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愉快的周末过后,苏晚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她依旧每天直播,只是直播的内容,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进行一对一的连麦算命。更多的时候,她会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关于情感困惑或人生选择的粉丝来信,进行公开的、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她不再仅仅是那个手握罗盘、口出玄机的“苏大师”,她更像是一个睿智而温暖的邻家姐姐,一个能洞悉人心的心理顾问,一个分享生活智慧的人生导师。
她的直播间,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元化的粉丝。除了求姻缘、问事业的,还有很多单纯就是喜欢听她聊天,从她的言语中汲取力量的人。
而那面沉寂的罗盘,依旧被她摆在窗台上,静静地,沐浴着日升月落。她不再像一开始那样,焦急地去试探,去唤醒。她学会了等待,也学会了,与这份沉寂和平共处。
她开始相信,当她自己,真正变得足够强大时,它,一定会回来。
这天下午,苏晚难得没有直播安排,便心血来潮地,开始整理房间。
在打扫一个落满了灰尘的床底角落时,她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小的、上了锁的樟木箱子。
她认得这个箱子。这是奶奶去世后,她从老家带回来的,一直以为里面装的,只是一些奶奶生前用过的、不值钱的旧物,所以从未打开过。
她找来工具,小心翼翼地撬开那把已经生锈的铜锁。
箱子打开,一股夹杂着樟脑和旧时光味道的熟悉气息,扑面而来。
箱子里的东西,确实如她所料,大多是些寻常旧物。几件洗得发白的旧衣服,一把断了齿的木梳,还有一些她小时候,奶奶为她做的布老虎和绣花鞋垫。
就在她准备合上箱子的时候,她的指尖,却在箱子的最底层,触碰到了一个硬硬的、方方的物体。
她好奇地将上面的衣物拨开,发现那是一本用深蓝色土布包裹着的、线装的笔记本。
封皮上,没有写任何字。
苏晚怀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虔G,解开那根已经有些褪色的布绳,翻开了笔记本的第一页。
映入眼帘的,是奶奶那熟悉的、娟秀而有力的字迹。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日记。
这,赫然是一本,关于如何使用罗盘,如何修炼“心力”的,苏家代代相传的,秘籍手稿!
苏晚的心跳,瞬间加速。她一页一页地,贪婪地读了下去。
笔记本里,详细记载了苏家先祖,是如何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这面罗盘,并慢慢摸索出其使用方法的。上面画着许多她从未见过的、复杂的手印和符咒,也记录了许多她闻所未闻的、关于“气”与“场”的玄奥理论。
直到她翻到最后几页,看到了奶奶用红笔,特意标注出来的一段话。
“罗盘者,非天外之神物,实乃心力之增幅器也。”
“人之心力,如薪火,罗盘则如风箱。风箱能助薪火,燃出熊熊之焰,但火之根本,仍在薪木本身。若薪木不继,风箱虽存,亦无可用之功。”
“故,善用罗盘者,非御物,乃修心。当养吾浩然之正气,存吾慈悲之善念,方能与罗盘,心意相通,灵犀合一。”
“切记,罗盘之力,用有穷时。凡遇大事,需倾注心力以窥天机者,必有损耗。若耗尽其灵,则指针归寂,盘身沉睡。此时,切不可强求,更不可用外力邪法唤之。”
“唯有其主,以诚心养之,以善念润之,静坐冥思,吐纳天地之灵气,待自身心力充盈圆满之日,罗盘,方可自醒。”
读到这里,苏晚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原来如此!
原来是这样!
她终于明白了。罗盘不是没电了,也不是坏了。而是她自己,在那场与钱教授的对话中,为了探寻那段尘封的往事,将自己全部的心神,全部的能量,毫无保留地,一次性地,倾注了进去!
是她,亲手耗尽了它的灵力。
那场惊世骇俗的奇迹,代价,是罗盘的沉睡,和她自身的,心力枯竭。
而想要唤醒它,唯一的办法,不是靠任何外部的仪式,而是要靠她自己,重新将内心的那堆“薪火”,一点一点地,重新燃起。
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情绪,瞬间涌遍了她的全身。那不是失落,也不是恐慌,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豁然开朗和明悟。
一直以来,她都将罗盘,当成是她能力的来源,是她的“金手指”。
直到今天,她才真正明白,奶奶留给她的,最宝贵的遗产,从来都不是这面神奇的罗盘。
而是她自己。是她血脉里,流淌着的那份,可以与罗盘共鸣的,传承了数百年的,苏家人的“心力”!
罗盘不是她的主人,它只是她的武器,是她的伙伴。
她低头,看着那本承载着家族百年秘密的手稿,又抬头,看了看窗台上,那面在阳光下静静沉睡的罗盘。
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无比释然,也无比坚定的笑容。
她走到窗边,盘腿坐下,将那本手稿,郑重地放在膝上。
然后,她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按照手稿上记载的、最基础的吐纳法门,她开始调整自己的呼吸,放空自己的杂念,试着去感受,空气中那些肉眼看不见的,流动的能量。
窗外,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一个全新的,需要她用自己的脚步,一步一步去丈量的世界,正在她的面前,缓缓展开。
而一个属于她苏晚的,真正的传奇,也从这一刻,才算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