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薇的调查报告显示,赠送矿石的那位北欧科学家背景看似清白,但其所在的研究所,近一年来曾接受过来自一家瑞士基金会的大额捐赠。而这家基金会,经过层层穿透,其资金源头隐约指向了与oIAA联盟关系密切的某美国财团!
这个发现让何月山瞬间警觉起来!
一块蕴藏着如此重大秘密的矿石,真的只是对方出于学术交流的善意赠送吗?还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对方是否早已知道矿石的特殊性,故意借此试探星火的研发方向,甚至诱导星火走入歧途?
【超维逻辑分析】高速运转,各种可能性被迅速推演:陷阱概率47%,巧合概率32%,其他可能性21%。无法确定,但风险极高!
如果这是陷阱,其目的可能极其阴险:要么是利用假线索浪费星火的研发资源和时间;要么是试图通过共享“发现”,在未来窃取或诋毁星火的研究成果;甚至可能矿石本身被动了手脚,存在未知风险(如辐射、毒性或触发机制)。
何月山立刻下令:“立刻暂停所有直接物理接触矿石的实验!所有样品转入最高级别生化隔离容器!研究重点转向远程遥测和非接触式分析!同时,彻查那位科学家的所有背景和近期联系人!”
实验室安保等级提升至最高。研究人员穿戴全封闭防护服操作。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另一方面,何月山通过杨先生,请求国家相关部门协助,秘密调查那家瑞士基金会和其背后的美国财团与oIAA联盟的真实关系,以及他们是否真的知晓矿石的秘密。
调查陷入了跨国迷雾。对方显然做了充分的隐蔽工作,线索时断时续,难以抓到确凿证据。但综合各方情报,指向性越来越明显:这极有可能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极其长线的阴谋!
压力再次笼罩下来。原本激动人心的科学发现,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谋阴影。研究进度被迫放缓,团队士气受到一定影响。
何月山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和愤怒。科技的探索本应纯净而崇高,却总被这些肮脏的商业和政治算计所玷污。
在一次小范围的高层会议上,他罕见地流露出了这种情绪:“我们只是想搞清楚一个科学现象,为什么就这么难?总要防着明枪暗箭!”
唐茹坐在他身边,轻轻握住了他的手,无声地传递着支持。
徐若薇冷静分析:“老板,如果这真是陷阱,反而说明他们害怕了!害怕我们真的率先突破!我们越是要冷静,不能自乱阵脚。”
周倩也点头:“没错!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住气。我们的研究方向和检测手段没有错,只是需要更加谨慎。”
邓康推了推眼镜:“或许……我们可以将计就计?既然他们想试探,我们可以故意释放一些经过处理的、误导性的‘进展’信息,反过来迷惑他们?”
这个大胆的建议让何月山心中一动。【逻辑分析】迅速评估其可行性和风险。最终,他做出了决策:
“研究不能停,但必须调整策略。第一,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所有实验必须确保绝对安全。第二,成立一个‘反误导小组’,由薇薇姐牵头,负责制定和执行信息迷惑计划,要让对方以为我们正沿着他们设定的错误方向前进。第三,加快我们自己的、基于‘炎黄一号’原始数据的理论研究,不能完全被矿石牵着鼻子走!”
一场围绕“磐石之心”的明暗博弈就此展开。星火科技一方面更加谨慎地研究那块充满疑点的矿石,另一方面则暗度陈仓,通过多个渠道释放真假难辨的技术烟雾弹,同时强化自身的理论创新。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何月山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不同策略间切换思维。
唐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所能做的,就是更好地照顾他的生活,在他疲惫时提供一个可以彻底放松的怀抱。他们的感情在这种高压和相互依赖中,变得更加深厚。有时,仅仅是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需要和情绪。
经过几个月的斗智斗勇,国家相关部门终于传来了一些模糊却关键的信息:基本可以确定,那个瑞士基金会与oIAA核心成员存在重大关联,且他们对矿石的某些“奇特性质”似乎早有预料,但对其最深层次的秘密似乎也并不完全了解,更像是在“投石问路”。
这个消息让何月山稍微松了口气。至少证明,矿石本身的价值是真实的,对方也只是在试探和利用。
他调整了策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稍微加快了研究步伐,但核心突破被严格保密。
就在“磐石之心”项目在迷雾中艰难前行时,“炎黄一号”的主装置经过升级改造后,准备进行新一轮的大型实验。这次实验将首次尝试主动复现并放大那个神秘的能量现象。
何月山的精力不得不再次分开,同时关注两个至关重要的项目。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在这次看似常规的“炎黄一号”实验过程中,会突发一场惊天动地的重大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