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场休息的十五分钟,对波波维奇来说更希望是十五个小时。更衣室里,他几乎把战术板上每一个可能的进攻路线都画烂了,唾沫星子淹没了每一个马刺球员的头顶。他咆哮,他分析,他试图找出尼克斯防守体系的任何一丝缝隙,尤其是那个该死的77号,为什么能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
而对面的尼克斯更衣室,气氛却诡异得平静。李特只是喝了点水,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队友:“他们第三节开场肯定会打‘锤子’战术,帕克和邓肯的挡拆是佯攻,真正的杀招是弱侧的双掩护。记住位置,提前换防。”
队友们看着他,眼神里已经不只是信任,近乎是迷信。整个上半场,李特就像开了天眼,他们只需要跑到李特说的位置,球总会适时地传到他们手里。
下半场开场哨响。双方主力尽出。波波维奇双手抱胸,他要亲眼看看,李特是不是真的能未卜先知。
马刺第一次进攻。帕克运球过半场,邓肯上提掩护。一切看起来都和波波维奇画的一模一样。帕克借助掩护突破,尼克斯换防,李特对上邓肯。就在帕克看似要冲击篮筐的瞬间,弱侧,吉诺比利和迈克尔·芬利突然启动,一个经典的双人交错掩护(锤子战术)!
按照战术设计,吉诺比利会借助掩护切出到弧顶,接帕克传球,获得空位三分机会。
然而,就在吉诺比利启动的瞬间,原本应该在强侧协防的马布里,像是提前收到了指令,根本不管持球的帕克,直接一个箭步扑向弱侧,死死缠住了刚刚借助第一个掩护摆脱的吉诺比利!而原本防守芬利的德文·乔治,则迅速换防,堵住了吉诺比利接球的路线!
帕克的传球路线被彻底封死!他只能把球传给被放空的芬利,但芬利并非这个战术的终结点,他接球时位置尴尬,节奏全无,勉强出手。
“砰!”球砸在篮筐侧沿弹出。
雷吉·埃文斯保护下篮板,甩给李特。
波波维奇在场边,瞳孔猛地一缩。这不可能!这个战术他刚刚在更衣室强调过,尼克斯怎么可能反应这么快?而且针对性如此之强?
李特运球推进,面无表情。马刺退防很快,但李特过了半场,直接在logo附近,面对帕克的防守,毫无征兆地拔起就投!
超远三分!
帕克完全没料到。
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漫长的弧线。
“唰!”
空心入网!
反超!麦迪逊花园瞬间爆炸!
波波维奇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了。这不是运气,这他妈是计算!
马刺进攻,帕克试图和邓肯打一个简单的挡拆配合。但李特提前判断出帕克的传球意图,在他起球传向顺下的邓肯时,李特的长臂如同安装了GpS,精准地一切!
断球成功!
李特自己带球快攻,前场一打零,轻松上篮得手。
波波维奇被迫叫了暂停。他看着走下场的李特,那个年轻人甚至没有和队友庆祝,只是平静地接过毛巾擦了擦汗。波波维奇执教几十年,见过无数天才,但从未见过在总决赛G7的压力下,还能如此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酷地执行着仿佛来自更高维度的比赛解读的球员。
暂停回来,波波维奇换上了更小的阵容,试图用速度和投射追分。他布置了一个交错掩护接西班牙挡拆的复杂战术,试图为吉诺比利创造错位机会。
战术跑出来了。吉诺比利确实通过连续掩护,获得了错位小打大的机会。他一个晃动,加速突破!但就在他过掉雷吉半个身位,准备起跳的瞬间,李特从强侧底角补防过来,时机拿捏得妙到毫巅,正好在吉诺比利合球起步,无法传球的瞬间!
吉诺比利被迫在空中强行扭腰拉杆,高难度出手。
球没进。
李特甚至都没去看篮板球是否进,他已经转身开始快下。因为他知道,这个球,吉诺比利进不了。波波维奇的这个战术,他在脑海中已经推演过,唯一的漏洞,就是弱侧底角的协防时机。而他,抓住了。
攻防转换,李特运球到前场。马刺的防守因为连续被打击,显得有些混乱。李特打了个手势,雷吉·埃文斯提上做一个假掩护,突然拆开顺下。李特一个击地传球,球从邓肯和奥博托之间的缝隙穿过,精准地送到雷吉手中。
雷吉接球,面前是空篮!他怒吼着将球砸进!
波波维奇站在场边,双手叉腰,眼神里第一次出现了近乎茫然的神色。他感觉自己不是在和一支球队打球,而是在和一个能看穿他所有心思的超级计算机对弈。他每一个战术调整,每一次换人,甚至每一个临场的小心思,似乎都在对方的预料之中。
李特已经完全进入了“庖丁解牛”的境界。在他眼中,马刺不再是一个由五个球员组成的整体,而是一套由无数习惯、偏好、战术跑位和防守漏洞构成的复杂系统。他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根据场上的信息,本能地找到那个最薄弱、最致命的连接点,然后,轻轻一击。
单防?帕克被他用身高和力量生吃。芬利被他用速度和变向过得干干净净。就连换防过来的邓肯,也被他利用脚步和投射能力,连续命中中距离。
包夹?他的球总是能先一步传到因为包夹而出现的空位队友手中。巴恩斯命中底角三分,马布里命中追身中投,连大卫·李都在篮下接到了舒服的喂球,轻松得分。
整个第三节前半段,成了尼克斯的单方面表演,李特的个人教学。他不仅仅是在得分,而是在操控。操控比赛的节奏,操控对手的情绪,操控每一个回合的结局。
当第三节官方暂停的哨声响起时,记分牌上的数字让整个麦迪逊花园陷入了疯狂,也让圣安东尼奥人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78比63。
尼克斯领先15分。
李特走下场地,迎接他的是山呼海啸般的“mVp”呐喊。他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抬头看了看记分牌,然后静静地坐在了替补席上。
波波维奇看着那个年轻人的背影,又看了看自己手中已经被捏得变形的战术板,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或许真的老了。他赖以成名的战术体系,他精心设计的各种套路,在这个中国年轻人绝对的计算能力和比赛阅读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系列赛的天平,在这一刻,似乎已经彻底倾斜。纽约的冠军之夜,仿佛近在眼前。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安静地坐在场下,仿佛刚才只是完成了一场轻松热身训练的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