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岭谷哨所的接触过去数日,新生之城指挥中心一直在紧张而期待地等待着“曙光”基地高层的回应。终于,一个经过多重加密和验证的通讯请求,接入了最高权限频道。
全息屏幕亮起,信号似乎跨越了极其遥远的距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扰波纹。画面稳定后,呈现出的并非富丽堂皇的指挥大厅,而是一间略显拥挤的办公室。墙壁是旧时代办公楼的米白色,但已有些斑驳,上面钉满了各种地图、数据表和手写的日程安排。书桌是厚重的实木,却堆满了文件夹和一台老式的、闪烁着微光的终端机。
坐在桌后的,是一位约莫五十岁上下的男子。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衬衣,肩头甚至有一小块不易察觉的补丁,眼神锐利如鹰,却透着一种被无数重担磨砺出的、深沉的疲惫。他没有穿军装,但坐姿笔挺,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他的指尖有长期接触机油和文件留下的痕迹。
他的身后,站着几位神情同样凝重、穿着混合了旧式制服和工装的人员,默默地注视着这边。
“新生之城指挥中心,林逸指挥官?”男子的声音传来,平稳,带着一丝金属般的质感,以及隐约的沙哑,“我是陈光。代表‘曙光’基地管理委员会,感谢贵方对石岭谷哨所的援助。”
“陈光委员,幸会。”林逸微微颔首,目光沉静,“能直接对话,是双方的幸事。”
陈光没有过多寒暄,语气沉稳而直接:“林指挥官,时间宝贵。石岭谷的报告和你们的信函,我们都仔细研究过。你们展现出的实力和秩序,在如今的废土上,是罕见的奇迹。这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他话锋微转,带着一丝审慎:“但也正因如此,有些情况,必须在合作开始前,有所了解。‘曙光’的情况……有些特殊。希望我们的坦诚,能换来同等的信任。”
林逸身体微微前倾:“我们相信诚意是合作的基础。请讲。”
陈光沉吟片刻,似乎在斟酌用词:“我们……保存下来的人,比较多。”他用了“保存”这个词,而非简单的“有”。
他抬手,示意身后的一名技术人员。副屏上出现了一张并不十分清晰、略带噪点的广角俯拍图,似乎是透过高层建筑窗口拍摄的。画面中,是密密麻麻、如同蜂巢般的居民楼窗户,许多亮着灯火;远处,一道巨大到令人屏息的复合装甲墙体,如同山脉般巍然矗立,隔绝了内外。
“我们接管了旧时代南都的部分核心区,”陈光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沉重的分量,“利用了一些现成的设施。像这样的居住区,我们有不少。”
他没有说具体数字,但那张图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已远超言语。那绝非一个小型据点能有的规模。
周教授忍不住低声问:“这样的防御工事……需要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来建设和维护。”
陈光微微点头,嘴角露出一丝极淡的、混合着自豪与苦涩的笑意:“是啊。灾变初期,秩序崩溃得快,但重建得也快。得益于这座城市过去的……一些底蕴,和还算完整的基层管理体系,我们勉强站住了脚。后来,吸纳了不少逃难的人,防线就一扩再扩。”他轻轻敲了敲桌面,“到现在,像这样的围墙,我们已经修了……好几道了。”
“好几道?”高强忍不住挑眉。一道已是奇迹。
“为了安全和……容纳更多人。”陈光简单带过,但“更多人”这三个字,再次暗示了规模的庞大。
话题转向合作可能性。林逸提到了粮食贸易和技术交换。
陈光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这是一个细微的、透露着压力的动作。
“粮食……”他缓缓开口,语气变得有些艰涩,“不瞒你们,这是我们目前……最紧迫的课题之一。张嘴吃饭的人太多了。”他轻轻呼出一口气,那叹息微不可闻,却重若千钧,“我们的农场,日夜不停地运转,但产能……总有上限。很多时候,配给制度必须严格执行。”
他没有抱怨,只是陈述事实,但那份沉重感已然传递过来。
林逸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点:“配给制度?贵方的规模如此之大,依然需要严格配给?”
