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尘为自己设下的“三日之约”,转眼已进入第二日。
清晨,昨日那队意气风发进入黑风岭的官府勘察人马,却是狼狈不堪地回到了归叶城。
去时数十人,回来时虽未减员,却是个个灰头土脸,衣衫被荆棘划得破烂,多人身上带伤,神情惊惶,更有几人需同伴搀扶方能行走,显然是受了不小的惊吓与折腾。
他们前往县衙复命时,言语混乱,众说纷纭。
有的信誓旦旦说一入密林深处便鬼打墙般迷失方向,无论如何都绕不出来,直到天亮才稀里糊涂走到山脚。
有的则言之凿凿称闻到一股奇异花香后便眼前一黑,不省人事,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冰冷的山谷里;还有的则惊恐地描述被一些色彩斑斓、前所未见的毒虫追咬,若非跑得快,恐已性命不保。
“那黑风岭,根本不是什么祥瑞福地,实乃妖邪盘踞之所啊!”
那位被奉为上宾的老术士,此刻也是道袍破损,发髻散乱,脸上惊魂未定,却拿不出任何实质证据证明所言非虚。
县令听得脸色铁青,耗费钱粮,兴师动众,最后只带回几块看似平平无奇的山石,还惹得满城风雨,只得强压怒火,下令严禁再议论此事,试图将影响降到最低。
然而,这等奇闻又如何封锁得住?
不过半日,便已成为市井街坊茶余饭后的笑谈谈资,之前因“紫气冲霄”而对黑风岭生出的那点敬畏之心,迅速被“邪门”、“凶地”的标签所取代。
墨尘在常去的茶馆中,不动声色地听闻了此事全过程,他面上依旧平静,心中却是微微一动。
“看来,柳前辈布下的隐匿与防护手段,远非这些凡人所能窥破,连边都未能摸到,便已如此狼狈……如此也好,至少证明了其闭关之地的隐秘与安全,省却了许多不必要的凡俗聒噪与窥探。”
他下意识地将官府的失败,反向解读为柳明远安然无恙的佐证,心中因官府行动而产生的那份不安,竟因此略微缓解了几分。
然而,这份短暂的安心并未持续太久。
午后,墨尘再次如同一个散步的闲人,悄然来到柳明远住处外围。
这一次,他停留的时间更久,感知也更为专注和细致。
他清晰地察觉到,昨日于墙根缝隙间捕捉到的那缕“枯寂”之气,非但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自然消散,反而似乎……更加浓郁了一丝。
那感觉,如同滴入清水中的墨滴,正在极其缓慢却坚定地晕染开来,带着一种万物终结、生机彻底湮灭后的冰冷与空洞。
这种持续存在并且还在加深的、属于“死物”范畴的气息,与他概念中修士闭关时应有的“生机内蕴”、“灵力流转”或是“力量凝聚升华”的意象,简直是背道而驰,格格不入。
更让他心头骤然一紧的是,沉寂于识海深处的太虚八卦瓶,竟对柳明远院落方向散发出的这股日益明显的“枯寂”之气,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弱、却绝不容忽视的共鸣!
这共鸣并非警示危险,而是带着一种本能的“涤荡”、“净化”意味,仿佛这尊神秘的古瓶,天生便排斥这种代表着“终结”与“衰亡”的道韵,欲要将其驱散、还原为最本初的天地灵气。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墨尘眉头紧锁,迅速退回到自家小院,心绪瞬间变得沉重难宁。
“太虚瓶竟会自行产生反应……此气绝非寻常,更非吉兆!可柳前辈若已成功结丹,道域初成,怎会容许此种象征着凋零与终结的气息在其闭关之地弥漫不散?”
“若他未曾成功……那前日那冲霄的纯紫灵光,昨日异象的彻底平息,又该作何解释?”
巨大的疑问如同藤蔓般缠绕上他的心头。
他搜肠刮肚,拼命回想所有阅读过的艰涩道籍残卷,以及这二十年来与柳明远坐而论道时,对方偶尔提及的关于金丹大道的模糊概念。
“莫非……”
一个看似能勉强自圆其说的猜想浮现脑海,“金丹初成,乃是生命层次的彻底跃迁,需经历一个‘褪去旧躯凡胎,凝聚无瑕法体’的玄妙过程?”
“故而会有此象征旧我彻底消亡的‘枯寂’之气散出,如同金蝉脱壳,蛇蟒蜕皮?”
这个猜想看似牵强,却是在他有限的认知框架内,唯一能将“结丹成功”与“枯寂气息”这两件矛盾事物联系起来的可能性了。
他不愿,更不敢向那个最坏的可能——“金丹溃散,修士坐化”——去深思,那意味着他二十年的论道之交就此天人永隔,也意味着他之前的所有判断都建立在错误的乐观之上。
种种相互矛盾的迹象交织在一起,让墨尘无法再像前两日那样,单纯地、被动地等待下去。
他看了一眼窗外渐渐昏暗下来的天色,心中已然做出了最后的决断。
“明日,便是三日之期届满,届时,无论心中有何种猜测,无论那‘枯寂’之气代表何意,都必须以传音入密之法,在其院外做最后一次试探。”
他不再执着于立刻弄清那“枯寂”之气的本质,而是将其暂且归为“无法理解的未知状况”。
他的首要原则,始终是自身的绝对安全与弄清基本真相。
若明日传音依旧如同石沉大海,得不到任何回应,那么无论柳明远是处于某种无法分神回应的特殊“蜕凡”状态,还是闭关之地早已发生了某种他极不愿面对的剧变……
此地这般动静恐怕已经引来了其他的修士,其中若是有曾经一同探寻残阳古墓遗迹的其他修士……
那这归叶城,他都必须在日落之前,彻底离开。
是夜,月隐星稀,秋风带着寒意。
墨尘将自身状态调整至最佳,灵力充盈,神识澄澈。
他那强大的神识如同最敏锐的触角,不仅严密笼罩着自家小院,也分出一缕最为纤细隐秘的丝线。
遥遥感应着柳明远住处方向那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令人不安的“枯寂”之源,以及更遥远的、可能存在的、被此地异常最终吸引而来的威胁。
识海之中,太虚八卦瓶依旧保持着那丝微弱的、针对“枯寂”之气的净化共鸣,这无声却持续的警示,像一根越绷越紧的弦,横亘在墨尘的心头,预示着明日,必将有一个确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