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二考试通过的喜悦还没在方向盘上捂热,我就被波哥堵在了图书馆后门的梧桐树下。他怀里抱着一摞印着 “五四青年节活动征集” 的宣传单页,浅绿的 “绿色旅途公益社” 文化衫领口沾着点汗,老远就挥着纸喊:“张凡!跑这么快干嘛?社团最后一场活动的方向还没定呢!”
我捏着刚借的《环境公益案例集》,心里咯噔一下 —— 上学期期末聚餐时,波哥和刘雪就说过,这学期要给 “绿色旅途” 收个好尾,眼下学校催着交五四活动方案,看来是躲不掉了。果然,波哥把宣传单页往我怀里一塞,纸页上 “弘扬五四精神,践行青春担当” 的黑体字硌得手心发紧:“学校要求每个公益社团出特色活动,咱们‘绿色旅途’总不能重复以前的路子,上次义卖已经办过了,这次得换个新形式。我跟刘雪商量了,这事还是你牵头,下周五前把详细规划交上来,五千字以上,主题、流程、宣传都得写透。”
“换形式?” 我翻着宣传单页,指尖蹭过页脚社团 logo 里的绿叶图案,“咱们主打环保 + 公益,除了义卖,还能搞点什么能让大家动手参与的?总不能再让大家捐旧物,上次公园环保活动已经收过一波了。”
波哥靠在梧桐树上,掏出手机翻出几个案例:“我看别的学校有搞‘环保市集’的,不是卖东西,是让大家带自己做的环保创意品交流,还能换公益时长。咱们要不要试试?既能体现‘绿色’,又能让大家有参与感,比单纯义卖新鲜。”
我眼睛一亮 —— 这主意比重复义卖有意思多了。正想接话,刘雪抱着笔记本跑了过来,封皮上贴着 “绿色旅途” 的旧徽章:“你们俩聊什么呢?我刚在学生会问了,今年五四活动鼓励‘互动式公益’,单纯买卖的形式评分不高,环保创意市集正好符合要求!”
三个人干脆坐在树荫下,把宣传单页铺在膝盖上,你一言我一语地搭框架。“既然是‘创意市集’,就得让大家动起来,” 刘雪笔尖在笔记本上划着圈,“不能只让社团干事忙活,得面向全校征集参与者,让大家带自己做的环保作品来,比如旧物改造的收纳盒、废纸箱做的小书架,甚至是手绘的环保主题海报。”
“还得加个‘以物换公益’的规则,” 波哥补充道,“参与者带一件环保作品过来,就能兑换 1 小时公益时长,要是作品被评为‘最佳创意’,还能跟咱们一起去留守儿童之家送物资 —— 这样大家才有动力好好做作品,不是随便拿点东西凑数。”
我赶紧掏出手机记下来:“市集可以分三个区:创意展示区、互动体验区、公益登记区。展示区放大家带来的作品,每个作品旁边贴个小卡片,写清楚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做的;体验区咱们社团干事带大家做简单的环保手工,比如用旧报纸折花瓶、用瓶盖串风铃,让没带作品的人也能参与;登记区专门记录公益时长,发公益证书。”
“这个分区好!” 刘雪拍了下手,“体验区得提前准备材料,我去联系废品回收站,要一批旧报纸、废纸箱,再跟手工店讨点胶水、剪刀,花不了多少钱。展示区得拉几根绳子,把作品挂起来,再贴点环保标语,比如‘旧物重生,也是一种浪漫’,肯定能吸引拍照。”
波哥则琢磨着主题:“既然是最后一场活动,主题得有点纪念意义,又能扣住环保和五四。‘青春筑绿,公益传薪’怎么样?既体现青年活力,又点出‘绿色旅途’的传承感,就算社团暂停了,也能让大家记住这个理念。”
我和刘雪都点头认可,主题就这么定了。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三个几乎天天泡在社团活动室 —— 那间藏在教学楼负一楼的小房间,墙上还贴着上次公园环保活动的照片,玻璃柜里摆着大家捡的塑料瓶做的摆件。白天上完课,就对着电脑抠市集的细节;晚上回宿舍,我还得接着敲规划,逼哥和小胖刷题累了,就凑过来看热闹,时不时提几句 “不靠谱” 的建议。
