个敏感时期。
她沉吟良久,将清单小心收好。
此事,必须秘密进行,且要快。
她唤来春晓,低声吩咐:“明日一早,你亲自去一趟墨韵斋,见到掌柜,只说一句话:‘药材难觅,需多方筹措,请主人示下,可否动用‘暗渠’?’”
“暗渠”,是裴砚之前隐约提过的、他麾下一条极为隐秘的物资采购通道,非到万不得已,不会启用。
春晓虽不明所以,但见小姐神色凝重,立刻郑重应下。
送走春晓,秦绾再无睡意。
裴砚的这封密信,像一块巨石投入心湖。朝堂的风暴似乎暂时平息,但水面下的暗涌,却从未停止,甚至可能更加凶险。裴砚的毒,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不知何时会落下。
她走到窗边,夜凉如水。
“雏鹰”才刚刚开始振翅,盟友却可能身陷囹圄。
前路,似乎布满了荆棘。
但她没有退路。
无论如何,裴砚需要的药,她必须想办法凑齐。这不仅是为了盟友,也是为了她自己。
她深吸一口冰凉的夜气,目光重新变得坚定。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无论遇到什么,她都会一一踏平!
夜色中,她的身影纤细却挺拔,仿佛能与这沉沉黑暗抗衡。
密信带来的阴霾并未散去,但她的斗志,却在这一刻燃烧得更加炽烈。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更加谨慎,也更加果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