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出品和热情(尽管有时疲惫)的服务,让“平安饭店”的口碑在周边几个村子慢慢发酵。
来这里吃饭的,不再仅仅是图方便的村民和偶尔路过的散客。
开始有附近小工厂的老板,打电话来预定几份实惠的工人餐。有家里办小事、不想大动干戈的村民,会来订上几个硬菜端回去。
甚至有一次,邻村一家人给老人过寿,嫌去镇上饭店麻烦,直接在“平安饭店”包了两桌,虽然把平安和秀玲忙得够呛,但结算时那一笔不算小的收入,让他们看到了小店更多的可能性。
“看来……咱这店……还真有点……搞头。”晚上算账时,平安看着比往常厚实一些的收入,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带着成就感的笑容。
他不再仅仅是把开店当作赌气和打发时间,而是开始真正思考如何经营得更好。
生意渐好,忙碌依旧,甚至更甚。但一家人之间的氛围,却在悄然改变。
平安不再轻易把烦躁发泄在锅勺上,他学会了在忙碌的间隙,靠在厨房门框上喘口气,看着前厅志远忙碌的背影和秀玲与客人熟络地打招呼,眼神里多了几分平和与感激。
秀玲的抱怨也少了。
她看到丈夫的转变,看到儿子的付出,看到小店实实在在的进账,再多的辛苦似乎也都能咽下去了。
有时送菜回来,看到平安给她留在一旁的饭菜,心里也会泛起一丝暖意。
最辛苦的依然是志远。
每天县城乡下两头奔波,人都瘦了一圈。大丽虽然支持,但偶尔也会在电话里流露出心疼:“志远,要不咱请个人在县里店帮忙吧?你总这么跑,身体吃不消。”
志远总是笑着说:“没事,妈那边离不开人。等小店再稳定稳定,走上正轨就好了。”他从未在父母面前表露过丝毫为难,把所有的压力都自己扛了下来。
这份默默的担当,平安和秀玲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天气越来越冷,北风呼啸。但“平安饭店”里却总是热气腾腾。
炖菜的香味在寒冷的空气中能飘出更远,吸引着更多寻求温暖和饱足的人。
平安特意多准备了几样炖锅:萝卜炖羊肉、白菜豆腐粉条煲、土豆番茄牛腩……热乎乎地端上桌,驱散了客人一身的寒气。秀玲熬的免费小米粥也倍受欢迎,常常是熬上一大锅,不到饭点结束就见底了。
一个飘着细雪的傍晚,最后一桌客人满意地离开后,志远插上店门的插销,秀玲开始清扫,平安则照例在后厨清理灶台。
屋里弥漫着饭菜余香和淡淡的煤气味,混合成一种独特而踏实的生活气息。
秀玲扫着地,忽然直起腰,对后厨的平安说:“等过年,咱也歇几天。好好过个年。”
平安在里面应了一声:“……行。”
志远一边擦着吧台,一边接口道:“到时候我提前把年货都备齐,咱一家好好热闹热闹。”
“平安饭店”这块朴素的招牌,在风雪中静静伫立。
腊月的风,像裹着小刀子,吹在脸上生疼。但“平安饭店”的生意,却随着年关的临近,反而更加红火了起来。
周围村子的人们开始置办年货,走亲访友的也多了,许多人不愿在家费事张罗,便选择来店里吃一顿现成的,或者订上几个硬菜带走。
平安和秀玲变得更加忙碌。后厨的灶火几乎从早到晚都不熄,炖肉的香气终日缭绕。秀玲除了招呼店内客人,接听预订电话也成了重要任务,那个厚厚的记账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日期、菜名和地址。
她的电动车在寒冷的村路上来回穿梭,车把手上挂着的保温提篮,传递着别家团圆的暖意。
平安明显感觉有些吃力了。长时间的站立和颠勺,让他那条受过伤的腿隐隐作痛,有时炒完一波菜,得扶着灶台缓上好一会儿。
但他看着秀玲冻得通红的脸颊和志远来回奔波的疲惫,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在每晚睡觉前,用热水多泡一会儿脚。
“爸,妈,眼看就年根了,咱哪天关门歇业?”这天晚上打烊后,志远一边帮着扫地一边问。
秀玲捶着腰,想了想:“腊月二十八吧?总得留出两天来打扫家里,准备准备年货。”
平安点点头,补充道:“……跟订菜的……都说一声……别耽误……人家事。”
“行,我明天就挨个打电话通知。”志远应下。
腊月二十八下午,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平安饭店”正式挂出了“春节休息”的牌子。
锁上店门的那一刻,平安和秀玲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持续数月的紧张和劳累,仿佛随着那一声落锁的“咔哒”声,暂时被关在了门内。
接下来的两天,赵家大院迎来了久违的、纯粹的家庭时光。
秀玲和平安终于有时间彻底打扫屋子,拆洗被褥,准备过年的吃食。志远和大丽关了县城的店,也回来了,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
月亮和刘明也带着小梦圆提前回来,孩子的笑声立刻填满了整个院子。
杜安泰和马桂兰、马永贵和何玉芬也常过来串门,送些自家做的炸货、蒸的年糕。几个老哥们儿就坐在洒满阳光的院里,泡上一壶浓茶,聊聊这一年的收成,说说村里的大小事情,更多的是感慨“平安饭店”的不易与坚持。
“平安啊,过了年,有啥打算?”杜安泰呷了口茶,问道。
平安看着远处,眼神里有疲惫,也有一种经过历练后的沉稳:“……先……开着……走一步……看一步……”
除夕夜,大院的堂屋里,灯火通明,暖意融融。
大大的圆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这其中,有好几道都出自平安之手,是“平安饭店”的招牌菜——色泽红亮的红烧肉,汤汁浓郁的土豆炖鸡块。秀玲也拿出了看家本领,做了拿手的手擀面和各种馅料的饺子。
小梦圆穿着崭新的红棉袄,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平安抱着外孙,用那只不太灵便的右手,小心翼翼地夹了一块最嫩的鸡肉喂到他嘴里,看着孩子吃得香甜,他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团圆饭的气氛温馨而热烈。
大家举杯,祝愿老人身体健康,祝愿小辈平安顺遂,也祝愿“平安饭店”来年能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