“你们体验区能不能搞个‘环保挑战赛’?” 逼哥趴在我旁边,看着电脑屏幕,“比如谁能用旧报纸折出最大的花瓶,赢的人给点奖励,比如你们社团的徽章,肯定比单纯做手工有意思。” 我白了他一眼:“就你喜欢凑热闹,不过可以试试,加个‘趣味挑战’环节,能让市集更热闹。”
小胖则指着 “公益登记区” 说:“你们得准备个大本子,让参与者写下对‘绿色旅途’的祝福,或者对环保的想法,以后你们想起来,也有个念想。” 我把这个建议记在规划里,还加了 “祝福墙” 的设计:用废纸箱做一面墙,让大家把祝福写在便签上贴上去,活动结束后送给留守儿童之家的老师,让孩子们也能看到。
细节越抠越细,我们还在规划里加了 “环保知识小站”—— 在市集角落摆张桌子,放几本环保科普书,社团干事轮流值班,给大家解答环保疑问,比如 “旧电池怎么处理才正确”“塑料瓶回收后能做什么”,还准备了小问卷,答对的人能拿个小多肉盆栽,既符合 “绿色” 主题,又能传播环保知识。
“得提前两周开始宣传,” 刘雪在规划里写着,“线上方面,在社团公众号发活动预告,每天推一个‘环保创意小技巧’,比如‘旧牛仔裤改围裙’‘快递盒做收纳’,吸引大家动手;线下方面,在宿舍楼下、食堂门口贴海报,海报用废纸箱做底,再用颜料画点创意图案,本身就是件环保作品,肯定能让人印象深刻。”
波哥则负责联系合作方:“我跟留守儿童之家的老师说了,市集结束后,咱们把大家带来的优秀作品和新采购的文具一起送过去,老师特别开心,说要让孩子们学着做手工,把环保理念传下去。我还能让我爸帮忙联系印刷厂,免费印点公益证书,省点预算。”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分歧。比如展示区的作品要不要设门槛 —— 刘雪觉得应该先筛选一遍,避免有人拿现成的商品冒充创意品;波哥则觉得应该开放一点,就算作品简单,也是大家的心意,最后决定 “先登记,再由社团干事简单审核,确保是原创环保作品即可”。
还有互动体验区的材料用量 —— 我担心准备少了不够用,准备多了又浪费;逼哥出主意:“你们可以搞个‘材料预约’,让想参与的人事先在公众号报名,报需要多少材料,这样就能按需准备,不浪费。” 我们采纳了这个建议,在宣传时加了 “材料预约” 通道,果然减少了浪费。
到了周五,五千字的规划终于完成了。我把规划打印出来,和波哥、刘雪一起逐字逐句地检查,从主题到流程,从物资到宣传,连 “祝福墙用什么颜色的便签” 都考虑到了。刘雪看着规划,笑着说:“这比上次义卖的策划用心多了,‘绿色旅途’的最后一场活动,肯定能办得漂漂亮亮的。”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心里满是期待。虽然只是个市集,但每一个细节都藏着我们对 “绿色旅途” 的不舍和用心。逼哥和小胖还在讨论科三的练习计划,小林子则在整理相机,准备为市集拍照。我掏出手机,在社团微信群里发了条消息:“‘青春筑绿,公益传薪’环保创意市集,期待大家的参与,一起给‘绿色旅途’画个圆满的句号!”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照进来,落在书桌上的规划上,纸上的 “环保创意市集” 几个字格外显眼。我知道,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宣传推广、材料准备、人员分工,但只要我们一起努力,“绿色旅途” 的最后一场活动,肯定能成为大家难忘的回忆。
这一章节有点乱有点别扭,实在是这个表述者想不起来当时的一些事情了,我又没办法跳过所以这个活动大家凑合看算个过渡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