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沙盘之上,“葬魔渊”的混沌迷雾与“骸骨要塞”的灼灼赤红,如同两团性质迥异却同样迫人的阴云,沉甸甸地压在九幽魔域的版图之上。
枭煞失踪背后牵扯的魔宫意志与古老禁地之秘,戟魇困守孤城所面临的内外交困与覆灭危机,这两条至关重要的线索,如同两条冰冷的绞索,清晰地揭示了玄煞未来道路上的险峻与机遇。
然而,无论是深入禁地探寻真相,还是远赴边关施加影响,亦或是支撑起日益庞大的情报网络与黑烬魔城的持续发展,所有这一切宏大布局的根基,都离不开最原始、也最实在的支撑——资源,以及将资源转化为力量的、强大而高效的生产能力。
需求,如同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整个深渊基地,必须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加迅猛的扩张阶段。
玄煞的意识与“渊”深度连接,基地的完整三维结构图以及周边资源分布图,清晰地呈现在他的感知中。
“现有产能已逼近瓶颈,无法满足未来战略需求。”玄煞的声音在主控室内响起,冷静地陈述着事实,“启动‘熔炉’扩产计划。目标:全面提升能源、材料、丹药、魔器、符篆及傀儡产量,实现基地综合产能翻两番。”
【指令确认。‘熔炉’扩产计划启动。】
【资源需求测算中……基于未来潜在行动(包括但不限于:大规模军事行动、高强度情报消耗、特殊装备研发、远程物资投送)预估,现有产能缺口约为300%。】
【规划方向:开辟新资源点、升级现有生产线、增设新型号生产单元、优化能源分配与物流系统。】
命令既下,整个深渊基地,这台原本就已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仿佛被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发出了更加低沉而有力的轰鸣。
首先动起来的,是负责资源开采的“掘进者”与“工兵”傀儡军团。
在“渊”的精确勘探与规划下,数条新的矿脉被迅速锁定并投入开发。
基地东南方向五十里处,一处储量更为丰富、品位更高的魔铁矿脉被发现,超过三十台经过强化、配备了新型钻探头的“掘进者-III型”傀儡,如同不知疲倦的钢铁鼹鼠,日夜不休地向下挖掘,将富含魔铁的矿石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地面。
原有的小型魔铁矿脉也并未被放弃,而是进行了精细化开采,专门用于提炼某些伴生的稀有金属。
西北方向七十里,那片之前被标记的“阴凝石”矿脉也被正式开发。
这种蕴含着精纯阴气的矿石,不仅是炼制特定丹药和符篆的重要材料,其本身稳定的能量结构,也使其成为某些精密傀儡部件和能量回路的理想基材。
十台特制的、对阴气环境适应性极强的“阴蚀者”采矿傀儡被投入此处,它们的工作效率虽然在魔铁矿脉之下,但其产出的阴凝石价值却更高。
与此同时,更多的“谛听”侦察傀儡被派往更远的区域,它们的任务不仅是侦查威胁,更是寻找一切可能被利用的资源——无论是可用于建筑的特殊石材,还是某些深渊特有的、具有奇异性质的植物或矿物。
能源是一切的血液。
初级魔能反应炉的嗡鸣声变得更加密集。
在“渊”的调控下,其对地下阴脉地火的汲取功率被小心翼翼地提升到了设计上限的115%,更多的能量被转化、提纯,通过重新优化布局的能量导管,输送到基地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峰值需求,“渊”已经开始推演设计第二代魔能反应炉的蓝图,其核心将采用更高效的能量转化符文阵列,并计划引入部分“阴凝石”作为能量稳定介质,预计效能将提升三倍以上,但所需材料和建造工艺也更为苛刻。
生产的核心区域,变化更为显着。
丹霞殿进行了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建。
