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群梯队化初见成效,新引进的青年鸡羽毛日渐丰满,即将开产;育雏区的小鸡崽也扑腾得欢实,成活率稳步提升;产蛋区的“主力军”们更是争气,每天都能捡回好几筐还带着温热的蛋。网店后台,“本味农庄”土鸡蛋的链接终于挂上了“现货充足”的标签,订单稳定,差评减少。
王龙飞和李强刚松了口气,还没来得及高兴,一个新的、更棘手的问题,像发酵的鸡粪一样,臭烘烘地冒了出来——鸡粪,太多了!
鸡舍分区后,管理精细了,鸡群健康了,产蛋量上去了,随之而来的,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粪便产量。不同日龄的鸡,粪便特性还不一样:雏鸡粪稀薄,青年鸡粪量大,产蛋鸡粪粘稠…每天清两次粪都跟不上趟儿!
鸡舍里的氨气味越来越浓,即使开着排风扇,也熏得人眼睛疼。清理出来的鸡粪,在舍外空地上堆成了小山,苍蝇嗡嗡地围着打转,臭气弥漫,连路过的乡亲都捂着鼻子绕道走。
“飞哥!不行了!”李强戴着口罩,挥舞着铁锹,声音闷闷的,带着绝望,“这粪…也太多了!清不完!根本清不完!堆这儿…太味儿了!邻居该有意见了!再说…招虫招蝇,万一闹鸡瘟咋办?!”
王龙飞也皱着眉头,看着那日益壮大的“粪山”,心里直发愁。以前鸡少,鸡粪随手撒地里或者堆沤一下当肥料,问题不大。现在规模上来了,这玩意儿就成了灾难。
“不能这么堆着。”他沉声道,“得处理。还得快点处理。”
“咋处理?”李强哭丧着脸,“拉出去扔了?镇上交排污费让人拉走?那得花多少钱啊!咱卖鸡蛋的利润,够不够付这钱都难说!”
“扔了是浪费,更是罪过。”王龙飞摇头,“鸡粪是好东西,上等的有机肥!就是…得把它变成能用的好东西。”
他知道鸡粪需要发酵腐熟后才能安全使用,否则容易烧苗,还带病菌。可传统堆沤,时间长,占地大,味道冲,远水解不了近渴。
“得上设备?”李强试探着问,“我看网上有卖那种…鸡粪发酵罐?封闭式的,快速发酵,没臭味…就是…死贵!”
王龙飞没立刻回答,绕着“粪山”走了两圈,蹲下身,抓了一把粘稠的鸡粪,在手里捻了捻,又看了看旁边大棚里绿油油的菜苗和远处新栽的沙棘、枣树。
“设备…暂时上不起。”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但咱可以土法改良,加快发酵,减少污染。”
他立刻行动起来。先是拉来几车干稻草、锯末和废弃的菌菇包,和鲜鸡粪混合,调节碳氮比,促进发酵。又挖了几个浅坑,垫上塑料布,把混合好的粪堆进去,盖上旧棚膜,保温保湿,偶尔翻堆通气。
“这能行吗?”李强看着那几个冒着微微热气的“发酵坑”,将信将疑。
“试试。”王龙飞语气坚定,“同时,联系附近种大棚的、种果园的,看有没有人要腐熟好的鸡粪肥。便宜点,甚至免费送,只要他们自己来拉!赶紧把这堆消化掉!”
消息放出去,起初没人搭理。大家都嫌麻烦,怕不熟烧苗。直到王龙飞拉着几个种植户来看他们正在发酵的粪堆,掰开给他们看里面白色的菌丝,解释发酵原理和好处,才有人犹豫着拉了一车回去试种。
几天后,反馈来了。
“飞老板!你那粪肥…真行!我那黄瓜秧子,用了蹭蹭长!比化肥还猛!”
“老王!再给我留两车!我果园要用!”
“还有没?我也要点!这玩意儿比买化肥划算多了!”
口碑渐渐传开,来拉粪的人多了起来,“粪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小。王龙飞趁机推出了“预订腐熟鸡粪”的服务,根据腐熟程度和纯度,象征性收点费用,或者用蔬菜、水果以物易物。
更让王龙飞惊喜的是,经过简单发酵处理的鸡粪,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反而成了联系周边农户的纽带,换来了不少实惠,甚至间接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售。
视频里,他们没有回避鸡粪带来的困扰,真实记录了堆肥、发酵、联系销路的过程。
标题带着点自嘲和务实:《鸡群壮大,鸡粪成山!臭烘烘的烦恼,变成绿油油的财富!》
网友们看得津津有味:
“哈哈哈!博主太真实了!养殖业痛点!”
“鸡粪真是宝!博主会利用!”
“生态循环!厉害了!”
“预订粪肥!我家月季需要!”
“支持变废为宝!”
“黄土坡老农”发来语音,满是欣慰:“娃们脑筋活!化害为利,化废为宝,方是农业正道。堆肥之法甚好,然需注意彻底腐熟,防病虫害传播。若条件允许,可考虑蚯蚓养殖,进一步降解粪便,产出高档蚯蚓粪肥和蚯蚓蛋白,价值更高。”
王龙飞把“蚯蚓养殖”记在了心里的小本本上。
希望,有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拥有将烦恼转化为财富的智慧和行动力。它藏在臭气熏天的粪堆里,藏在土法改良的发酵坑里,藏在每一次变废为宝的尝试里。
这座曾经让人头疼的“粪山”,终于不再是负担,反而成了生态循环链上坚实的一环,默默地反哺着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