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有言:“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这话如金石掷地,昭示着一种圆融的处世智慧——所谓刚极易折,过洁世同嫌,生命的厚度恰恰诞生于对世间不完美、人间百态的包容与接纳。
在我记忆的深处,爷爷修剪果树的身影宛如一幅永恒的画卷,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头,成为我生命中最初的印记。
爷爷站在果树下,他那执剪的手显得稳健而有力,仿佛每一次的剪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手中的剪刀并非无情地剪去所有的枝条,而是只针对那些真正枯死的病枝。对于那些旁逸斜出、姿态古怪的枝条,爷爷却往往手下留情,让它们继续留在树上。
年幼的我对爷爷的做法感到十分不解,为什么不把那些看起来不顺眼的“歪枝”也一并剪掉呢?爷爷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他微笑着指着那些“歪枝”,耐心地解释道:“孩子,莫看这些枝条现在有些碍眼,但它们或许在日后能够挂满果实,又或者可以保护着主干不被大风撕裂。你看,这树若是长得太直,反而容易在狂风中折断。”
那时的我,虽然年纪尚小,对于爷爷的话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但爷爷的笑容和他对那些“歪枝”的宽容,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从那时起,我便记住了一个道理:原来生命的坚韧,有时候竟然隐藏在对“不完美”的包容之中。
就如同大地默默地承接那些枯枝腐叶一样,它并非软弱无能,而是深知这些腐朽之物最终会滋养出未来的新绿。这种包容和接纳,并非对缺陷的无视,而是一种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信任。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对这份包容的深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一次,邻里的张婶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在背后对母亲说了一些不太好听的话。我当时非常气愤,觉得张婶这样做很不应该。然而,母亲却并没有像我一样生气,她只是微微一笑,告诉我不必在意。
没过多久,张婶家遭遇了一场变故,生活变得十分艰难。就在这个时候,母亲却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送去了食物,还帮忙四处打听医生,为张婶寻医问药。我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心中替她感到委屈,忍不住问她:“妈妈,张婶之前那样说您,您为什么还要帮她呢?”
母亲停下手中的动作,轻轻抚平我的衣襟,然后用她那平静而温柔的声音说道:“孩子啊,谁人背后无人说呢?张婶现在日子艰难,口出怨言,也未必全是恶意。我们如果事事都计较得那么分明,那岂不是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母亲的这番话,就像一股清泉,缓缓地流过我的心田,洗去了我心中的那些不快和委屈。我突然明白,原来真正的强大并不是睚眦必报,而是能够容纳他人的“恶”,用宽容和善良去消解人心之间的坚冰,将戾气转化为温暖的和风。
母亲的言语虽然朴素,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她就像大地一样,虽然默默无言,却以其宽广的胸怀承载着高山深谷,也不拒绝溪流浊浪的汇入。
生命仿佛一场不断容纳的修行,我们周遭世界永远泥沙俱下,人海之中更是良莠不齐。若一味苛求自身如玉无瑕,反而可能变得孤高易碎;若待人锱铢必较,眼中揉不得一粒沙,终将自困于窄仄的囚笼。唯有像那丰饶的大地,既涵养清泉,亦沉淀泥沙;既托举嘉木,亦容纳荆棘——这份厚重无言的包容,方是生命得以扎根生长、枝繁叶茂的深沉根基。
那真正强大的生命,从不逃避世间的尘垢与人心的沟壑。它敞开胸怀,以地之厚德接纳一切,在污浊中沉淀养分,于差异间寻觅共生。如此,心田便成为一片沃土——不拒腐叶,不厌枯枝,万物皆在其中悄然获得其位置与意义,最终共同孕育出参天绿意。
真正的强大,是让心成为一片沃土:它不拒腐叶,不厌枯枝,万物皆于其间获得位置与意义,共同孕育出参天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