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秋天的一个下午。
杨秀清正在自己那家,位于太平古镇街角的老字号店铺里忙碌着。
这家店是杨秀清多年的心血结晶,同时也是一家远近皆知的古玩与工艺品店。
这个时节,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桂花香。
街坊邻居们都知道杨老板的店铺总是打理得井井有条。
此刻,在太平中学念高三的女儿朱若溪风风火火跑进来。
她举着已拆开的信,满脸喜悦,喘着气大喊:
“妈,快看!我哥来信了!”
少女的声音在安静的店铺格外响亮,引得几位顾客转头看向她。
朱若溪身穿一套整洁的蓝白相间的校服,亭亭玉立地站在店里。
乌黑的长发随风轻轻飘动,白皙的脸庞洋溢着青春的朝气,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整个人散发出一股清新自然的青春活力,就像春日里初绽的花朵般充满生机。
一听说在京城念大学三年级的儿子杨景升寄来了家书,杨秀清立刻停下手中活计,快步走到女儿身旁。
她的眼神中闪烁着掩饰不住的急切,眉宇间流露出深深的期待,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急促了几分。
她顾不上擦拭额头上因忙碌而冒出的汗珠,颤抖着双手从女儿手中接过那封带着远方气息的信。
她将信紧紧贴在胸口,闭上眼,脸上露出幸福又欣慰的笑容,仿佛儿子温暖的气息已透过信纸传递到她的身上。
随后,杨秀清缓缓睁开眼,小心翼翼地把信展开,将目光落在那一行行熟悉又亲切的字迹上。
信上的字工整而有力,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儿子在她面前诉说:
“亲爱的妈妈,我在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顺利,你不用担心。学校的环境很好,同学们都很友善,老师们也特别负责。
“你每个月给我的生活费很充足,不需要为日常开销发愁。
“食堂的饭菜种类丰富,我胖了几斤,你别担心我吃不好。宿舍条件也不错,我每天都过得挺充实的。
“你尽管放心,我会好好照顾自己,认真学习。天气转凉了,你与妹妹和外婆在家也要注意身体,记得及时添衣服。
“还有一年,我就大学毕业了,我们现在学的是专业课程,我加入了学校的科研社团,和同学们一起参与了不少项目,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最近我们的项目还得到了导师的表扬呢。”
读到这里,杨秀清的脸上满是骄傲,她轻轻拍了拍女儿朱若溪的肩膀,仿佛在说你哥哥可真棒。
“京城的秋天很美,我们校园里的银杏叶都黄了,走在树下,就像置身于金色的童话世界。”
杨秀清微微眯起眼,脑海中似乎浮现出儿子在那满是金黄的校园里漫步的模样。
“不过,我还是挺想家里的,想念你做的饭菜,想念太平镇的老街,想念石板田村的宁静,更想念外婆和妹妹的笑声。”
看到这里,杨秀清的眼眶微微泛红。
她知道儿子虽然在外面过得好,但心里还是记挂着家。
“等放寒假,我就回家,给你们带京城的特产。”
看到这里,杨秀清不自觉地嘴角上扬,轻声说道:“这傻孩子,回来就好,带什么特产呀。”
看完信,杨秀清把信又重新折好,小心地放进兜里。
然后,她摸了摸女儿的头,说:“你哥在外面过得好,咱们也得把日子过好。你在学校也要好好学习,像你哥一样争气。”
朱若溪重重地点了点头,说:“妈,我知道啦,我也要像哥哥一样,考上好大学。”
此时,店里的顾客似乎也被这温馨的氛围所感染。
其中一位笑着说:“你这儿子真懂事,有出息。”
杨秀清笑着回应:“都是孩子自己努力,我们也没帮上啥大忙。”
说完,她又回到了整理古玩的工作中,不过嘴角始终挂着幸福的笑容,仿佛这封信给她注入了无尽的动力。
下班后,杨秀清和店员们一起收拾好店铺,领着朱若溪一起回家。
这时候,母亲李桂芝已经做好饭菜并摆上餐桌。
自从杨大成被张三娃等人害死之后,杨秀清心中悲痛万分,担忧母亲再出意外,便将她从石板田村接到太平镇,与他们一同生活。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灯光暖暖地洒在每个人身上。
杨秀清迫不及待地跟母亲说起儿子信里的内容。
李桂芝一边往杨秀清碗里夹菜,一边笑着说:“这孩子,在外面还这么记挂着家里,有出息还孝顺。”
朱若溪也在一旁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以后也要去京城上大学。
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
吃过晚饭,杨秀清回到自己房间,坐在床边,又把儿子的信拿出来,借着昏黄的灯光再次读了起来。
每读一遍,她的心里就多一份温暖和安慰。
她想着儿子在京城的校园里努力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脸上满是自豪。
同时,她也开始盘算着等儿子寒假回来,要给他做些什么好吃的,要把家里好好收拾一番。
夜渐渐深了。
杨秀清把信小心地放在枕头底下,这才安心地躺下。
她望着天花板,脑海里全是儿子的模样,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在梦里,她看到儿子穿着整洁的校服,从京城的校园里向她走来,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身后是金黄的银杏叶在风中飘舞。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秀清干活更有劲儿了。
白天在店里,她把每一件古玩和工艺品都擦拭得锃亮,摆放得整整齐齐,耐心地给每一位顾客介绍它们的来历和故事,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晚上回到家,她会精心准备饭菜,脑海里想象着儿子寒假回来大口吃饭的模样,脸上就会露出笑容。
朱若溪也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学习更加刻苦了。
每天放学回到家,她就一头扎进书房,认真完成作业,复习功课。
遇到难题时,她会想起哥哥在信里说的在科研社团克服困难的经历,便会重新鼓起勇气,一遍又一遍地钻研,直到把问题解决。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天气越来越冷,寒假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杨秀清开始盘算着给儿子准备些什么。
她去集市上挑选了最新鲜的食材,打算等儿子回来做他最爱吃的红烧肉、糖醋排骨。
她还翻出了家里的棉花,准备给儿子做一床新被子,让他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睡得暖和。
朱若溪也悄悄地准备了一个惊喜。
她用自己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买了一些彩纸,折了许多千纸鹤。
每一只千纸鹤上都写着她对哥哥的祝福和想念。
她小心翼翼地将这些亲手折好的彩色千纸鹤用细线串起来。
每一只都承载着她对哥哥的思念与祝福。
她站在哥哥房间的窗前,踮起脚尖,将一串串千纸鹤挂在窗框上,让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纸鹤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整个房间顿时充满了温暖而梦幻的氛围。
她想象着哥哥推开门时惊喜的表情,这些五颜六色的千纸鹤一定会让他眼前一亮,感受到妹妹浓浓的心意。
想到这里,她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甜甜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