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姥姥家里肯定是出杜超,但杜超没有被抽到。
也就去记分员那里报了名。
结束之后李桂香就拉着秦巧梅跑到了集市。
陆旷没有来,他说还有事。
这时候虽然严禁倒买倒卖,但却还是保留着集市。
毕竟现在是手工时代,自己家的农产品,衣服、生活物品,等等很多东西。
尤其是还有一些山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东北这个时候就是地大物博,有胆量的进山碰运气,搞到一些野味就会拿来集市上卖。
还有一些自己家里省吃俭用喂养的家禽。
这些人面前是人聚集最多的地方。
谁都想吃肉。
秦巧梅一边逛一边留意着。
内心有很多想法不断涌出。
若是光靠她和陆旷赚的工分,一年下来三餐不饱。
而且家里的粮食很少,陆旷的粮只有不到一百斤,剩下的就是她从家里带过来的。
她有点后悔没叫上陆旷一起来。
她找了一个看着合眼缘的大婶买了10斤榆树皮面。
老一辈的人说吃树皮,其实就是榆树皮面。
算是老一辈眼里很好的粮食面了,被称为那个时代的‘救饥粮’,在里面放一些粗粮、野菜、玉米面就能做成窝窝头和一些饼子。
现在秦家猫冬的时候还用榆树皮蒸窝窝头。
但秦巧梅买来可不是做窝窝头的,而是要做饸饹饼。
这个东西不贵,贰分钱一斤,秦巧梅买了十斤才花了两毛钱。
“你买这个干啥,苦不拉几的。”李桂香看了一眼秦巧梅手里的东西直皱眉,“你俩要是没吃的,实在不行到时候上我家拿点,我家有多的土豆和红薯。”
“多谢你。”秦巧梅摇摇头,道谢,“我就是馋这口味道。”
正巧卖榆树皮面的大婶子被子里还捂着二十五个鸡蛋。
她也买了。
只是比供销社的价格贵一些,要四毛二一斤,供销社的三毛八。
一般人家不养鸡的一次也就是买几个给家里小孩解解馋,秦巧梅出手大方,也没还价,大嫂乐的合不拢嘴,“闺你这闺女,也不知道讲价。”
讲价秦巧梅还真不会,毕竟她从来没赶过集,她都是网购,另外去超市也都是明码标价。
大嫂明显是个质朴的人,“我算你四毛钱一斤,这里有两斤半,正好一块钱。”
“你这丫头,这么多鸡蛋不怕吃坏喽,有姐妹坐月子吗?”
秦巧梅也是笑的和善,没多做解释,“您要是还有,我还要呢。”
“哪有那么多粮食喂,我家里加我婆家一共才9个鸡,这鸡冬天又不咋下蛋,可难攒了。”
“但我帮你问问吧。”大嫂扯着嗓子朝边上喊,“老孙,你家蛋卖不卖啊。”
旁边的老头直摆手,“不卖,不卖,家里那两个蛋都让我儿媳妇坐月子吃了。”
大嫂也没法了,“现在鸡蛋少,夏天鸡蛋多些,你不急着要的话,我夏天的蛋一个月能给你留十个,剩下的我家男人下地得吃。”
鸡蛋供不上的话,那她就得找一些可以平替的东西。
正琢磨着,对面有人喊她。
那是个小姑娘,感觉比秦四还小,带着个包住耳朵的棉线帽子,露出的脸蛋冻得红彤彤的。
衣服穿的是家里大人的棉袄,直接盖到膝盖,是个男款。
前面摆着两个筐,上面是一些干蘑菇和野菜干,还有一些大葱。
“你要多少,我家有点。”
秦巧梅看着小姑娘,尝试着张口,“10斤有吗?”
