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但王龙飞和李静深知,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将“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将口头承诺转化为具有法律效力和持久约束力的合作关系,接下来还有大量细致、繁琐却至关重要的工作要做——股权统计明晰化与具有法律效力的股权合同签订。这不仅是保障每一位入股村民切身利益的基础,更是合作社未来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基石。
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农庄的办公室就变成了一个临时的“股权核算中心”。气氛严肃而专注,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翻动和键盘敲击的声音。
一、 复杂的数据基石:股权统计与量化
这项工作由李静主导,张小梅和村里新招的、懂电脑的年轻会计小孙担任主力。面对的是庞杂而具体的数据:
1. 土地资产量化: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复杂的一步。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报告是基础,但需要将其与每户的具体情况对接。李静在电脑上制作了详细的电子表格,字段包括:
* 户主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
* 入股地块编号(对应前期土地确权和流转台账)
* 入股面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以最新测绘为准)
* 土地等级(根据评估报告,结合土壤肥力、灌溉条件、地理位置等综合评定为A、b、c三级)
* 亩均股值(评估机构根据等级给出的基准价,如A级地每亩折合xx股)
* 该户土地总股数(面积x亩均股值)
* 备注(记录特殊情况,如地块内有特殊设施、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等)
张小梅和小孙负责将厚厚的评估报告、土地台账、户口本复印件等资料一一核对,录入系统。李静则不时停下来,与她们讨论一些边界模糊的情况:“村东头王老栓家那块地,靠近水渠本是A级,但有一角地势略低易积水,是不是适当调低一点系数?”“李老四家的地,面积没问题,但中间有条老田埂,测绘时没完全扣除,这个要精确算进去,差一厘一毫都对村民不公平。” 她们力求每一个数字都准确无误,经得起任何质疑和时间的检验。
2. 劳务股权的探索性界定: 对于选择“土地+劳务”入股的农户,还需界定“劳力股”。这部分更为灵活,需要制定一个公平且具激励性的方案。李静参考了现代企业的期权激励和绩效管理思路,初步拟定:
* 基础劳力股: 承诺每年在合作社提供不低于一定天数(如200天)的固定劳务,并签订长期劳务合同,可额外获得一定基数的劳力股。这旨在稳定核心生产队伍。
* 绩效劳力股: 根据年度考核(出勤率、技能水平、完成任务质量、团队协作等),额外奖励的股权。由合作社理事会和经营团队共同评定。
* 技术\/管理劳力股: 对像赵大虎、韩立春这样提供关键技术或管理服务的核心人员,其人力资本价值以更高比例折算成股权。这部分方案需要进一步与相关村民沟通,并写入合作社的《劳劋股管理细则》。
3. “本味农庄”投入的资本化核算: 王龙飞和李强则负责梳理农庄投入到这片土地的所有成本:清淤工程款、土壤改良费用(淤泥处理、有机肥、深耕机械租赁等)、水利设施建设、围栏、监控设备、以及即将投入的优质种苗、智能灌溉系统、甚至品牌无形资产摊销等。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将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第三方评估,折算成“资金股本”和“技术管理股本”。王龙飞对李强说:“强子,咱们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要有明细,要让乡亲们明明白白看到,我们是真的把家底都押上了,是真心实意想一起干好这件事。”
二、 严谨的法律保障:合同起草与讲解
当股权统计表初步成型时,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同步展开——股权认购协议和合作社章程的起草与定稿。王龙飞深知,再好的意愿也需要法律的框架来保障。他高薪聘请了县里有丰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法律实务经验的张律师团队。
在农庄的会议室里,王龙飞、李静与张律师进行了数次深入的磋商。
* 权利义务条款: 协议明确规定了合作社的义务(统一经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财务公开、优先雇佣等)和入股村民的权利(分红权、知情权、监督权、选举被选举权)及义务(遵守章程决议、维护合作社声誉、不得随意抽资退股等)。
* 退出机制: 这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合同设定了灵活的退出通道:合同期内一般不得退股,但遇特殊情况(如家庭成员重病、迁出等)经理事会批准,可由合作社或其指定方按评估价回购;合同到期后,可自由选择续约或收回土地经营权。条款设计既保证了合作社经营的稳定性,也保障了村民的财产自主权。
