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特刚完成一组极限折返跑,整个人瘫在地板上大口喘气。阿隆·尼尔森手里的秒表发出刺耳的提示音,表示这组成绩仍然未达预期。
“还是慢了点。”尼尔森在记录板上划了个叉,“你的体能储备需要再提升一个档次。”
这种场景就是李特夏天在印第安纳训练营的缩影,李特每天在尼尔森手下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就在他快要忘记外面的世界长什么样时,斯派克·李的电话像个救生圈抛了过来。
“斯派克?”李特喘着气接通电话。
“听着,小子,”斯派克·李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充满活力,“《保姆日记》剧组在长岛取景,有个角色简直为你量身定做。明天过来,两天就能拍完。”
李特抹了把汗:“我正在关键训练期...”
“就两天!而且这场戏在中央公园拍,离你家就二十分钟车程。”斯派克打断他,“是个大学生角色,跟你现在的状态完全吻合。导演看过你比赛,指名要你来客串。”
挂掉电话后,尼尔森难得地没有反对:“适当的休息也是训练的一部分。你的身体需要恢复期。”
第二天中午,李特站在长岛的一处高级公寓外,手里拿着刚收到的剧本。斯派克亲自在片场门口等他,见面就给了他一个拥抱。
“这才对嘛!整天在健身房泡着,人都要泡傻了。”
导演莎里·斯宾厄·伯曼特迎上来,“太棒了,你就是我要找的类型。”导演比划着说,“这场戏很简单,你在中央公园偶遇斯嘉丽扮演的女主角,两人聊了会儿天。”
李特快速浏览了剧本,发现台词确实不多,但需要表现出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他换上剧组准备的常春藤风服装,在等待拍摄时偶遇了斯嘉丽·约翰逊。
“我看过你对阵热火的系列赛,”斯嘉丽主动打招呼,“抢七那场太可惜了。”
李特有些惊讶:“没想到你会看篮球。”
“我是纽约人,”斯嘉丽笑道,“而且你在麦迪逊花园的表现很难不被注意到。”
拍摄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李特虽然不是专业演员,但他善于观察和学习的能力让他很快掌握了表演节奏。在拍摄一场即兴发挥的对话时,他甚至自然地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很好!”导演满意地喊道,“李特,你刚才那个停顿很自然。”
午休时,斯嘉丽好奇地问起他的训练情况:“听说你在进行特别训练?”
“赛季结束后就没停过。”李特说,“不过来拍戏确实让我暂时逃离了地狱训练营。”
“适当的放松很重要,”斯嘉丽说,“我每次拍完一部戏都会休息一段时间。一直紧绷着反而不利于状态保持。”
下午的拍摄更加顺利。李特发现表演和打球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都需要专注,都需要在压力下保持冷静,都需要与搭档产生化学反应。当导演喊出最后一声“卡”时,全场响起掌声。
“表现不错,”斯嘉丽和他握手道别,“希望下次能在麦迪逊花园看到你的比赛。”
返回印第安纳的训练馆后,尼尔森立即注意到李特的状态变化。
“看来这两天休息很有效果,”尼尔森查看李特的体能测试数据,“你的反应速度和爆发力都有提升。”
接下来的训练中,李特感觉身体轻快了许多。在完成一组高强度防守滑步训练时,他甚至创造了个人最佳纪录。
“看到了吗?”尼尔森指着数据说,“这就是科学训练的意义。不是练得越狠越好,而是要讲究节奏。”
当晚,李特在加练投篮时,不自觉地将表演中的节奏感运用到了投篮动作中。他发现自己不再急于出手,而是像记住台词那样,让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韵律。
“有意思。”英格兰德教练在旁边观察后说,“你的投篮节奏变得更沉稳了。这是从哪学来的?”
李特笑了笑:“算是从片场得到的启发吧。”
训练结束后,李特收到斯派克发来的短信:“导演对你的表现很满意。记住这次经历,这对你的职业生涯会有帮助。”
李特放下手机,继续在球场上加练。月光透过球馆的窗户洒在地板上,映出他专注的身影。他突然明白,篮球和表演看似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是在表达自我,只是方式不同。
这个短暂的插曲让他意识到,有时候离开球场反而能让人更清楚地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