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的布卢明顿春意正浓,李特的训练也进入了最要劲儿的攻坚阶段。车库改造成的临时训练中心里,高频运球声、力量器械的摩擦声,还有李特发力时低沉的闷哼交织在一起,成了他雷打不动的日常背景音。父亲李建国提供的那些科学训练方案被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每一组数据、每一次重复都在雕琢着他的身体和技术,目标直指即将到来的联合试训。
就在这专注备战的节骨眼上,一则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像块巨石砸进平静湖面,在整个NbA世界乃至全球篮球圈掀起了滔天巨浪——中国篮协正式批准了上海大鲨鱼队的中锋姚明参加2002年NbA选秀!
消息火速攻占了各大体育媒体头条。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后续细节:因为要备战釜山亚运会,中国篮协只给了姚明一周的赴美试训时间。为了促成这历史性的一步,NbA总裁大卫·斯特恩亲自下场,破了联盟惯例,特地给姚明安排了一场独家试训专场,时间就定在5月2日于芝加哥进行。
这阵仗引发的轰动前所未有。NbA的29支球队里,竟有27支派出了总经理、主教练或首席球探级别的大佬亲自飞往芝加哥观摩!只有坐拥沙奎尔·奥尼尔、压根不需要再考虑中锋位置的洛杉矶湖人队,还有因为乔·史密斯阴阳合同事件被联盟剥夺了首轮选秀权的明尼苏达森林狼队没到场。这场面,堪称NbA选秀史上独一份的盛况。
训练间隙,李特的训练师举着手机忍不住惊叹:老天,李,快看这个!全联盟都快为你那个同胞疯了!27支球队的高管!斯特恩亲自安排!这待遇……
李特接过毛巾擦汗,瞥了眼屏幕上新闻图片里姚明的身影,点了点头,脸上纹丝不动。他很厉害。他简单评价了一句,就把手机递了回去,仿佛那只是条关于某个遥远球员的普通新闻,而不是正在颠覆联盟格局的重磅炸弹。
你就不觉得……嗯……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训练师有点好奇地问,他本以为同为华人球员,李特会更激动或感慨。
李特重新拿起篮球走向场地,准备下一组持球投射练习。他的路是他的路。他的声音平稳,注意力已经完全回到了眼前的篮筐上,我的路,在这里。
这反应不是出于冷漠或嫉妒,而是种极度清醒的认知和近乎偏执的专注。姚明的出现是中国篮球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是NbA全球化战略的巨大成功,也注定会吸引无数来自东方的目光。但这股东方浪潮对李特来说,是背景音,不是他需要直接应对的变量。
他的身份很独特——持美国绿卡,在美国篮球体系下成长,打的是NcAA还拿了冠军。NbA球队评估他,会看他的比赛录像、体测数据和试训表现,而不是简单地把他和姚明归类或比较。他们是完全不同类型的球员,打不同位置,技术特点和成长轨迹也截然不同。
姚明的试训专场传来更多细节:这位身高2米26的巨人展示了远超传统中锋的惊人灵活性、柔和至极的投篮手感、扎实的脚步移动,甚至完成了一些小前锋才能做的技术动作。媒体用彻底征服来形容现场球探和管理层的反应。状元秀的呼声一时间响彻云霄。
这些消息也传到了李建国耳朵里。晚饭时,他罕见地主动聊起篮球话题:姚明的体测数据和试训表现,从生物力学和运动效率的角度看确实非常出色,颠覆了传统认知。这会提升国际球员,特别是亚洲球员的整体关注度。他话锋一转,看向李特:但这不会稀释你的独特价值。你的卖点在于防守多功能性、比赛阅读能力和经过NcAA最高舞台验证的即战力。你们的赛道重叠度很低。
李特扒拉着碗里的营养餐,点了点头:我知道,爸。我没想那么多。他的心思还沉浸在下午那组没达标的底线翻身跳投上。
妹妹李雪倒是兴奋得很,在网上搜罗所有关于姚明的新闻和讨论:哥!现在好多人都在说中国长城呢!以后你们在NbA就是中国双塔!她已经开始畅想未来了。
李特无奈地看了妹妹一眼:位置都不一样。好好吃你的饭。
他甚至没花太多时间去看姚明试训的详细报道。那股席卷联盟的姚明热仿佛被一堵无形的墙隔在了他的世界之外。他的日常依旧被精确到分钟的计划填满:增肌力量训练、针对性持球进攻开发、防守脚步精益求精、雷打不动的数百次投篮。
外界的喧嚣,无论是校园里残留的崇拜热潮,还是联盟因姚明而起的东方风暴,都动摇不了他分毫。他的目标清晰坚定——在即将到来的联合试训中,用无可挑剔的表现征服所有质疑,锁定理想的顺位。他的航道早已设定,波涛再汹涌也改变不了他既定的航向。他就像艘装备精良、航向明确的潜艇,深潜在训练的海洋里,对外海面的风浪了然于心,却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