原本的三个“丹童-I型”操作平台旁,新增了五个更加先进、集成了“渊”最新优化算法的“丹童-II型”平台。
新型炼丹傀儡的机械臂更加灵活精准,内置的微型魔能火焰单元实现了分区独立控温,使得同时处理多种属性迥异的药材成为可能,极大提升了复杂丹药的炼制成功率和效率。
输送带系统被全面升级,实现了药材预处理、精华提取、丹药凝炼、成品封装的全流程自动化。
新增的生产线不再仅仅满足于“初级回元丹”和“深渊抗毒剂”这类基础丹药。
根据“渊”的推演和未来需求预估,丹霞殿开始小批量试产更高阶的“筑基丹”、“凝元丹”,甚至尝试攻克对金丹(魔校)修士也大有裨益的“结金丹”。
虽然高阶丹药的成品率和产量还很低,但这标志着基地在丹药供给上,开始向着中高端领域迈进。
百炼堂内,灼热的气息几乎要凝成实质。
原有的“符文烙印流水线”旁,并列新建了两条同样规格的生产线,使得制式魔铁战刀、暗影斗篷、通讯法镜的产量直接提升了三倍。
不仅如此,一条全新的、专门用于生产“破魔者”重型傀儡核心构件的特种锻造线也调试完成。
这条生产线采用了更高强度的能量场约束技术,能够处理更加坚硬、熔点更高的合金材料,为未来大规模列装重型傀儡奠定了基础。
同时,百炼堂开始了“单兵魔能射线枪”关键部件的试制工作,高纯度能量水晶的切割、微型能量转换器的铭文刻画,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为下一步的列装储备技术。
万符阁的“符篆印刷机”增加了三台,使得基础符篆的产量得到了爆炸性增长。
“爆炎符”、“金刚符”、“神行符”、“隐匿符”如同流水般被生产出来,迅速填满了新扩建的符篆仓库。
更重要的是,经过前期的推演和实验,“渊”成功地将“连环爆炎符阵”和“大型防御结界阵盘”的设计实现了标准化,并制造出了专用的“阵盘印刷单元”。
虽然这些复合符阵和阵盘的制造过程更加复杂,耗时更长,但其战略价值远超普通符篆,标志着基地在能量应用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傀儡工坊的面积扩大了一倍不止。
除了“影刃”、“工兵”、“掘进者”等成熟型号的流水线全力开动,以满足黑烬魔城军队换装和基地自身建设需求外,“冥帅”指挥官傀儡和“修罗”特战傀儡的核心部件试制工作,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高端产能。
尽管受限于“魂晶”、“血煞钢”等特殊材料的稀缺,这两种高阶傀儡还无法实现量产,但核心技术的储备与关键部件的制造,从未停止。
所有的这些扩张,都离不开高效的物流。
基地内部,由“工兵”傀儡负责的运输系统被重新规划,建立了更加明确的物料通道和中转仓库,确保矿石、材料、半成品、成品能够以最优路径流转,减少内部消耗。
而连接基地与外界的通道,也经过了加固和拓宽,确保能够支撑起未来可能的大规模物资调动。
【‘熔炉’扩产计划第一阶段执行报告:】
【资源开采量:魔铁矿石+350%,阴凝石+200%,其他伴生稀有矿物+150%。】
【能源输出:稳定提升15%,储备能源增加。】
【丹药产量:基础丹药+300%,中阶丹药实现小批量生产。】
【魔器产量:制式装备+300%,重型傀儡构件生产线建成。】
【符篆产量:基础符篆+400%,复合符阵与阵盘实现标准化生产。】
【傀儡产量:常规型号+250%,高阶傀儡技术储备深化。】
【综合评估:基地产能整体提升约220%,初步满足近期战略需求,为后续行动奠定物质基础。】
玄煞站在主控室内,感知着基地各处传来的、更加密集而有序的能量波动与生产韵律。
资源的洪流更加汹涌,生产的脉搏更加有力。
这座深藏于地下的堡垒,已然化身为一头吞吐着海量资源、倾泻着钢铁与火焰的恐怖巨兽。
当丹药成河、符篆如雨、傀儡如林之时,无论是北方的冰原秘辛,还是西方的要塞危局,亦或是那潜藏在魔域阴影中的重重黑手,都将面对这股由绝对工业化力量所铸就的、无可阻挡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