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冰冷的键盘敲击声似乎成了林舟的新背景音,与档案馆中央空调低沉的嗡鸣混在一起。吸收“职场pUA阴影”带来的副作用——那种趋向于冷酷计算、追求极致效率的思维模式——并未完全消退,反而与“杠精”的找茬本能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他现在看档案馆的各项工作流程,总能瞬间找出十几个可以“优化”的点,但又被另一种冲动压制着,不能轻易提出“异议”。
这种内在的拉扯感,在接到新任务时达到了顶峰。任务来自技术保障科的李工,一个头发油腻、眼镜片厚如瓶底的技术员,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技术傲慢:
“林舟,b-7区数据交互中心的‘信息流净化滤网’需要例行维护。这是基础工作,按手册操作,别碰任何标红的接口。完成后,数据会自动记录。”
任务平淡无奇,甚至有些低级,像是对他之前“鲁莽”行为的一种变相惩戒。但林舟体内的“效率人格”立刻开始计算:路径最短耗时17分钟,标准操作流程耗时约35分钟,冗余动作可优化率40%...而“杠精人格”则在嘀咕:“‘别碰标红接口’?这禁令本身逻辑不严谨,是否包含视觉上的‘接近’或‘指向’?”
b-7区与他之前活动的c、d区截然不同。这里灯火通明,几乎听不到任何畸变体特有的精神噪音,只有服务器机柜运行时低沉均匀的蜂鸣。空气干燥洁净,温度恒定在舒适的22摄氏度。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无数数据流如瀑布般滚动,代表着外界互联网上实时涌动的海量信息。一些无害的、甚至看起来有些可爱的低阶数据态畸变体,像是“轻度拖延小程序”或“无害玩梗病毒”,被限制在特定的透明数据池里游弋,作为研究样本。
所谓的“信息流净化滤网”,实质上是一套极其复杂的算法系统。林舟的工作,就是按照手册,更换几个过载的能量单元,并清理物理滤网上的积灰。手册写得事无巨细,甚至标注了每一步的力度和角度,透着一股僵化的味道。
一切都很顺利,直到他靠近滤网核心处理器旁边的一个辅助机柜。这个机柜没有任何标识,但柜门缝隙处,隐隐透出一种不正常的、令人心悸的粉色光芒,并且散发着一股甜腻过头的、如同廉价香精般的气息。这气息让他想起某些短视频平台上千篇一律的“网红”滤镜和洗脑神曲。
“标红接口”的警告在脑中闪过,但“效率人格”判断:此机柜并非任务目标,且其能量泄漏可能影响主系统稳定性,存在观测必要性。而“杠精人格”则找到了支点:“手册只说不让‘碰’,没说不让‘看’。”
他鬼使神差地,用检测终端的反射镜面,对准了缝隙。镜面中映出的,并非冰冷的电路板,而是一个不断自我复制、膨胀的粉色漩涡。漩涡中心,隐约可见一个由无数“点赞”手势、“爱心”符号和夸张笑脸表情包构成的、不断蠕动的核心。更令人不安的是,漩涡正通过几根近乎透明的数据管线,与主“净化滤网”的核心处理器相连!
这不是独立的畸变体,这玩意像是…寄生在滤网系统上的肿瘤!
就在这时,档案馆的内部广播系统突然响起了一个热情得过分的男声,声音经过处理,带着强烈的煽动性:
“各位同仁!为提升团队凝聚力,档案馆首届‘正能量短视频创意大赛’正式启动!请各位在休息时间,使用标配终端登录内网活动页面,创作并分享充满‘阳光’和‘活力’的短视频!点赞排名前十者,将获得额外休假奖励!记住,拒绝负能量,人人有责!”
广播响起的同时,那粉色漩涡的光芒大盛,甜腻的气息几乎化为实质。林舟清晰地感觉到,主屏幕上原本多元、甚至有些杂乱的数据流,突然开始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筛选、扭曲。大量带有争议、批评、反思色彩的信息被迅速过滤、稀释,而同类化的、情绪高涨的、内容浅薄的信息流被放大、推送,如同潮水般涌过屏幕。
他瞬间明白了。这个寄生体,姑且称之为“算法茧房之卵”或者“点赞恶魔”,它并非主动攻击型的畸变体,它的能力是扭曲信息环境,制造和谐、单一、令人沉迷的“信息乌托邦”(或者说“信息牢笼”)。档案馆表面上在用滤网“净化”有害信息,暗地里却在利用这个寄生体,刻意营造一种盲目的乐观和顺从氛围,削弱员工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能力!这或许也是“喂养”计划的一部分,让员工更容易接受档案馆的黑暗行径。
“嗡——”
他手中的检测终端突然发出警报,屏幕闪烁,一条系统提示强制弹出:“检测到员工林舟位于非任务区域,疑似进行无关操作。请注意工时效率,立即返回指定岗位。重复,请注意工时效率…”
冰冷的警告词句,配合着广播里那个热情洋溢的声音和屏幕上泛滥的“正能量”洪流,构成了一幅极具讽刺意味的画面。他被发现了,但不是通过常规监控,而是通过这个扭曲的算法系统对他“非高效行为”的判定。
林舟立刻后退,迅速完成剩下的表面维护工作,离开了b-7区。他的脸色平静,但内心波涛汹涌。档案馆的操控无处不在,甚至已经渗透到了信息层面。他们不仅在喂养畸变体,还在试图“喂养”员工的思想。
回到休息室,他打开内网终端,那个花里胡哨的比赛页面自动弹出。他看着那些千篇一律的搞笑片段和摆拍的正能量宣言,胃里一阵翻腾。脑内的键盘声变得低沉而压抑,新的副作用开始在潜意识里酝酿:一种对过度商业化、浅薄化表达的强烈生理性厌恶。
他关闭页面,目光落在窗外。城市依旧喧嚣,但在他眼中,每一块广告牌、每一个手机屏幕,似乎都可能隐藏着类似的信息扭曲力场。档案馆的触角,远比他想像的伸得更长。
而妹妹苏晓,被禁止接触“正面情绪”的她,在这个刻意营造的“正能量”环境下,又会是怎样的处境?那个“锁”,究竟锁住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