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江南的一个小村庄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若是在葡萄架下静坐,便能看到天上的南天门缓缓开启。若是趁天门开启之时,将石头从门外往家里扔,那石头便会化作金子。
村里有个叫李诚的年轻人,与弟弟李实相依为命。兄弟俩勤劳朴实,但因家境贫寒,常常食不果腹。李诚尤其善良,总是把最后一口饭留给弟弟,自己饿着肚子去田里干活。
这年七夕前夕,李诚在田里耕作时,听到村里的老人们又在谈论那个神奇的传说。
我爷爷说他年轻时真的见过南天门开,白发苍苍的王老汉神秘兮兮地说,但那石头必须是从门外往门里扔,方向错了可就不灵了。
是啊是啊,张婆婆接口道,而且石头不能太大,要像鸡蛋那般大小最合适。太大了神仙会觉得你贪心,太小了又显得不够诚心。
李诚听得入神,锄头都停了下来。晚上回到家,他把这个传说告诉了弟弟李实。
哥,这肯定是骗人的!李实不以为然,要真有这等好事,村里早该富得流油了,哪还会有人挨饿?
李诚却若有所思:可那么多老人都这么说,总不会全是编的吧?明天就是七夕了,不如我们去试试?
李实撇撇嘴:要去你去,我可不想白费功夫。
第二天清晨,李诚照例先去村东头看望独居的张婆婆,帮她挑水劈柴。张婆婆见他心事重重,便问起缘由。
婆婆,您说那个七夕看南天门的传说,是真的吗?李诚一边劈柴一边问。
张婆婆眯起眼睛笑了:孩子,传说之所以能流传这么久,总有些道理。不过啊,这世上的好事,多半只眷顾心地纯良之人。
李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傍晚回家时,他在河边捡了几块光滑的小石头,大小正如张婆婆所说,像鸡蛋一般。
李实见哥哥当真准备去试那个传说,忍不住嘲笑:哥,你也太天真了!
试试又何妨?李诚笑道,反正今晚月色好,就当是乘凉了。
夜幕降临,银河横贯天际,繁星点点。兄弟俩来到村后山坡上张婆婆家的葡萄架下。这葡萄架有些年头了,藤蔓粗壮,绿叶茂密,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
李诚席地而坐,仰头望着星空。李实虽然嘴上说不信,却也跟了过来,手里还偷偷拿了一块比拳头还大的石头,藏在身后。
哥,要是真能变成金子,咱们就发财了!李实突然兴奋起来,到时候买大房子,娶漂亮媳妇,再也不用种地了!
李诚摇摇头:弟弟,钱财乃身外之物,够用就好。若真能得些金子,我想先帮张婆婆修修她那漏雨的屋顶。
李实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
夜渐深,露水打湿了衣裳。李实开始不耐烦:我就说是骗人的吧!都这么晚了,哪有什么南天门...
话音未落,葡萄架上的叶子突然无风自动,发出沙沙的响声。一道银光从天空倾泻而下,照亮了整个葡萄架。兄弟俩惊讶地抬头,只见夜空中缓缓浮现出一道金光闪闪的大门,门楣上南天门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真...真的出现了!李实结结巴巴地说,眼睛瞪得溜圆。
天门缓缓开启,里面金光四射,隐约可见琼楼玉宇,仙鹤飞舞。一阵清越的仙乐随风飘来,令人心旷神怡。
李诚连忙取出准备好的小石头,按照传说,站在葡萄架下,将石头从门外方向往家里扔去。石头划过一道弧线,在穿过天门光芒的瞬间,竟真的变成了金灿灿的金块,落在他脚边。
金子!真的是金子!李诚惊喜地捡起金块,入手沉甸甸的,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李实见状,立刻掏出藏在身后的大石块,迫不及待地扔了出去:看我的!这块更大,变成的金子也更多!
然而,那块大石头飞向天门时,不但没有变成金子,反而的一声砸在了天门门框上。天门剧烈震动,里面的仙人们惊慌失措。只听一声巨响,天门迅速关闭,金光消散,夜空恢复了平静。
怎么回事?我的金子呢?李实慌张地在地上寻找,却只找到一块普通的石头。
李诚手中的金块也在天门关闭的瞬间,变回了原来的小石头。兄弟俩面面相觑,既惊讶又失望。
这时,张婆婆拄着拐杖从屋里走出来,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一切。
孩子们,她慈祥地说,传说之所以能流传,是因为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知足者常乐,贪心者一无所有。天门只对有分寸、懂满足的人敞开啊。
李诚恍然大悟,向张婆婆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婆婆指点。
李实却仍不甘心:明年!明年我一定准备合适的石头再来!
张婆婆摇摇头,叹息道:天门百年才为同一人开一次。你们兄弟,要等下一个百年了。
回家的路上,李诚安慰弟弟:别难过了,至少我们真的见到了南天门,这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
李实闷闷不乐:可金子没了...
勤劳的双手一样能创造财富,李诚拍拍弟弟的肩膀,明天我们早点起床,把东边那块荒地也开垦出来,种上芝麻,秋天定有好收成。
月光下,兄弟俩的影子一前一后,渐渐消失在村道尽头。葡萄架上,一串串未熟的葡萄在夜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个七夕夜的奇妙经历。
从此以后,村里人再谈论七夕看南天门的传说时,总会加上一句:记住啊,石头不能太大,人心不能太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