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最后一周,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混合着寒意与期盼的气息。校园里的梧桐树已落尽最后一片叶子,光秃的枝桠直指灰白的天空,静默中透着一股积蓄力量的味道。学期的尾声临近,各种总结和评比也悄然展开。
周三下午的班会课,气氛有些不同。班主任陈老师没有讲新课,而是站在讲台前,脸上带着温和而郑重的笑容。她手里拿着一叠鲜艳的奖状和一个精美的硬壳笔记本。
“同学们,”陈老师的声音清晰而温暖,“一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老师想利用这节课,和我们二(一)班的小伙伴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共同走过的这几个月。”
她并没有直接宣读成绩或名单,而是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老师还记得,九月份刚开学时,有些同学还会因为想家偷偷抹眼泪,现在个个都是能独立整理书包的小能手了;记得运动会上,大家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跑的坚持;记得爱心义卖时,你们把心爱的玩具拿出来,那份真诚的分享……”
孩子们安静地听着,小脸上露出回忆和思索的神情。季晨熙坐得笔直,双手平放在课桌上,目光专注地看着老师。他想起了自己刚开学时的沉默,想起了军训时咬牙坚持的正步,想起了自然课上观察蚂蚁时的触动……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看到了很多同学的进步和闪光点。”陈老师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班,最后在季晨熙的脸上停留了片刻,那目光充满了赞许和鼓励,“有的同学,成绩一直优秀稳定;有的同学,变得特别乐于助人;还有的同学……”她顿了顿,声音更加柔和却有力,“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不容易的事情时,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坚强和懂事,像一棵小树,把根扎得更深,努力向着阳光生长,并且,把这份积极的力量,也带给了身边的同学和老师。”
虽然没有点名,但季晨熙感觉到周围有几道友善的目光投向自己。他的耳根微微发热,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心跳有些快。他想起妈妈说的“爸爸的爱是养分”,想起自己悄悄下的决心“要成为爸爸的骄傲”。
“所以,”陈老师拿起那叠奖状,“经过各科老师推荐和班委讨论,我们评选出了本学期的‘学习小标兵’、‘纪律小模范’、‘进步小明星’和……‘阳光好少年’。”她开始念名字,被念到的孩子兴奋地上台,接过奖状,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季晨熙同学。”当自己的名字被清晰念出时,季晨熙深吸了一口气,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站起身,走向讲台。陈老师将一张印着“阳光好少年”的奖状郑重地递到他手中,然后,又拿起了那个特别的硬壳笔记本。
“季晨熙,”陈老师俯下身,平视着他的眼睛,声音轻得只有他们两人能听清,却字字清晰,“这个本子,是老师单独送给你的。不是因为你需要特别的安慰,而是老师想告诉你,你在这个学期里展现的勇气、担当和对生活的热爱,老师都看到了。你用自己的方式,很好地长大了。继续加油!” 笔记本的扉页上,是陈老师清秀的字迹:“致晨熙:心向阳光,茁壮成长。你的朋友:陈老师。”
季晨熙双手接过奖状和笔记本,感觉手里沉甸甸的。他向着陈老师,也向着全班同学,深深地鞠了一躬。回到座位上,他小心地将奖状夹进语文书里,把笔记本紧紧抱在胸前。那份重量,不仅仅是纸张,更是一种被看见、被理解的温暖和一种沉甸甸的认可。爸爸,你看到了吗?老师夸我“阳光”,夸我“长大了”。我没有给你丢脸。
放学路上,季晨熙把奖状和笔记本给楚颜看。楚颜接过,仔细地看着,眼眶瞬间就红了,她一把将儿子搂进怀里,声音哽咽:“宝贝,你真棒!太棒了!爸爸要是知道了,不知道该有多高兴,多骄傲!” 她的泪水是滚烫的,却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回到家,季晨熙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去玩。他坐到书桌前,将“阳光好少年”的奖状端端正正地压在书桌玻璃板下。然后,他翻开陈老师送的笔记本,在第一页,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二年级(上)成长记”。他打算用这个本子,记录下以后更重要的事情。
晚上,他在原来的成长记录本上,画了一个简单的领奖台,台上站着一个小人,手里拿着一张大大的奖状。台下,画了许多鼓掌的小手。在画的旁边,他用力地写道:
**【今天,我得到了“阳光好少年”的奖状。】_
**【陈老师说,我坚强、懂事,像小树一样向上长。】
**【我知道,这是因为爸爸在我心里种下了勇敢的种子。】
**【妈妈用爱给我浇水。】
**【我自己,也很努力很努力地向着太阳光生长。】
**【这张奖状,有我的一份,也有爸爸和妈妈的一份。】
【爸爸,这是我交给你的,二年级上学期的成绩单。你满意吗?】
这一章,通过学期末的表彰,为季晨熙这学期的成长做了一个阶段性的、来自外界的肯定和总结。这份认可,不仅是对他学业和品行的嘉奖,更是对他面对逆境时表现出韧性的最高赞誉。它像一面镜子,让孩子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努力生长的成果,也将他对父亲的告慰,从内心的期许,转化为了一份实实在在、可以触摸的“答卷”。岁末的回响,清脆而响亮,为下一阶段的成长,注入了更强大的信心和力量。夜色中,那枚“平安方向牌”紧贴心口,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份成长的喜悦,与孩子的心跳,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