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过后,日子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春节的喧嚣渐渐褪去,城市恢复了平日的节奏,只是空气中还残留着爆竹的硝烟味和节日的慵懒气息。对于季晨熙而言,寒假进入了下半场,他的“家庭基地”生活也增添了一项新的、神圣而甜蜜的“日常任务”——守护那个藏在床底下的“绝密礼物”。
自从完成了“2月30日惊喜”的准备工作后,季晨熙仿佛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是那个因为父亲归期不定而时常流露出失落和安静的孩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重大使命激励着的、充满干劲和内敛喜悦的状态。他的“寒假作战计划”执行得更加一丝不苟,甚至主动增加了“项目”。
每天清晨醒来,他第一件事不再是冲向阳台“侦察”,而是先轻手轻脚地溜下床,像只警惕的小猫,趴在地板上,撩开床单垂下的边缘,探头往床底下最黑暗的角落里张望一眼,确认那个缠满彩色胶带的“绝密物资箱”还安然无恙地待在那里。看到盒子完好无损,他会轻轻舒一口气,小脸上露出一个安心的、带着点神秘的笑容,然后才爬起来,开始一天的常规流程。
这项“晨间安全检查”,成了他雷打不动的第一个“秘密仪式”。
白天,他学习、锻炼、阅读、玩耍,一切如常。但楚颜和王奶奶都敏锐地察觉到,这孩子身上多了一种奇异的“定力”。当他拼乐高遇到难题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急躁地抓头发,而是会停下来,若有所思地看一眼卧室方向,仿佛从那个秘密的所在汲取了耐心和力量,然后继续专注地尝试。当王奶奶叫他帮忙做点小事时,他响应得格外迅速和乐意,嘴里还念叨着:“保障后勤稳定,是‘绝密任务’顺利执行的基础!”
他甚至开始了一项新的“研究”——观察日历。他书桌的台历上,二月份那一页,被他用红笔在“28”后面,小心翼翼地、凭空加了一个小小的方框,里面写上“30”,还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咧嘴笑的蛋糕。每天睡前,他都会用铅笔在当天的日期上打一个勾,然后盯着那个“30”看上一小会儿,眼神里充满了憧憬,仿佛在倒计时一场盛大的节日。
楚颜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柔情。她既为儿子找到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寄托而感到欣慰,又为这份寄托建立在一个虚无的日期上而感到隐隐的心疼。但她从未点破,只是更加细心地配合着儿子的“秘密行动”。
她会“不经意”地提起:“晨熙,今天才初五呢,离……嗯,离某些特别的日子还早着呢。” 她会帮儿子把床底打扫干净,确保那个“绝密箱子”不会落灰。她还会在给儿子买新彩笔时,特意选那种颜色鲜艳、粘度强的胶带,嘴上说着“这个粘东西牢固”,心里知道这可能会被用于“加固”那份礼物。
有一次,季晨熙正在客厅地毯上研究他的“航母作战手册”,王奶奶拖地时不小心碰到了床脚,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季晨熙像被针扎了一样猛地跳起来,小脸瞬间绷紧,几乎是冲进卧室,迅速检查了床底,确认盒子没事后,才拍着小胸脯走出来,对一脸茫然的王奶奶严肃地说:“奶奶,以后打扫‘核心区域’(指他床铺周围)时,请务必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以防‘精密设备’受损!”
王奶奶先是一愣,随即看到楚颜递过来的眼色,立刻恍然大悟,忍着笑连连点头:“哎哟,好好好,奶奶知道了,下次一定轻轻的,保证不碰坏我们晨熙的‘精密设备’!”
这个小插曲让楚颜心里又是好笑又是酸涩。孩子把那份礼物看得如此重要,仿佛那是连接他与父亲的一座脆弱的、却至关重要的桥梁。
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楚颜煮了甜甜的芝麻馅汤圆。窗外,圆月皎洁,清辉洒满窗台。季晨熙吃着汤圆,忽然抬起头,望着月亮,小声对楚颜说:“妈妈,你说……爸爸现在也能看到这么圆的月亮吗?他……他吃汤圆了吗?”
