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将军府的喜讯!戚老将军醒了!”
“镇北将军府的喜讯!戚老将军醒了!”
报喜的小厮穿着簇新的藏青短打,腰间系着将军府特有的银铃腰牌,嗓音早已喊得沙哑,却仍卯着劲穿梭在京城的街巷里。
晨雾还未散尽,带着初秋的微凉,可这声喜讯像淬了火的石子,一落地便炸开了滚烫的热浪——不过一上午,从南锣鼓巷的早点铺子到东市的绸缎庄,从国子监外的槐荫道到西直门的车马驿站,几乎每个角落都飘着这桩事。
茶摊前早被围得水泄不通,粗陶茶盏里的碧螺春凉透了,茶客们却浑然不觉,端着杯子的手悬在半空,热气裹着唾沫星子四处飞:“老天有眼啊!戚老将军可是咱们北境的定海神针,他这一倒,我夜里都睡不踏实,就怕北边的鞑靼趁机来犯!”
连平日里肃穆得连苍蝇都不敢飞的衙门前,穿青色公服的官差也凑着墙角交头接耳,手里的水火棍斜斜靠在砖上,眼底是藏不住的松快——谁都清楚,戚老将军镇守北境三十载,麾下铁骑能挡千军万马,他这一醒,何止是镇北将军府的喜事,简直是整个京城的定心丸。
“可不是嘛!我那远房表舅在将军府当差,昨儿偷偷给我递了信,说老将军能醒,关键是找着了赤血莲!”穿宝蓝长衫的商人左右瞥了瞥,刻意压低了声音,可尾音里的兴奋藏都藏不住,“那宝贝有多金贵你们知道不?满京城寻了快一个月,圣上派了羽林卫四处查探,连太医院的药材库都翻了底朝天,愣是没半点头绪,没成想……”
“我也听说了!”旁边一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立刻接话,眼里闪着猎奇的光,“送莲的是吴参将家的姑娘?不就是前阵子圣上亲口钦点、未来要嫁去秦王府的那位吴姑娘吗?”
“对对,就是她!”宝蓝长衫的商人重重点头,手指在桌面敲了敲,随即又皱起眉,语气里满是疑惑,“可我实在纳闷,吴小姐虽说也是官宦千金,可吴家也就参将的品级,论家底、论人脉,比她强的贵女一抓一大把,她怎么偏偏得了这赤血莲?昨儿茶馆说书的还讲,漠北那边为了找它,连终年积雪的昆仑余脉都翻遍了,冻死了好几个采药人呢……”
这话一出,周遭瞬间静了静,连风吹过茶棚布帘的声响都听得格外清晰。
下一秒,却像捅开了装满蜜蜂的蜂窝,各种猜测劈里啪啦涌了出来。
有人捋着山羊胡,故作高深地说:“依我看,定是吴小姐得了隐世医者的馈赠!你想啊,吴家祖上在永乐年间救过一位游方大夫,说不定人家是来报恩的,特意把这等稀世珍宝送了她。”
立刻有人反驳:“不对不对!我听我家夫人说,吴家早年在江南置了不少产业,有座庄子里藏了好些前朝的珍品,这赤血莲说不定就是那会儿留下的,一直没舍得用,这回是为了救老将军才忍痛拿出来的!”
更离奇的说法也冒了出来,一个梳双丫髻的小丫鬟凑在人群外围,小声嘀咕:“我听我家小姐说,吴小姐前几日夜里梦到仙人指路了,说‘莲在淤泥,心在玉壶’,转天她就去自家后花园的池塘里捞,愣是从淤泥里寻着了这株赤血莲,花瓣红得跟血似的,还冒着仙气呢!”
版本传了一个又一个,有人信,有人疑,可谁都没否认最关键的一点——那株能救戚老将军性命的赤血莲,确实是吴菲菲亲手送到镇北将军府的,连将军府的管家都出来作证,说吴小姐送莲时穿着月白襦裙,亲手将锦盒递到了曾太医手里,说“只求老将军平安”。
没人知道,这桩传遍京城的“喜讯”,原是齐禹与怀清,在深夜烛火下布下的一场局。
选吴菲菲来送这株莲,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两人反复推敲了多次,才定下的最稳妥的安排。
一来,吴菲菲虽挂着“未来秦王妃”的名头,可吴家根基浅,她在京中贵女圈子里始终是“边缘人”——比不得英国公府的嫡女那般众星捧月,也不如礼部尚书家的小姐那般才名远播,许多人提起她,只记得“圣上指婚给秦王”这层身份,压根不会把“能寻到赤血莲”的事和她联系起来。
这样一来,既能让“献莲救将军”的事顺理成章,又能避开那些盯着赤血莲的势力窥探,毕竟没人会想到,这等稀世珍宝会落在一个“不起眼”的参将之女手里。
二来,他们与秦王早已达成合作——秦王需借国公府、镇北将军府的势力稳固自身在朝中的地位,而怀清则需秦王帮他们除去安王贤王等势力。
帮吴菲菲完成“献莲”这件事,便是合作的第一步:戚老将军醒后,定会感念这份恩情,他们自然能借这份情拉近与秦王的关系;
秦王更能借“秦王妃献莲救将”的由头,在惠安帝面前赚足“顾全大局、心系家国”的美名。要知道,戚老将军本就是圣上倚重的肱骨之臣,这份救重臣于危难的人情,惠安帝看在眼里,更会暗暗记在心里。
旁人只知惠安帝素来忌惮齐国公府与镇北将军府功高震主,却不知眼下并非动他们的时机——北境鞑靼虎视眈眈,朝中能镇住场面的武将寥寥无几,戚老将军一旦出事,北境防线便可能崩塌,这是惠安帝绝不愿见的。如此关头,秦王府主动借献莲之事为镇北将军府解困,在惠安帝眼中,哪里是寻常的“卖人情”,分明是解他燃眉之急的“救星”。既显了秦王府的分寸,又没让他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境,这份通透与识趣,恰恰戳中了圣上此刻的心思;
而对吴菲菲自己而言,这桩事更是让她彻底在京中站稳了脚跟——从前旁人提起她,总带着“高攀秦王”的轻视,可如今她成了“救戚老将军的功臣”,往后再出入贵女宴席,谁还敢小瞧她这个“吴小姐”?
一笔赤血莲,算尽了三方的好处,像一盘精心摆好的棋局,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步都踩在最关键的节点上。
而京城里那些关于“喜讯”的议论,不过是这盘棋局外的杂音,却也悄悄为这场筹谋添了几分无人知晓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