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先生的认可和购买,像是一剂强心针,让苏婉对咖啡的未来重新充满了信心。她开始更系统地整理咖啡的相关知识,包括其来源、特性、不同的烘焙程度对风味的影响,以及目前已知的几种冲泡方式,都详细记录在她的小册子上。她甚至尝试着将极细的咖啡粉与糖混合,制成便于携带和保存的“咖啡糖块”,只需热水冲化即可饮用,虽然风味损失不少,但胜在方便,准备提供给像杜先生这样需要熬夜办公的人。
就在她沉浸于这些新的尝试时,周文焕兴冲冲地前来告知,沈墨先生已抵达泉南镇,下榻在镇东头的清雅客栈,并传话想再见见苏婉。
这一次,苏婉的心态与上次截然不同。她少了几分忐忑,多了几分从容与期待。她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一小罐她目前烘焙得最满意的咖啡豆,一小罐自制的“咖啡糖块”,还有一本她亲手誊写的、关于咖啡基本知识的小册子,用干净的青布包好。
在周文焕的引荐下,苏婉再次见到了沈墨。他依旧是一身素雅青衣,气质温润如玉,只是眉宇间似乎多了些许风尘之色。
“沈先生。”苏婉上前,依礼相见,并将准备好的布包奉上,“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聊表谢意,亦请先生品鉴。”
沈墨含笑接过,打开布包,先是拿起那本小册子翻看了几页,眼中讶色渐浓。册子上不仅用清秀的小楷记录了咖啡的来历、特性,还绘有简单的烘焙器具和冲泡示意图,甚至对不同烘焙度的风味有简要描述,条理清晰,内容详实,远超他的预期。
“苏姑娘有心了。”沈墨合上册子,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如此系统整理,可见姑娘于此物之上,所费心血甚巨。”他又拿起那罐咖啡豆,打开嗅了嗅,点头道,“香气纯正,火候掌握得不错。”
苏婉谦逊道:“先生过奖。民女只是觉得,既欲推广此物,便需先自身了解透彻,方能以诚待人。”
沈墨微微颔首,示意苏婉坐下说话。“听闻姑娘这‘咖啡’,近日颇得州府学政杜大人的青睐?”
苏婉心中微动,没想到沈墨消息如此灵通,便将在杜先生处发生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沈墨听罢,捻须沉吟片刻,道:“杜明远(杜先生之名)为人清正,学识渊博,他能认可此物,足见其确有独到之处。定位文人学子、公务繁冗者,此思路甚佳。”他话锋一转,看着苏婉,“不过,姑娘可知,此物若要长远发展,最关键之处何在?”
苏婉沉吟道:“民女以为,一在稳定优质的原料来源,二在找到真正欣赏其价值的群体,三在…合适的推广时机与方式。”
“不错。”沈墨眼中赞许之色更浓,“然则,原料一事,依周老板所言,西域商路艰难。不知姑娘那岭南幼苗,培育得如何了?”
苏婉据实以告,将幼苗生长缓慢、遭遇虫害以及目前的应对情况一一说了。
沈墨认真听完,缓缓道:“岭南与此地,风土差异巨大,培育外来物种,本就非易事,姑娘能有此成效,已属难得。”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沈某于江南,结识几位擅于农事、尤精嫁接培育之法的老农。若姑娘不弃,沈某可修书一封,请他们前来相助,或可解决姑娘育苗之困。”
苏婉闻言,心中大喜过望!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她连忙起身致谢:“若得先生相助,民女感激不尽!”
沈墨摆手笑道:“不必多礼。沈某亦是对此物前景颇有兴趣,愿助姑娘一臂之力。”他目光深远,“海贸之事,朝廷已有风声,或许不日便将有所举措。届时,商路或可再通。姑娘若能在此之前,于此地成功培育此物,哪怕只是小有所成,届时…所能把握之先机,将不可估量。”
沈墨的话,为苏婉勾勒出了一幅更清晰的未来图景。解决培育难题,借助即将可能打开的海贸机遇……这条路,虽然依旧充满未知,但方向已然明确,希望也变得更加具体。她知道,沈墨的这次援手,将可能成为她事业腾飞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