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云舟化作一道银色流光,悄无声息地滑过蔚蓝天幕,将青岚宗的连绵山峦远远抛在身后。舟身刻录的隐匿符文微微闪烁,使其在高空云层间若隐若现,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凡俗眼目与低阶修士的注意。
启站在舟首,青衫被高空疾风吹得紧紧贴在身上,勾勒出略显单薄却蕴含无穷力量的线条。他微微俯身,双手扶着冰凉的船舷,那双倒映过混沌鸿蒙的眼眸,此刻正清晰地倒映着脚下飞速流转的壮丽山河。
阡陌纵横的田野,如同打翻的翡翠棋盘;蜿蜒曲折的江河,如同奔腾闪耀的银练;星罗棋布的村庄城镇,如同大地之上生长的苔藓,散发着微弱却繁密的生命波动。
这是一种与鸿蒙的死寂、青岚宗的局促截然不同的景象。广阔,鲜活,充满了动态的细节。
“……好大。”启轻声自语,这是他此刻最直观的感受。世界之大,远超他之前的想象。青岚宗,原来只是这无边画卷中微小的一点。
侍立在后的林风四人闻言,相视一笑。林风上前一步,恭敬中带着一丝引导的意味,指着下方介绍道:“前辈,下方已是沧澜江支流‘玉带河’流域,属东林郡地界。您看那片建筑密集之处,便是郡治‘安澜城’,人口逾百万,算得上是东域一座繁华大城了。”
启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远处地平线上,一座巨城的轮廓在日光下隐约可见,城郭巍峨,屋舍鳞次栉比,无数细小的光点(行人车马)在其中流动,如同蚁群。一种嘈杂却充满生机的混合波动,即便隔着如此遥远距离,也能模糊感知。
“……很多人。”启点了点头,记下了“城”和“很多人”的关联。
“前辈若是感兴趣,我等可在前方山林降落,稍作歇息,再步行前往安澜城。穿云舟目标太大,不宜直接降临凡人城池。”林风建议道。这是出发前李慕玄反复叮嘱的,尽量低调,融入凡俗,减少注目。
启无所谓地点点头,他的目的只是“看”和“体验”,方式并不重要。
穿云舟悄然降低高度,掠过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最终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山谷中平稳降落。银光一闪,小舟被林风收起。
脚踏实地,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泥土的清新气息,夹杂着远处城镇传来的隐约人声,与青岚宗灵山之上的清灵之感又自不同。
“前辈,由此往东三十里,便是安澜城。沿途会有官道,亦有村落茶肆,可慢慢行走观览。”林风展开地图玉简,再次确认了路线。
启迈开步子,沿着依稀可辨的林间小径,朝着人烟波动的方向走去。裂爪熊缩小了体型,如同一只大型黑犬,警惕地跟在身侧,时不时耸动鼻子嗅着空气中陌生的气味。林风四人则分散在四周,看似随意,实则隐隐形成护卫阵势,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环境。
一路上,启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他看到田间劳作的农人,赤着脚,挽着裤腿,古铜色的皮肤上淌着汗水,口中哼着不成调的俚语山歌。他们的能量波动微弱至极,却带着一种质朴的、与土地相连的韧性。 他看到赶着牛车、拉着山货的老汉,车上堆满了新鲜的瓜果蔬菜,散发着泥土与清香。 他看到道旁简陋的茶棚里,行脚的商贩、歇脚的旅人聚在一起,喝着粗茶,高声谈笑着各地的见闻奇事,言语间充满了市井的鲜活与烟火气。
这些景象,这些波动,都与青岚宗内修士的清修、黑煞宗的阴冷、巡天阁的冰冷截然不同。这是一种更原始、更接地气的“活着”的状态。
启走得很慢,时不时会停下来,看着某样东西出神。林风等人也不催促,耐心地守候,并低声为他解释一些凡俗常识,比如“耕种”、“交易”、“钱财”、“官府”等等。
“……他们……不用修炼?”启看着一个躺在板车上晒太阳、惬意地抠着脚丫的老汉,疑惑地问。在他有限的认知里,吸收能量(修炼)似乎是所有“有波动”存在的本能。
柳依依掩嘴轻笑,解释道:“前辈,世间亿万生灵,能踏上修行之路的万中无一。绝大多数凡人,终其一生便是如此,耕织劳作,娶妻生子,平淡却也自在。”她语气中并无轻视,反而带着一丝淡淡的感慨。
“……自在?”启看着那老汉满足的笑容,似懂非懂。
天空不知何时积聚起了乌云,隐隐有雷声滚动。
“要下雨了。”吴铭抬头望天,掐指略算,“看这云气,雨势怕是不小。前辈,前方不远处有座山神庙,年久失修,但可暂避风雨,不如我们加快脚步,先去那里避一避?”
