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还没完全驱散蒂华纳街头的寒意,“龙宫”餐馆的卷帘门已经哗啦啦地升起。索菲亚仔细地将写着今日特价菜的木板挂在门口,上面用西班牙语和中文写着“红烧肉套餐 - 120比索”。迭戈则忙着将桌椅从桌上搬下来,擦拭干净,摆放整齐。
空气中弥漫着清洁剂和一丝若有若无的、从厨房飘出的高汤香气。这是一种崭新一天开始的、充满希望的味道。
陆少华在厨房里检查着食材储备。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营业和口碑发酵,“龙宫”的生意逐渐稳定下来,不再仅仅依赖偶然路过的散客。一批固定的熟客开始每天或隔天光顾,成为了餐馆收入的基石,也让这里渐渐有了社区小馆的温暖气息。
早市的工人们
七点刚过,第一批客人就来了。他们是附近建筑工地的工人,四五个人,穿着沾满灰浆的工装,脸上带着疲惫但憨厚的笑容。
“华老板!老规矩,四份大碗牛肉面,多加面!鸡蛋也要!”为首的工头胡里奥嗓门洪亮,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西班牙语喊道。他们刚下夜班,急需热食补充体力。
“马上好,先坐。”陆少华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开始抻面。这手拉面的绝活是他早年在中国北方学的,面条筋道爽滑,让这些干体力活的工人赞不绝口。
索菲亚给他们端上免费的冰水和腌萝卜小菜。工人们狼吞虎咽地吃着,不时发出满足的叹息。他们讨论着工头的苛刻、家人的琐事,偶尔也会压低声音抱怨某个帮派成员又来工地“收保护费”。陆少华默默地听着,这些零碎的信息汇入他脑中不断完善的蒂华纳社会生态图。
工人们吃完,付了实惠的餐费,还会留下几枚硬币作为小费。他们拍拍肚子,心满意足地离开,奔赴下一个劳作的白天或夜晚。
市场的小贩们
临近中午,附近市场的小贩们开始三三两两地过来。多是些妇女,她们利用生意间隙,来这里吃点东西,歇歇脚,顺便交换市场里的八卦和情报。
玛利亚大婶是卖水果的,总是抱怨海湾集团的人强行低价“收购”她的芒果;卖陶器的卡门则神秘兮兮地说,看到赫克托集团的人昨晚和一群美国人模样的人在码头秘密会面…
她们通常点一些便宜又管饱的炒饭或炒面,对陆少华做的麻婆豆腐赞不绝口,虽然被辣得直吐舌头,却还是忍不住一次次点。索菲亚和她们相处得尤其好,她们会教索菲亚一些本地的俚语和讨价还价的技巧。
午间的“办公室”
午餐高峰时,餐馆里坐满了人,气氛热烈。除了工人和小贩,也开始出现一些看起来稍微“体面”点的客人——附近小公司的职员、货运司机、甚至还有一两个穿着制服、但刻意避开同事的底层警察。
陆少华在厨房里如同指挥一场交响乐,灶火翻飞,锅勺碰撞,井然有序。迭戈穿梭在桌椅间传菜,动作越来越熟练。索菲亚则用她真诚的笑容和越来越流利的西班牙语招呼客人,处理订单,应对各种小需求。
意外的“代言”
一天下午,当地一份发行量不大的社区小报的美食专栏作家偶然光顾。他被朋友推荐而来,点了一份宫保鸡丁和一份饺子。
吃完后,他惊为天人,尤其是那盘宫保鸡丁,酸甜麻辣恰到好处,花生酥脆,鸡肉嫩滑,是他从未体验过的正宗风味。他特意走进厨房,向陆少华表示敬意,并询问了一些烹饪细节。
几天后,一篇充满溢美之词的专栏文章见报了,标题是《蒂华纳的后巷隐藏着一位中国厨神》。文章详细描述了“龙宫”的菜品,称其为“疲惫灵魂的慰藉所”、“味蕾的冒险乐园”。
这篇文章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报纸发行量不大,但在特定的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接下来的一周,慕名而来的新客人明显增多,其中不少是住在相对富裕区的居民,愿意为了一口正宗的中餐穿越半个城市。
麻烦的苗头
人流的增加也带来了新的麻烦。一天晚上,两个流里流气的年轻人走进来,点了最便宜的炒饭,却故意挑剔找茬,说饭里有“不干净的东西”,声音大得整个餐馆都能听到。
“把你们老板叫出来!这饭没法吃!必须赔偿!”其中一个黄毛青年拍着桌子叫嚣,眼神却不断瞟向收银台。
其他食客都紧张地看着,玛利亚大婶担忧地望向厨房。
陆少华解下围裙,平静地走出来。他看了一眼那盘几乎没动过的炒饭,又看了看那两个明显是来敲诈的混混。
“哪里不干净?”陆少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冽。
“就…就是有!你看不见吗?”黄毛被他的气势慑了一下,但还在强撑。
陆少华拿起一双新筷子,在炒饭里拨弄了几下,夹起一小块黑色的东西:“你说的是这个?这是豆豉,一种中国调料。没见识不是你的错,但拿来讹诈就是你的蠢了。”
他话音一落,旁边桌的胡里奥和几个建筑工人唰地站了起来,默不作声地围了过来,眼神不善地盯着那两个混混。玛利亚大婶也叉着腰,用本地话快速而尖刻地骂着什么。
两个混混顿时慌了,他们没想到这个中国老板不仅不怕,还有这么多本地熟客愿意为他出头。
“滚出去。”陆少华淡淡地说,“以后别让我在这里看到你们。”
混混们灰溜溜地跑了,连那盘炒饭的钱都没敢要。
事后,陆少华给每桌客人都送了一份小菜表示感谢。胡里奥拍着胸脯说:“华老板,以后再有这种小流氓来找事,你喊一声就行!我们帮你收拾!”
这一刻,陆少华真切地感受到,他的餐馆不仅仅是一个生意,开始成为一个被周围社区认可和保护的“据点”。这些朴实的底层民众,用他们的方式,回报着他提供的物美价廉的食物和那份难得的尊重。
夜晚的静寂
打烊后,陆少华独自坐在灯下清点一天的营收。虽然利润微薄,但账面上的数字在稳步增长,现金流变得健康。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家餐馆,真正扎下根来,编织起一张由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普通人构成的情报网和关系网。
窗外,蒂华纳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霓虹闪烁,暗流涌动。但在这间温暖的餐馆里,陆少华感受到了一丝久违的、基于平凡劳动的踏实感。
他知道,赫克托集团的阴影从未远离,更大的风暴迟早会来。但此刻,看着记录着熟客名字和喜好的小本子,听着迭戈和索菲亚在后院清洗餐具时的说笑声,他坚定了信念。
无论未来如何,他都要守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充满烟火气的“家”。这不仅是他生存的掩护,更是他内心深处,或许连自己都未曾完全意识到的那份对平静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