* 风险揭示: 合同并非只唱赞歌,还用醒目的字体明确了农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说明分红可能波动甚至某年无分红,但保底租金不受影响。体现了诚信和风险共担的原则。
* 章程细化: 合作社章程则更像一部“小宪法”,详细规定了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职权和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收益分配顺序,纠纷解决机制等。
合同和章程草案完成后,王龙飞没有急于让村民签字。他深知,法律文本对大部分村民来说是晦涩难懂的。他安排了一系列合同讲解会。
在村委会的大会议室,张律师用最通俗的语言,结合具体例子,逐条讲解合同和章程的关键内容。王龙飞、李静、老庞支书全程在场,随时用方言补充解释。
“这条意思是,地还是你的,就像你把地存进一个‘土地银行’,银行每年给你保底利息(租金),年底经营好了还有额外奖金(分红)。”
“退出机制就像存在银行的钱,有急用可以按规定取出来,但不能随时想取就取,不然银行没法运转了。”
“风险这一条,就是说种地要看天吃饭,卖东西要看市场行情,咱们一起努力多赚钱,但万一遇上大灾或价格不好,可能就没奖金了,但利息保证不少你的。”
讲解会后,更是设置了一对一的咨询环节。在村委会腾出的几个房间里,张律师、王龙飞、李静、张小梅等人分桌而坐,村民可以拿着自家初步的股权核算单和合同草案,就任何不明白的条款进行询问。
“律师,俺家这块地旁边有棵老树,影不影响股值?”
“静丫头,这个劳力股,咋才算干得好?谁说了算?”
“龙飞,要是你们经营团队干得不好,俺们股东能不能把你们选下去?”
面对这些问题,团队都给予耐心、坦诚的解答。这个过程,不仅是释疑,更是建立信任的过程。
三、 庄重的签约仪式:落笔千金,共赴未来
经过近两周紧张而有序的准备,股权统计全部核对无误,合同条款也获得了绝大部分村民的理解和认可。王龙飞决定举办一个简单而庄重的集中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依然在村委会广场举行。红色横幅高挂,“庞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股权签约仪式”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广场上整齐地摆放着桌椅,每张桌上都放着一式三份(合作社、农户、备案)印制精美的股权认购协议、红色印泥和签字笔。
老庞支书主持仪式,他激动地说:“乡亲们!今天,咱们就要把这件大事,白纸黑字,落笔为实了!这是信任,更是责任!”
王龙飞代表经营团队郑重承诺:“乡亲们,今天签下的不仅是名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托付。我王龙飞在这里保证,一定竭尽全力,和静丫头、强子、大虎他们,把合作社经营好,让咱们的土地生出更多的金疙瘩,让大家的股权越来越值钱!”
随后,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签约按生产小组有序进行。叫到名字的村民,家庭代表走上前,在指定位置坐下。工作人员将其股权核算单(上面清晰列明土地信息、股数、保底租金金额)放在一旁对照,再次简要提示关键条款。确认无误后,村民郑重地在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摁上红手印。每签完一份,现场便响起一阵掌声。张小梅和小孙则负责检查文件是否填写规范,然后当场将一份协议交给村民,并送上祝福。
李老四签完字,拿着协议,对旁边的王老栓说:“老栓哥,这下心里踏实了!比揣着几张租地合同得劲!”
王老栓眯着眼,仔细地看着自己的那份协议,点点头:“嗯,白纸黑字,明明白白。跟着龙飞他们干,有奔头!”
春燕代表家里签了“土地+劳务”入股协议,兴奋地对旁边姐妹说:“以后咱也是股东了!干活更有劲!”
签约仪式持续了大半天。当最后一位村民按下手印,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是为崭新的开始,为共同的梦想,也为这份用诚信和法治铸就的“金石之契”。
夜幕降临,喧嚣散去。王龙飞和李静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窗外宁静的村庄,手中拿着那份厚厚的、签满了名字和按满了红手印的股东名册。它重若千钧,不仅承载着村民的财富梦想,更承载着他们对“本味”团队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沉甸甸的期望。
“静,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王龙飞轻声说,目光坚定。
“嗯,”李静依偎在他身边,同样目光灼灼,“但我们有最坚实的土地,最齐的人心,和最清晰的契约。一起努力,把这份契约,变成实实在在的共同富裕!”
股权统计与合同签订的完成,标志着“本味农庄”与庞庄村的合作进入了一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全新阶段。这为接下来大规模、高标准的现代化农业运营,扫清了制度障碍,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