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驶出市区时,窗外的风景还带着几分校园周边的熟悉感 —— 路边的梧桐树、零星的小商铺,甚至远处操场上隐约的篮球架,都让我想起刚入学时的模样。可没过多久,高楼渐渐变少,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农田,绿油油的稻穗在风里晃着,像铺了一层柔软的绿毯子。我把胳膊搭在小桌板上,下巴抵着掌心,之前满脑子的期末复习、暑假计划,此刻全都散了,只剩下一个念头:快点到家,快点见到爸妈。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妈妈发来的微信:“凡凡,高铁到哪了?我跟你爸炖了你爱吃的排骨,等你回来就能喝热汤。” 后面还跟着个笑脸表情,我看着屏幕,嘴角忍不住往上翘,手指飞快地回复:“刚出站没多久,大概晚上六点到,妈你别着急,不用等我吃饭,你们先吃。” 妈妈很快回了个 “不行,得一起吃才香”,还发了张排骨在砂锅里咕嘟冒泡的照片,油亮亮的汤汁裹着排骨,看得我肚子都叫了。
爸爸很少发微信,却在妈妈的消息下面跟了条语音,点开是他熟悉的大嗓门:“儿子,到站了给爸打电话,我本来想开车去接你,你妈说你想坐大巴看看老家的变化,我就不跑一趟了,路上注意安全。” 我听着语音,鼻子有点酸 —— 爸爸总是这样,嘴上不说什么,却把我的喜好记得清清楚楚。上次视频时随口提了句 “好久没坐老家的大巴了,想看看路边的新超市开没开”,没想到他真记在了心里。
高铁穿梭在隧道里时,窗外的光线突然暗下来,只有车厢里的小灯亮着,暖黄色的光落在邻座阿姨的编织袋上,袋子里露出半截小孩的玩具车。阿姨见我看她,笑着说:“去看孙子的,半年没见了,不知道还认不认识我。” 我点点头:“肯定认识,奶奶的味道孩子最记牢了。” 阿姨笑得更开心了,从袋子里掏出个橘子递给我:“自家种的,甜,你尝尝。” 本来我是不想吃的觉得奶奶还不容易要带给孙子得,但是还是抵不住奶奶得热情,我接过橘子,指尖触到果皮上的绒毛,心里暖暖的 —— 原来不管在哪,陌生人的善意都能让人想起家的温度。不管从前还是现在不管是之前生活不容易还是现在大家生活都越来越好得情况下,大家出门在外都永远保持着独属于我们得那份纯真和热情。
过了一会儿,我拿出耳机,想放点音乐,却不小心点开了之前社团活动的录音。里面有波哥在换届选举时的发言,有刘雪教大家折环保花瓶的声音,还有留守儿童之家的小朋友喊 “谢谢哥哥姐姐” 的稚嫩嗓音。我赶紧关掉录音,怕自己忍不住哭出来 —— 大一这一年确实难忘,可比起这些,此刻我更想听到爸妈的唠叨,想闻到家里的饭菜香,想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跟他们说说话。
高铁快到地级市车站时,窗外的风景又变了 —— 熟悉的地标建筑渐渐多起来,比如小时候常去的人民公园摩天轮,还有去年新修的跨江大桥。我赶紧拿出手机,对着窗外拍照,想发给小胖他们看看,却又突然停住 —— 还是等回家跟爸妈一起看更有意思,他们肯定会指着照片说:“你看,这桥比以前好看多了,你小时候还在这摔过一跤呢。”
下午五点半,高铁准时到站。我拎着行李箱,跟着人流往外走,出站口的人很多,有举着牌子接人的,有抱着孩子的,还有像我一样背着书包、拎着行李的学生。我没看到爸妈,却在人群里一眼认出了老家大巴车的站牌 —— 蓝色的牌子上写着 “市区 —车站”,跟我小时候坐的一模一样,只是上面多了个电子显示屏,滚动着发车时间。
我走到站牌旁,跟司机师傅打了个招呼:“师傅,还有多久发车?” 师傅看了看我,笑着说:“小伙子,是大学生放假回家吧?再等十分钟就走,你先上车歇会儿,外面太阳大。” 我点点头,拎着行李箱上了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车里已经坐了几个人,有戴着草帽的大爷,有抱着菜篮子的大妈,他们说着熟悉的方言,聊的都是家里的琐事,比如 “今年的麦子收成好”“隔壁家的小孩考上大学了”,这些话像带着魔力,让我紧绷了一学期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
大巴车启动时,我给爸妈发了条微信:“妈,我坐上大巴了,大概一小时到家,排骨不用热太多,我路上吃了个橘子,不饿。” 妈妈很快回了个 “好,我等你回来给你盛汤”,爸爸则发了个定位,说 “我在村口的小卖部等你,给你买了你爱喝的冰红茶”。
大巴车沿着熟悉的路往前走,路边的景色越来越亲切 —— 小时候常去的小卖部还在,只是招牌换了新的;村口的老槐树还在,枝繁叶茂的,树下还坐着几个下棋的大爷。我看着这些熟悉的场景,心里的忐忑渐渐消失,只剩下满满的期待。之前还在想 “爸妈会不会觉得我瘦了”“这学期没拿到奖学金会不会让他们失望”,可现在却觉得,不管我怎么样,他们都会笑着迎接我,会给我盛热汤,会听我讲大学里的事。
晚上七点,大巴车到了村里得站台。我拎着行李箱下车,就看见爸爸站在体育馆门口,手里拿着一瓶水,见我下来,赶紧走过来:“儿子,回来了!累不累?行李箱重不重,我来拎。” 他说着,就把水塞到我手里,接过了我的行李箱。我喝了口冰水,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往下滑,心里却暖暖的:“爸,我不累,这学期还挺顺利的,拿到驾照了,还当选了体育部副部长。” 爸爸点点头,笑着说:“好,好,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回家跟你妈慢慢说。”
我们往家走,路上遇到了邻居王阿姨,她笑着说:“凡凡回来了?都长这么高了,你妈天天跟我们说你在学校的事呢。” 我笑着跟她打招呼,心里满是踏实 —— 这就是回家的感觉,不管走多久,不管走多远,总有人记得你,总有人盼着你回来。
快到家门口时,我就闻到了排骨的香味,妈妈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围裙,见我回来,赶紧迎上来:“凡凡,可算回来了!快进屋,汤还热着,我再给你炒个青菜。” 我点点头,跟着爸妈走进屋,客厅的灯亮着,餐桌上摆着碗筷,砂锅里的排骨还在咕嘟冒泡,空气里满是家的味道。
我放下行李箱,坐在餐桌旁,看着爸妈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感慨。这一学期的忙碌、疲惫、焦虑,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原来不管在外经历了多少事,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爸妈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排骨,放进嘴里,熟悉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眼眶有点红 —— 这就是回家的感觉,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了的温暖与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