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月满包装:非遗的中秋暖意
便利店非遗包装的补货需求还没完全跟上,李经理的电话就又打了过来,语气里藏着期待:“中秋快到了,我们想推非遗主题月饼,包装能不能接着做?最好能让顾客拆开时,像拆一份有故事的礼物。”
会议上,大家刚拿出月饼盒样品,阿宇就先提了想法:“中秋和月亮有关,刚好能衔接之前的‘嫦娥奔月’年画纹样,但不能直接印——月饼盒是方形的,得加些中秋的小细节。”他说着在草稿纸上画起来,把嫦娥身边的云纹,改成了带着桂花飘落的样式,还在盒角添了迷你玉兔,玉兔手里的捣药杵,换成了沈记年画里常见的小灯笼。
林晓看着草稿,补充道:“还要考虑拆开的仪式感。普通月饼盒一掀就开,我们可以在盒盖内侧,印上简易的‘拓印图案’,顾客拆开后,用手指蘸点附赠的金粉,就能在纸上拓出小月亮,跟年画拓印的手艺呼应上。”这个提议一出来,大家都点头:“既不复杂,又能让大人小孩都参与进来,记住非遗的手艺。”
陈姐的竹编团队也想加入。晓雨提议做迷你竹编装饰,粘在月饼盒的侧面:“不用太大,就掌心那么小,编个月亮形状,里面嵌个小小的‘鲤鱼’纹样,既凑了‘月’和‘非遗’的热闹,又能当钥匙扣,吃完月饼还能留着。”她拿出试做的样品,竹编月亮的纹路细腻,阳光一照,还能在桌上映出细碎的光影,连李经理都忍不住上手摸了摸:“这个好,比塑料装饰有温度多了。”
设计落地时,团队特意分了两个款式:一款偏传统,用深红色盒身,印着带桂花的“嫦娥奔月”,配竹编月亮装饰;另一款偏清新,用米白色盒身,把“鲤鱼跃龙门”改成了“鲤鱼戏月”,鱼身边绕着浅青色的云纹,拓印图案也换成了小鲤鱼。定价和普通中秋月饼持平,还附赠一小张简易年画拓印纸。
月饼上架那天,刚好是周末。便利店刚开门,就有妈妈带着孩子来买:“之前买的非遗笔记本,孩子天天用,听说出了月饼,特意来看看。”拆开米白色款时,孩子看见盒盖内侧的拓印区,立刻拉着妈妈的手要金粉:“妈妈你看,我能拓出小鲤鱼!”拓完还小心翼翼地折好,说要带回学校给老师看。
傍晚的时候,有老人来买月饼,选了深红色的传统款。他拿着月饼盒,指着“嫦娥奔月”的纹样,跟店员说:“我小时候,中秋家里就贴这种嫦娥的年画,没想到现在能印在月饼盒上,还带竹编的小装饰,这礼送出去,比啥都有心意。”
小张下班路过便利店,看见货架上的非遗月饼只剩最后几盒,店员正跟顾客解释:“下一批要等三天,现在全国门店都卖得快。”他刚要走,就看见之前在菜市场订摊位牌的王阿姨,也拎着两盒非遗月饼出来,嘴里念叨着:“给孙子带一盒,再给老姐妹送一盒,让她们也看看,咱的老手艺,现在多洋气。”
回去的路上,小张给团队发了条消息:“中秋月饼反馈很好,李经理问能不能加做一批迷你装,给幼儿园小朋友当节日礼物。”消息发出去没多久,阿宇就回了个笑脸,附带一张草稿——迷你月饼盒上,嫦娥身边多了几个举着小灯笼的卡通小孩,格外可爱。
原来非遗和节日的碰撞,从来不是生硬的搭配,而是把老手艺的温度,装进每个家庭的中秋团圆里。而这份暖意,还会跟着迷你月饼,走进幼儿园的教室里,变成孩子们眼里,关于传统与节日的第一份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