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瓢虫卵卡显效与“数字档案”的新升级
“小黄点没啦!瓢虫宝宝真的把蚜虫吃掉了!”第二天一早,朵朵就举着观察本冲进田里,声音里满是兴奋。李建国和老周刚到地埂边,就被孩子们围着往那株有蚜虫痕迹的三七苗跑去。
蹲下身细看,原本叶片上的小黄点已消失不见,几片新叶间爬着几只米粒大的小瓢虫,正慢悠悠地啃食残留的蚜虫卵。“你们看,瓢虫卵卡孵化了,这些小瓢虫就是‘护苗小卫士’。”老周指着瓢虫,教孩子们分辨成虫和幼虫,“再过几天,它们还会产卵,以后田里的蚜虫就不用愁了。”孩子们赶紧在日志上写下“瓢虫卵卡已孵化,蚜虫消失,瓢虫工作中”,还特意画了几只圆滚滚的瓢虫,比昨天的简笔画精致了不少。
小张也带着升级后的平板电脑赶来,身后还跟着镇上农技站的技术员。“今天要给‘健康档案’加新功能——病虫害预警模块。”小张打开平板,调出田地的卫星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苗株状态,“技术员根据咱们的种植数据,设置了蚜虫、根腐病的预警阈值,一旦某个区域的温湿度或观察记录达到风险值,系统就会自动提醒咱们。”
技术员接过平板,现场演示如何操作:“比如这片区域昨天发现了蚜虫,系统就会把这里标记为‘重点监测区’,每天提醒你们查看瓢虫防治效果,还会推送后续养护建议。孩子们的观察日志一旦提到‘斑点’‘卷叶’,系统也会自动关联可能的病虫害类型,辅助判断。”朵朵试着在自己的苗株档案里输入“叶片无异常,瓢虫活跃”,系统立刻弹出“当前状态良好,建议明日观察叶片生长速度”的提示,让她忍不住拍手:“这个系统比我还细心!”
老周趁机跟技术员请教套种白三叶草的细节:“之前说春播后两周种三叶草最合适,现在苗株长势正好,是不是该准备种子了?”技术员走到田埂边,蹲下来查看土壤:“土壤湿度和温度都达标了,下周就能播种。我给你们带了三叶草种子的检测报告,纯度和发芽率都符合要求,种的时候注意和三七苗保持15公分距离,避免争夺养分。”小张立刻把三叶草种植计划、种子检测报告都上传到“健康档案”的“田间规划”板块,还标注了“预计播种时间:下周三”,方便所有人查看进度。
中午整理档案时,小张发现孩子们的观察日志已经存了十几条,从叶片数量到病虫害变化,记录得越来越详细。“我把这些日志按时间线整理成了‘苗株成长故事’,消费者以后扫码,不仅能看数据,还能看孩子们的手写记录和画,更有感染力。”他把整理好的页面给李建国看,屏幕上,朵朵画的瓢虫、男孩写的“瓢虫大战蚜虫”小故事,和专业检测数据穿插在一起,生动又直观。
李建国看着页面,想起上海采购经理之前提的“品质追溯”需求,忍不住笑着说:“有了这个升级后的档案,再加上孩子们的记录,咱们的三七品质不仅能查,还能‘讲故事’,这可比单纯的数据有说服力多了。”
夕阳下,孩子们还在田里认真记录,小张则在平板上调试新模块,老周已经开始翻耕预留的三叶草种植区。田埂上的风带着泥土的清香,三七苗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摆动,像是在期待下周三叶草的到来,也期待着这份越来越完善的“品质保障”,能让它们在秋天结出更饱满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