启点了点头。他对“雨”并不陌生,在青岚宗也见过,觉得水珠从天而降的感觉挺有趣,但既然吴铭说需要“避一避”,那便避一避。
几人加快脚步,刚踏入那座破旧的山神庙门槛,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瞬间天地间一片水幕茫茫,水汽混合着泥土的腥气扑面而来。
庙宇果然十分破败,神像蒙尘,蛛网遍布,但屋顶尚且完好,足以遮风挡雨。殿内角落,居然已经躲了几个人。
一对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老夫妇,正瑟瑟发抖地挤在一起,啃着冰冷的硬馍。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抱着一个破旧的书箱,正心疼地用袖子擦拭被雨水打湿的书籍。还有一个背着药篓、老者模样的采药人,正蹲在地上检查篓子里被雨水浸湿的草药,唉声叹气。
看到启一行人进来(林风四人收敛了气息,看起来只是普通的劲装护卫),那几人先是吓了一跳,待看清来人衣着虽不华丽却气质不凡(尤其是启那过于出众的容貌),不像是歹人,这才稍稍安心,纷纷点头示意,却也不敢贸然搭话。
林风迅速扫视了一圈,确认这几人都是毫无修为的凡人,便对启低声道:“前辈,皆是避雨的行路人,并无危险。”
启好奇地打量着这几位“新东西”。他们的能量波动比外面的农人还要微弱,情绪中充满了“寒冷”、“饥饿”、“焦急”和“心疼”。
那对老夫妇啃完冷馍,似乎更冷了,老婆婆甚至小声咳嗽起来,老头则一脸愁苦地轻轻拍着她的背。
启眨了眨眼,从林风给他的储物戒指里(李慕玄准备了海量凡俗金银和日常用品),拿出一包还冒着热气的肉包子——这是离开青岚宗时膳堂特意准备的。
他走到老夫妇面前,将包子递了过去。
老夫妇愣住了,看着那白胖诱人的肉包,喉咙下意识地滚动,却不敢去接,眼神惶恐地看着启,又看看他身后一看就不好惹的林风等人。
“……吃。”启生涩地说道,又将包子往前递了递。
林风见状,连忙上前温和道:“老人家,我家公子心善,看二位饥寒,些许食物,不必推辞。”
老夫妇这才千恩万谢地接过,狼吞虎咽起来,吃得急了,噎得直抻脖子,柳依依连忙又递上水囊。
另一边,那书生看着被打湿的书籍,眼圈都红了,那是他赶考的全部家当和心血。
启走过去,看了看那些湿漉漉的书卷。他不懂上面的文字,但能感觉到书生的“心疼”。他想了想,伸出手指,轻轻拂过书页。
奇异的一幕发生了,那书页上的水渍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失,变得干爽平整,连墨迹都未曾晕开分毫!仿佛从未被淋湿过!
书生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还以为自己眼花了!他拿起书翻来覆去地看,果然干爽如初!
“这……这……”书生激动得语无伦次,对着启就要下拜,“多谢公子!多谢公子仙术!学生……”
吴铭连忙拦住他,笑道:“我家公子祖传的些末伎俩,烘干衣物罢了,不必大惊小怪,不必言谢。”他随口编了个理由搪塞过去。
那采药人见状,也大着胆子过来,对着启作揖:“这位公子,小老儿这些草药被雨淋了,药性怕是要大打折扣,您看……”
启依样画葫芦,手指拂过药篓,里面的草药瞬间变得干爽,甚至比之前更加鲜翠欲滴,药香扑鼻!
采药人惊得目瞪口呆,连连称谢,直呼遇到贵人了。
小小的山神庙内,气氛顿时变得缓和起来。避雨的人们纷纷向启投来感激和好奇的目光,觉得这位俊美得过分的少年公子,虽然话不多,却心地善良,而且似乎身怀异术。
启看着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和感激的波动,觉得这种让“不好”变成“好”的感觉,似乎……也不错。比让“不好”的“消失”,要更舒服一点。
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看这雨势,今夜怕是走不了了。”林风蹙眉道,“只得在此歇宿一晚了。赵莽,你去寻些干柴来生火驱寒。吴铭,检查一下庙宇四周,布下简易警示阵法。柳依依,准备些干粮饮食。”
三人领命而去。
庙内燃起了篝火,驱散了黑暗和寒意。众人围坐火堆旁,吃着简单的干粮。有了之前的赠包子和“烘干活”,那几位凡人对启一行人亲近了不少,话也多了起来。
老夫妇诉说着家乡遭了灾,不得已外出投亲的艰辛;书生讲述着寒窗苦读,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的抱负;采药人则说着山中采药的趣闻与危险。
他们的故事简单甚至平淡,却充满了凡俗世界的喜怒哀乐与挣扎求存。
启安静地听着,虽然很多细节他无法理解,但他能感受到那些真实的情绪——苦难中的希望,失意中的坚持,平凡中的乐趣。
这些,是他在青岚宗不曾接触过的另一种“波动”。
窗外暴雨如注,雷声轰鸣。
忽然,吴铭猛地抬起头,侧耳倾听,脸色微变:“不对劲!山洪!是山洪暴发的声音!朝这边来了!”
几乎同时,地面传来轻微的震动,远处传来闷雷般的轰响,迅速逼近!
庙内众人顿时慌了神!老夫妇吓得抱在一起,书生脸色煞白,采药人也是一脸绝望!山洪之下,这破旧山神庙岂能幸免?!
“快!往高处跑!”林风当机立断,指挥众人。
但山洪来得太快!如同万马奔腾,咆哮声震耳欲聋,浑浊的洪水夹杂着断木碎石,如同恐怖的巨兽,已然冲至庙外,眼看就要将这小庙彻底吞噬!
凡人面对天灾,显得如此渺小无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一直安静看着窗外的启,微微蹙起了眉头。
他不喜欢这种混乱的、充满毁灭意味的“波动”。
这让他想起了刚离开鸿蒙时遇到的那个混乱漩涡。
于是,他像那次一样,对着庙外汹涌而来的山洪,轻轻地、吹出了一口气。
第三十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