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力进行技术突围的同时,星火科技并未放弃舆论和法律层面的反击。何月山深知,在国际话语权仍不平衡的背景下,必须主动发声,揭露真相,争取理解和支持。
在国家和专业机构的协助下,星火组建了一支精干的国际公关和法律团队。团队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
首先,选择在国际知名的科技媒体和学术期刊上,连续发表了一系列技术白皮书和论文,详细阐述了“凌霄”控制器、“昆仑”平台和“星火”芯片的技术原理、创新点及开源生态的建设进展。用扎实的技术细节和开放的态度,回应那些“技术窃取”的无端指责,赢得了许多国际同行的尊重和认可。
其次,法律团队向相关国际贸易组织和法院提起了针对制裁的诉讼,指控其违反自由贸易原则和国际商业规则。虽然过程漫长,但此举表明了星火绝不接受无理打压的坚定立场,从法律层面进行了抗衡。
最关键的一步,是何月山在接受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媒体深度专访时的表现。在专访中,他面对尖锐甚至带有偏见的提问,从容不迫,逻辑清晰。
他没有情绪化地抨击,而是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星火科技的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有完整的研发日志、专利记录和论文发表可以追溯。我们欢迎任何基于事实的技术讨论和质疑,但拒绝毫无根据的污名化。”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更广阔的层面:“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能源危机、产业升级等共同挑战,需要的是全球科技的开放合作,而不是筑起高墙、割裂市场。星火的开源生态倡议,正是为了促进这种合作。制裁阻碍的不仅仅是星火,更是整个人类应对共同挑战的进程。”
他甚至还提到了“炎黄一号”及其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向全球科学家发出了合作研究的公开邀请:“科学无国界,聚变能源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相信,只有开放包容、携手共进,才能最终点亮‘人造太阳’。”
这番访谈,通过全球各大媒体转载,引发了巨大反响。何月山展现出的开放、自信、专注于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科学家形象,与制裁发起方的狭隘自私形成了鲜明对比,极大地扭转了国际舆论风向,赢得了许多中立国家和科技界人士的同情与支持。
舆论场的反击初战告捷,为星火赢得了更宽松的国际环境和更多的合作可能。一些欧洲和亚洲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始绕过制裁,以各种形式与星火接触,探讨合作。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给最核心的“炎黄一号”项目争取时间和空间。
在相对缓和的舆论环境和国内全力支持下,“炎黄一号”团队得以更加专注于那个神秘的“异常能量现象”的深入研究。
何月山几乎将【技术推演(中级)】的效能催谷到极限,积分如瀑布般消耗,指向了几个越来越清晰的方向。团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精巧的实验设计和高强度的计算模拟。
终于,在一个凌晨,经过无数次失败和调整后,实验取得了决定性突破!
他们不仅成功稳定复现了那个能量盈余现象,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套极其精密的诊断系统,捕捉到了关键证据:一种从未被观测到的、疑似由特殊磁场位形激发的、极其短暂的高能粒子流!这种粒子流的能量谱特征,无法用已知的聚变反应完全解释!
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物理现象!一种可能存在于聚变等离子体中、但从未被注意到的能量产生或转化机制!
虽然其能量增益依然微弱,距离实用遥远,但其背后隐含的物理原理,可能为聚变研究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甚至可能颠覆部分现有认知!
“炎黄一号”控制大厅内,死一般的寂静之后,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狂喜的欢呼!许多白发苍苍的科学家相拥而泣!
何月山紧紧攥着拳头,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知道,他们触摸到了某种足以改变未来的东西!
他第一时间将这一重大发现,通过加密渠道汇报给了最高层和国家“金乌工程”总体组。
消息震惊了顶层。经过严格评估,决策层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炎黄一号”及其新发现,正式纳入国家“金乌工程”体系,上升为国家最高机密!给予最高级别的资源和安全保障,加速深入研究!
同时,选择性地向国际社会披露了这一发现的“存在”(但不涉及核心细节),再次强调了开放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占据了道德和学术的制高点。
星火科技,这个一度被制裁打压的企业,竟然在终极能源的探索前沿,为国家、为人类,撬开了一丝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缝!
何月山站在全新的起点上,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敬畏与探索的激情。他知道,脚下的路,将通往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
而在他身边,唐茹看着他那闪烁着智慧与梦想光芒的眼睛,心中充满了无与伦比的爱慕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