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赶集日,太阳刚爬过镇东头的老槐树,春花的玉米粑摊子前就围满了人。竹篮里码得整齐的玉米粑冒着热气,松木香混着甜香飘得老远,没一会儿就被抢空了。最后一个买到粑的大婶攥着油纸包,还不忘叮嘱:“春花,下次多做些!我上周来晚了,啥都没捞着!”
旁边卖豆腐的李叔也凑过来劝:“是啊春花,你这粑现在这么火,多做个十斤八斤的,准能卖完!你看这没买到的人,都带着气走呢。”
春花笑着把空竹篮叠好,擦了擦额角的汗:“李叔,我知道大家想买,可这玉米粑得现做现卖才新鲜。我每天就做二十斤,多了做不过来,也怕卖不完放坏了。”其实她心里还有个没说出口的想法——上次听合作社的陈老五说,镇上以前有个卖糖糕的,刚开始天天不够卖,后来贪心多做,结果供大于求,没几天就没人买了。
收摊回家的路上,春花骑着小电驴,心里反复琢磨李叔的话。确实,最近每次赶集,玉米粑都被抢空,不少人没买到就抱怨,可要是真多做了,万一卖不完咋办?而且玉米粑是现做的,放久了口感就差了,要是因为多做砸了口碑,反而得不偿失。
回到家,她把心里的纠结跟三秒说了。三秒正在院子里翻晒玉米,听了之后直点头:“你想的没错,做生意讲究‘少而精’,不是越多越好。你看那些稀罕的东西,为啥值钱?就是因为少,才让人惦记。你这玉米粑要是天天管够,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不觉得稀罕了,反而会挑三拣四。”
“可没买到的人总抱怨,我也怕得罪顾客。”春花还是有点犹豫。
“得罪不了。”三秒放下手里的木耙,坐下来跟她细算,“你每天固定做二十斤,大家知道来晚了买不到,下次就会早点来,反而能养成习惯。而且‘限量’能让人觉得你的粑金贵,是用心做的,不是随便凑数的。你信我,就按二十斤做,准没错。”
三秒的话像颗定心丸,春花心里的纠结渐渐散了。她想起小时候,奶奶做的酱菜,每次只做一小坛,家里人都抢着吃,要是一次做一大缸,反而没人稀罕了。原来这“定量”里,藏着这么多门道。
从那以后,春花每天还是坚持做二十斤玉米粑——早上五点起床磨浆、发酵,用松柴火蒸好,装在三个竹篮里,一个送镇中学食堂,两个带去赶集。不管赶集时多少人催着“多做些”,她都笑着解释:“真做不了更多了,多了就保证不了新鲜和口感,您明天早点来,准能买到。”
刚开始,还有人不理解,觉得春花“傻”,有生意不知道做。有个经常来买的大叔,连续两次来晚了没买到,忍不住抱怨:“你这姑娘,咋这么死心眼?多做几斤能累着你?”
春花没生气,反而递给他一杯凉好的玉米须水:“大叔,您先喝口水。我不是不想多做,是这玉米粑得现磨现蒸,多做了我一个人忙不过来,要是雇人帮忙,成本就高了,到时候就得涨价,您也不乐意不是?而且现做的粑才好吃,放久了就软塌塌的,您也不爱吃。”
大叔喝着水,听春花这么一说,也觉得有道理:“也是,好吃的东西就得慢工出细活,要是为了多卖钱砸了味道,反而不好。行,我明天早点来,赶头一波!”
慢慢的,大家都知道春花的玉米粑“限量供应”,来晚了就买不到。每次赶集,天还没亮,就有人在春花的摊子前排队了。有次下雨,几个大妈撑着伞站在雨里等,春花看着不忍心,想多拿两个给她们,可大妈们却摆手:“不用不用,按规矩来,我们明天再早点来就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
就这样,春花的玉米粑成了镇上赶集日的“网红粑”——每天固定二十斤,卖完就收摊,来晚了只能等第二天。有人为了买到粑,特意提前半小时来排队;还有人从邻镇赶过来,就为了尝一口这“限量款”玉米粑。
有次,镇里开农产品展销会,邀请春花去参展。工作人员问她准备带多少玉米粑,春花想了想说:“带五十个吧,多了带不了,也怕放坏了。”展销会上,她的玉米粑刚摆出来,就被抢空了,没买到的人围着她问:“你下次还来吗?我们特意来买你的粑!”
春花笑着说:“我每周都去镇上赶集,您要是方便,去赶集买就行,每天都有,就是得早点来。”
从展销会回来,春花更坚定了“定量”的想法。她发现,“限量”不仅没影响生意,反而让大家更认可她的玉米粑——因为大家知道,她是用心在做,不是为了多赚钱而敷衍。而且固定的产量也让她能更好地把控品质,每一个玉米粑都能保证新鲜、好吃。
后来,合作社的人听说了春花的“定量经”,都觉得有道理。陈老五笑着说:“春花这丫头,看着实诚,没想到还这么有生意头脑!这‘少而精’的道理,咱种庄稼也适用——宁愿少种点,种出好品质,也别贪多,种出些次品,反而卖不上价。”
春花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她知道,这“定量”的智慧,不是她凭空想出来的,是从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也是从奶奶、三秒、还有顾客们身上学来的。做任何事,都不能贪心,要懂得适可而止,用心做好每一份产品,才能走得长远。
如今,每次赶集,春花的摊子前还是排着长队,玉米粑还是每天二十斤,卖完就收摊。看着大家满足的笑容,春花心里满是欢喜——她不仅卖出了玉米粑,更卖出了望海坡的品质和信誉。而这小小的玉米粑,也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种下了更多的希望——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要坚守“少而精”的原则,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让望海坡的味道,被更多人记住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