1斤鸡蛋差不多有10个,10斤就有将近一百个,如果不是专业的鸡蛋贩子,普通农户家里很少会有这么多。
供销社一次鸡蛋的供应才200个,还是从别的地方运过来的。
除了黑市,但黑市的东西很贵,野猪肉黑市上有,要两块钱一斤,鸡蛋估计也是成倍翻,可能要一块以上。
她只是尝试张口,没想到小女孩却点点头,一双眼睛又大又亮,还带着期盼,“野鸡蛋可以吗,虽然个头小,但是数量多。”
“可以。”
如果味道和普通鸡蛋差不多,那完全就是节约了成本。
“也是四毛一斤,我可以给你送到家里。”
“好。”
还有上门送货,这小姑娘也太有经商头脑了,秦巧梅不免多看了她一眼,然后告诉了她地方。
小姑娘笑成了眯眯眼,还把手里的山货一样送了一包给秦巧梅。
鸡蛋解决了,剩下的就是菜和面了。
白面玉米面一般不好买,只能用其他粮食换,但第一次的话应该也不需要太多。
虽然还没门路,但也不急于一时,她准备再买两双胶片鞋底,让秦妈有时候给陆旷做两双鞋。
陆旷的大脚,足足有45码。
比别人做鞋的布料都还要多出不少。
李桂香在旁边目瞪口呆,已经不会说话了。
一直回去的路上都还在欲言又止,时不时看向秦巧梅。
“别想太多,我想做点小生意。”
“小生意……什么小生意要100个鸡蛋!”
李桂香炸了。
“等我做好给你送去尝尝。”
“行,我等着。”李桂香咬牙,她都替秦巧梅心疼钱。
两个人刚到家的时候正好赶上要做下午饭的时候。
陆旷还没有回来。
还好炉子里还有点火星,不用重新点,她添进去几块木头,盖上炉盖子才开始准备饭。
东北冬天一般都吃两顿饭。
她晚上就打算烙饸饹饼。
现代的饸饹饼其实已经不需要榆树皮面了,本身白面的就可以成型。
但她手里的白面就要省着吃,榆树皮面刚好能起到粘合的作用。
她很喜欢吃酸汤饸饹饼。
跟陕西泡馍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且烙饸络饼可以不用油,很符合她现在的拮据生活。
要先和面,她舀了多半碗榆树皮面,又加了一点白面和多半碗玉米面。
还要放一点食用碱才行,之后用冷水和面。
饸络饼最重要的是面团,面团必须要偏硬。
和出来的面团是金黄色的,秦巧梅放在一旁醒发开始调馅。
她打了三个鸡蛋炒熟切碎,粉条泡软切段,还从地窖里拿出来一根胡萝卜切碎放进去增加口感。
这点秦巧梅就想夸一夸陆旷了,过冬的蔬菜倒是储存了不少。
如果是以前,现在可以说她的上辈子了。
她最喜欢吃大葱肉馅的饸络饼。
配上一口酸汤,绝了。
醒发好的面团被秦巧梅分成均匀的剂子,擀成薄饼,放入调好的馅包成半圆形就可以了。
大地锅就这点好,一锅能烙十个。
馅料用完了,还剩两团剂子,秦巧梅给她烙成了干饼。
秦巧梅忍不住先尝了一个,一口下去先是玉米面的焦香,接着就是馅料的清香。
她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陆旷是赶饭点回来的,背着柴,拎着粪。
“回来的正好,把炉子上的汤盛出来。”
她简单的打了一碗酸菜汤。
很显然这顿饭也征服了陆旷,闷不吭声吃了三个,才慢下来,又拿起一个。
“好吃吧。”秦巧梅有些得意,盛了一碗酸菜汤,放了点烧好的干辣椒,把刚刚的一张不带馅料的干饼一点点撕进碗里。
吃上一口发出了满足的喟叹。
“要不要尝尝我这一口。”秦巧梅举着碗,“我觉得比饸饹饼还香。”
“这个叫饸饹饼?”陆旷突然问。
“对啊……我以前经常吃……”秦巧梅嘴快,意识到说了不该说的,忙止住话头。
陆旷没说什么,一口把碗里的汤喝完,把碗递给秦巧梅。
“给我尝尝。”
两个人饭还没吃完,赵正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