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最后一周,天气悄然变了脸。天空不再是透亮的蓝,而是时常蒙着一层均匀的、灰白色的云霭,空气变得黏稠而湿润,仿佛能拧出水来。梅雨季的脚步近了。雨水不再像春天那样淅淅沥沥,而是变得绵密、持久,有时能无声无息地飘上一整天,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种朦胧的、水汽氤氲的氛围里。
教室的窗户常常关着,玻璃上凝结着一层薄薄的水雾。课间,孩子们不能到操场上奔跑,只能挤在走廊里活动。空气里弥漫着雨水的潮气和橡胶雨鞋的味道。自然角的植物却似乎格外喜欢这样的天气,红豆苗的叶片绿得发亮,藤蔓攀爬得更快了。
季晨熙发现,妈妈楚颜在这样潮湿的天气里,总会提前在他的书包侧袋塞进一把折叠伞,还会在他的外套口袋里放一个用密封袋装好的、备用的儿童口罩。这种细致入微的准备,让他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降雨,心里也觉得很踏实。
周五傍晚,雨下得正大。楚颜撑着大伞来接季晨熙,母子俩并肩走在被雨水洗刷得光滑如镜的石板路上。路灯早早亮了,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投下昏黄而绵长的光晕,像一幅被水浸过的油画。周围很安静,只有雨点敲打伞面和他们踩在水洼里发出的“啪嗒”声。
“妈妈,”季晨熙仰起头,雨丝在路灯的光柱中清晰可见,像无数银亮的丝线,“这雨要下到什么时候啊?感觉好久没看到太阳了。”
楚颜把伞往儿子那边又倾斜了些,柔声说:“这是梅雨季节,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这样。要耐心等一等,等雨季过去,天就会放晴,太阳会出来的,而且天气会更暖和。”
“等……”季晨熙小声重复着这个字,低头看着自己雨鞋上溅起的细小水花。等待晴天,就像等待爸爸回来一样,都需要耐心。可是,等待的感觉,有时候就像这梅雨天,心里有点闷闷的,潮潮的。
周末,雨暂时停了,但天色依旧阴沉。楚颜见儿子有些无精打采,便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厚厚的、带有精美插图的科普绘本《夏夜的精灵——萤火虫》。“宝贝,来看这本书,”她招呼季晨熙坐到身边,“虽然现在下雨见不到,但你知道吗?等再过些日子,天晴了,夏天的晚上,可能会有一种会发光的小虫子哦。”
季晨熙好奇地凑过去。绘本上画着深邃的、繁星点点的夏夜草丛,一只只提着绿色小灯笼的萤火虫在飞舞,如梦似幻。楚颜轻声读着:“萤火虫的生命很短暂,它们大多生活在潮湿洁净的环境里。经过漫长的幼虫期,在黑暗中积蓄力量,只为了在夏季的夜晚,发出短暂却美丽的光芒,寻找伴侣,繁衍后代……”
“它们在黑夜里自己发光?”季晨熙睁大了眼睛,用手指轻轻触摸书页上那些发光的小点。
“是啊,”楚颜合上书,搂着儿子,“你看,最黑暗的夜晚,也有生命能自己发出光来。它们的光虽然微弱,但很多很多萤火虫在一起,就能照亮一片草丛,可漂亮了。它们不怕黑,因为它们自己就是光明。”
这天夜里,季晨熙躺在床上,听着窗外渐渐又响起的雨声,脑海里却浮现出绘本上萤火虫飞舞的画面。他想起爸爸。爸爸在远方,那个他想象中可能艰苦甚至危险的环境里,是不是也像一只在黑暗中发光的萤火虫?用自己的坚守和勇敢,发出光芒,照亮和守护着重要的事物?而他和妈妈在家里,虽然思念有时会让心情像梅雨天一样潮湿,但他们是不是也应该努力做一只“小小的萤火虫”?用认真生活、努力学习的点滴光芒,照亮彼此等待的日子,也让远方的爸爸感到温暖和安心?
这个想法像一道微光,划破了他心中因连绵阴雨而产生的些许沉闷。等待,不一定是被动地忍受阴暗,也可以是主动地积蓄力量,并在等待中,让自己成为发光体,哪怕光芒微弱,也能驱散一些黑暗和潮湿。
周一上学时,雨还在下。季晨熙却不再觉得烦躁。课间,他坐在窗边,用手指在起雾的玻璃上画了一个小小的、发着光的小虫子。周小雨看见了,问:“季晨熙,你画的是什么呀?”
“是萤火虫,”季晨熙笑着说,“等天晴了,夏天晚上就可能看到。它们自己会发光,不怕黑。”
“真厉害!”周小雨也凑过来,在玻璃上画了另一只萤火虫。
晚上写日记时,季晨熙在成长记录本上,画了一个阴雨绵绵的窗户。在窗外潮湿的夜色中,他画了几只飞散的、散发着黄色光晕的萤火虫。在窗户里面,书桌前,他画了一个小男孩的侧影,小男孩的胸口位置,他用心地涂上了一点暖暖的黄色,仿佛那里也有一盏小小的灯。他在旁边写道:
**【最近天天下雨,是梅雨季。妈妈说要有耐心等天晴。】_
**【妈妈给我讲了萤火虫的故事,它们在黑夜里自己发光。】
**【我想,爸爸在很远的地方,可能也很辛苦,但爸爸像一只很大很亮的萤火虫,在发光。】
**【我和妈妈在家里,也要做小小的萤火虫。】
**【我认真读书,妈妈努力工作,我们互相温暖,就是发光。】
【这样,就算下雨天,我们心里也是亮堂堂的,不怕等待。】
写完后,他放下笔,觉得心里那点因天气而产生的潮湿感,仿佛被萤火虫微弱却温暖的光照亮了、烘干了。那枚贴身的“平安方向牌”,在梅雨季节的夜晚,触手微凉,却仿佛与他心中那盏被点亮的、关于“在等待中发光”的小小灯盏产生了共鸣。他相信,无论是窗外的雨,还是心中的思念,都无法淹没主动发光的力量。雨季终将过去,而在这个过程中积蓄的光亮,会让未来的晴空,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