陈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换了个角度:“一座曾经以千万人口计的大都市,即便只存续下一部分,其消耗也是天文数字。更何况,很多旧时代的产业……比如金融、贸易、高端服务业……在现在失去了意义。大量的人力闲置下来,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反而……”他顿了顿,似乎在避免使用过于负面的词汇,“……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周教授立刻明白了:“所以你们进行了军事化整编?将劳动力导向生产和防御?”
陈光看了周教授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和更深的疲惫:“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组建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垦荒、建设和辅助防御。这暂时缓解了压力,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队伍的专业化训练和装备水平,难以提升。我们现在的对外交换,能拿得出手的,除了有限的粮食,也就是一些依托旧工业底子生产的简单工业品了,比如基础建材、改装零件。”
他苦笑了一下:“说起来,这座城市当年可是以汽车制造业闻名的,现在却……唉。”一声短促的叹息,道尽了无奈与落差。
对话至此,陈光的态度越发坦诚。他身体前倾,目光灼灼地看向林逸:
“林指挥官,情况就是这样。我们像一艘修补了无数次的旧船,载着太多的人,在风浪中艰难前行。我们拥有一定的规模和秩序,但负担也极其沉重,尤其是粮食和就业压力,像两座大山。”
“我们了解到,新生之城发展迅猛,科技恢复程度高,更重要的是,你们拥有广阔的、尚未充分开发的土地和发展空间。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或许能共赢的机会。”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更加凝重,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恳切:“我们恳请,新生之城能否考虑……接纳一部分我们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技术人员、工程师及其他们的家人。他们不是负担,他们受过教育,遵守纪律,渴望工作,能为你们的建设注入强大的活力!”
“作为回报,‘曙光’将开放部分工业产品的贸易渠道,共享我们残存的旧时代情报网络的信息,并在战略上成为你们最坚定的盟友。这不仅能缓解我们的生存压力,也能让这些宝贵的人力得到更好的发挥。这……或许是我们都能继续走下去的一条路。”
他说完,目光坦诚地等待着回应,办公室里的其他人也屏息凝神。他没有提具体数字,但“一部分人口”从这样一个庞大基地口中说出,其分量可想而知。
林逸几乎没有过多犹豫。陈光话语中透露出的庞大基数、沉重压力、以及那份迫切的希望,已经描绘出了一幅清晰的图景。挑战巨大,但机遇同样空前。
“陈光委员,”林逸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新生之城,同意你们的提议。在末世之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高于一切。宝贵的人力资源不应被困于困境。接纳移民,对我们而言是挑战,更是迈向未来的机遇。”
“我们将立刻制定详细的接收与安置计划。首批,我们可以先接纳五万人。我们将确保迁徙安全,提供住所、口粮和工作,帮助他们融入新城。此事需要双方紧密配合。”
“同时,我提议成立联合协调小组,负责此事,并逐步扩大合作。”
屏幕那头,陈光紧绷的肩膀似乎终于松弛了一些,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林逸,那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卸下部分重负的舒缓、看到切实希望的微光、以及一份沉重的感激与认可。
“谢谢……林指挥官。”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那份沙哑似乎减轻了些,“‘曙光’会记住这份情谊。联合小组即刻组建。详细的方案和名单会尽快传送。愿这是我们共同走向新生的开始。”
通讯结束。
指挥中心内安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讨论。虽然陈光没有明说,但所有细节都指向一个令人震撼的事实——“曙光”基地的规模远超想象,其负担也沉重得可怕。而林逸的决断,意味着新城将迎来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化。
林逸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战略地图前,目光扫过新城广阔的疆域。
“通知政务厅、后勤部、防卫军,最高级别会议。议题:‘曙光’移民接收安置总方案。”
一场跨越山河的、规模浩大的人口迁徙与合作时代,即将拉开序幕。新生之城,站在了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