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金虽然没有明说,但也表达了猜测。
朝堂需要一支军队,规模不能太大,既要养得起,也得确保东虏无法做大。
皇帝和朝臣才能借这支军队压制反对声音,改革朝堂。
卫时觉哭笑不得,大明上下都不把东虏当回事。
这时候若说十万人能吞下两亿,估计鬼都不信。
但变数太多。
党争、流贼、走私、税赋、土地兼并、资本萌芽,伤害叠加,坠落深渊。
回到守备府,看到伏案的王覃,猛得惊醒。
不对…
这是谭金的猜测,不是事实。
皇帝不可能靠熊廷弼做事,他还在争取亲政呢,内廷才是皇帝的游戏。
熊廷弼和王化贞在做别的事。
敲敲脑壳上炕,过两天得启程了,不能一直拖。
“大人,大人…”
卫时觉迷迷糊糊,看到韩石在地下,显然是王覃放进来。
“什么事?”
“大人,叔父说您需要部曲,您看小子可以吗?”
卫时觉坐起来,看窗外昏暗的天色,不明所以,“你不要世袭军职了?”
“也没什么意思,主要是祖坟在桃林。”
卫时觉犹豫片刻摇摇头,“给你调军籍很麻烦,我可以带你去京城,别的也帮不上什么忙。”
韩石嘿嘿笑了,“您真是好人,太把小人当回事了,小人只会做军户,不会去闯荡,更不敢指望您帮忙。”
“你才是好人!”卫时觉随口骂了一句,摆摆手道,“那你想跟就跟,说好了,没军饷,先做随从吧。”
韩石想不到事情这么容易,扑通下跪,“小人拜见少爷,您放心,属下不会丢脸。”
卫时觉已经倒下了,今日用脑过度,不适合思考。
韩石美滋滋回到家,一转身去了叔父家里,里面韩成武和他叔叔都在。
“校尉大人同意了,还说咱是好人。”
韩成武立刻松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凭你的机灵,生活问题不大,人家给的狼皮也足够你妹妹生活一年,等安定下来送信,我帮你把妹子送到京城,咱这鬼地方永远没出息,出去一个算一个。”
韩叔也点点头,“凡事不要强出头,听说这位公子有癔症,但他明显是善人,别让人占便宜,你就做好事了。”
小孩幻想以后回京跟着高门少爷做京城人,第二天早上,一个消息把使团全惊动了。
使团这五十人太杂,彼此沟通有限。
卫时觉又沉默不语,搞得整个使团很沉闷。
今天不一样,使团很可能得回京了。
卫时觉病了,很严重。
严格来说,大家都是钦差,但文官是集体钦差,谁都能代谁。
卫时觉有御符,不能代领。
这可麻烦了。
卫时觉风寒,高烧不止,昏睡迷糊,不停呓语,说的都是听不懂的话。
谭金急得冻疮都好了,派人去山海关、三屯营请郎中。
小侯爷和斡特砝壳快马回京请人。
桃林口的土郎中给脱光盖被子捂着,不停给灌水出汗。
草药煮着吃。
又是烧香,又是驱鬼。
卫时觉感觉做了个梦,一望无际的汪洋中,不停在游泳。
一边是黑暗,一边是混沌。
不知该去哪里,没有尽头。
游不动了,漂着等死。
妈妈的话又不停响起:不要轻易选择,学会坚持。
但黑暗和混沌都一样,坚持有什么意义呢。
卫时觉本能的、漫无目的乱窜,游一会歇一会。
就在他放弃的时候,黑暗中隐现无数鬼兵。
一般人会吓坏,多数人会逃跑。
废柴从小的逆性子,突然来了精神,直接冲了过去。
冲?
低头一瞧,老子站起来了。
立于汪洋。
豪气冲天。
从未有过的舒爽感觉,踩水大步向前飞。
鬼兵看到他,掉头迎了上来,卫时觉哈哈大笑,高高跃起,对着当先一鬼雷霆重击。
啊~
厉鬼被一拳轰散,传来一声惨嚎。
卫时觉大喜,继续挥拳,却感觉海水突然如丝般缠绕双臂。
剧烈挣扎,大吼滚开。
“校尉,校尉,少爷,少爷…”
天空出现几颗人头,太丑了。
卫时觉下意识闪避,打了个滚。
一群人大喜,“少爷,您醒了。”
卫时觉看到一屋子人,使劲甩甩头,还是一屋子人。
韩石大叫,“看吧,还是咱的人参好使,就得多吃。”
卫时觉一屁股坐下,张口沙哑说出一个字,“冷!”
当然冷,就穿着一个裤衩,浑身黏糊糊的,斡特砝壳连忙上炕,给披了两件厚厚的毛皮。
“少爷,您风寒迷糊了五天,新城公来看您了。”
什么新城公?
王新城?王霁宇?王尚书?王象乾?
卫时觉看地下坐着一个苍老的蟒袍,对他捋须笑。
“卫校尉连闯鬼门,战胜幽狱,战胜病魔,梦中喊着杀鬼,天生豪胆。”
一时有点懵,看向门口,贺逢圣、姚明恭、乔于龄、薛凤翔、谭金、邓文明、韩成武…
意识慢慢回归,嗯?蓟镇总督刘策怎么会在?
众人安静,等着他开口,不是变傻了吧?风寒发烧,烧坏脑子的大有人在。
“口渴!”
韩石连忙递过一碗盐水。
卫时觉咕咚咕咚喝尽,吐出一口闷气,沙哑说道,“新城公不是致仕了吗?朝廷这党争越来越没劲,既想用人,又不想让人当官,既要又要,婊子的想法。”
“大胆!”薛凤翔怒斥一声,“卫校尉,新城公回乡路上,被陛下圣旨追上,特封太子少保,左都御史,代天督抚蓟辽,行兵部尚书事,核查蓟镇兵备,威抚鞑靼各部,新城公从怀柔一路巡边而来。”
卫时觉抠抠耳朵,竟然没明白王象乾这是个什么官,总督、经略上面加一个督抚,但又是兵部尚书。
谭金好似看出他的疑惑,低声提醒道,“卫校尉,新城公从怀柔巡边而来,即将到山海关。”
…………
【作者语:王象乾的官职另类,却是真实历史,是皇帝威胁朝臣‘罢读’,耍赖要到一个职位。
当时朝廷的兵部实在太吵了,带着整个朝廷在吵,却没人决断,空耗朝力。
在朱由校的想象中,兵部尚书置于前线,决断战区事务,把结果回报给皇帝,会大大减少朝廷争吵,也利于前线团结,及时应对战事,与朝廷兵部不冲突。
结合王象乾巡边的履历,天启脑子一亮,就设置了一个新职位,可惜天启这时候没权,没法支持这个想法落到实处,王象乾空有名头。
一直到崇祯三年,黄台吉劫掠京畿,大明被狠狠抽了一耳光,朝臣才老实了,承认天启的想法很务实,也就是后来孙承宗‘督治兵部’的雏形。
此后到明亡,明朝都是两个兵部尚书。蓟辽督师也是实职兵部尚书,只有做了朝廷尚书,他才能在领兵权之外,拥有税赋钱粮分配权。
山海关的督治兵部御外,主战区事务,朝廷兵部靖内,主剿匪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