楚颜摸摸他的头:“能的,爸爸肯定也能看到。汤圆也许吃不到,但妈妈相信,爸爸心里想着我们,就像我们想着他一样,心里也是甜甜的,跟吃汤圆一样。”
季晨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低下头,默默地把碗里的汤圆吃完。然后,他放下碗,跑到日历前,看着那个被红圈标注的“30”,喃喃自语:“还要等……等月亮再圆两次……”
正月二十过后,年味彻底淡去,寒假也接近尾声。一天下午,楚颜在书房整理文件,门铃响了。是快递,一个薄薄的、没有任何标识的牛皮纸文件袋,寄件人信息依旧模糊。
楚颜的心微微一紧,签收后,拿着文件袋回到书房。她关上门,深吸一口气,才小心地拆开。里面没有信纸,只有一张照片。
照片的像素不高,有些模糊,像是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快速抓拍的。背景似乎是简陋的土墙,光线昏暗。照片的中心,是一个男人的背影,穿着沾满尘土的作训服,背对着镜头,正微微低头,看着手心。他的手心里,似乎捧着一个小小的、反光的东西,看形状……像是一枚……弹壳?或者是一块小小的、被摩挲得光滑的金属片?光线太暗,看不真切。
但最让楚颜呼吸停滞的,是照片的底部边缘,靠近男人垂下的手指的地方,用极细的笔,潦草地、几乎难以辨认地写着一行小字:
【安。念。章,好。
字迹依旧是季诚的,带着一种疲惫的急促感。“安。念。”是报平安和思念。“章,好。”……章?楚颜猛地想起,她上次寄出的家书里,似乎随口提过一句,晨熙因为表现好,又得了一张“优秀小标兵”的奖状……他指的是这个“章”(奖状)吗?他在说……孩子好?
这没头没尾、模糊不清的照片和几个字,像一块粗糙的石头,投入楚颜的心湖,激起巨大的波澜。他收到了信!他知道孩子又得了奖!他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还惦记着用这种方式回应!那张照片,他手心里捧着的,是什么?是新的“勋章”材料吗?他……他是不是又受伤了?背景那么暗,环境那么差……
万千思绪和担忧瞬间涌上心头,楚颜的指尖冰凉,眼眶发热。她将照片紧紧攥在手心,仿佛能透过这张粗糙的影像,触摸到远方那人身上的尘土和疲惫,感受到他那沉默却无比沉重的牵挂。
晚上,季晨熙进行“每日汇报”时,楚颜犹豫再三,还是没有拿出那张照片。照片上的信息太模糊,背景太令人不安,她不想让儿子过早地接触到父亲可能面临的艰辛。她只是用更加温柔和肯定的语气,对儿子说:“爸爸今天……又传来消息了。他说,他知道你又得了‘优秀小标兵’,他为你感到特别骄傲。他还说,他一切都好,让我们放心。”
季晨熙的眼睛瞬间亮得像星星:“真的吗?爸爸又表扬我了?”他兴奋地抱着铁皮盒子,对着照片大声说:“报告爸爸!收到表扬!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多‘勋章’!over!”
看着儿子纯然的喜悦,楚颜将那份沉重的担忧深深埋进心底。她知道,她必须成为孩子和远方父亲之间那道过滤风雨的墙,只让温暖的光透过来。
夜深人静,楚颜再次拿出那张照片,久久凝视。然后,她打开那个上锁的抽屉,将这张新的、带着风尘和未知艰辛的照片,与之前的弹壳卡片、木尺放在了一起。这枚“无声的勋章”,或许尚未完成,或许永远无法送达,但它所承载的思念、坚韧与无声的守护,却比任何可见的荣誉都更加珍贵。
寒假即将结束,春天的气息在空气中悄然萌动。床底下的“绝密礼物”在静静等待,而来自远方的“无声勋章”则在默默诉说。这个家,在分离与守望中,积蓄着更加深沉而坚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