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姐哪好意思把提来的东西再提回去,拉着孩子们就走。
“姐……”林芝兰提着麻袋追了出去。
“哎呀天要黑了,你快回去吧。”邱姐头也不回,追上三孩子的步伐一起跑了起来。
林芝兰:……
大可不必跑这么急的......
没办法,林芝兰只得把这只老母鸡提回去,人家说下次来吃都是客气话。
冬天的时间总要比春、夏、秋三个季节过得快一些,转眼就过了元旦,林芝兰也再次收到父母写来的信件。
信里说他们已经平反了,并且很快就会恢复工作,且夫妻俩暂时不能离开沪市,希望林芝兰能带两个孩子回沪市和他们团聚。
林芝兰捧着信,手微微颤抖,眼中满是惊喜与激动。太好了,父母平反的速度比她想象的要提前了几个月,灰暗不明的这几年终于熬过来了,以后都是好日子,她真替他们高兴。
林芝兰想了,想还是给父母发了一份电报,写信太慢,等父母收到信也要一个礼拜,现在她暂时回不了沪市,孩子们在上学,且介绍信也不好开。
沪市
一栋年代悠久的小洋房里,林母在收拾混乱不堪的客厅 。“妈、妈小妹发电报来了。”林知言手里拿着从邮局拿回来的电报高兴的从外面进来对林母道。
“囡囡肯定收到我们的信了, 老林,快下楼来女儿来电报了。”林母对在楼上正整理他书房的林父喊道。
林父顾不上地上凌乱的书籍,急匆匆的跑下楼,“女儿的电报在哪里?给我看看!”
“爸,在这里。”林知言把电报给林父,他也伸长了脖子想看,刚才在上他拿着电报就急忙的骑自行车回来,压根来不及看。
二老在看完电报后,原本高兴的神情一下子就消失了。
“爸妈,小妹电报里都说了什么?”是不是小妹出事了?两老连笑容都没有了。
“你小妹说暂时回不来。”林母落寞的道,她把电报给林知言,然后拉了一把凳子坐在空旷且乱糟糟的客厅长长叹了口气。
“妈,不然我去看看小妹,这个时候学校还没有放假,两个小外甥还在上学,不然小妹肯定会回来的。”林知言安慰林母道。
“在等等吧,大冬天的,她带两个孩子坐火车也不放心。知言你和你妈去给囡囡买一些沪市的特产和衣服奶粉什么的,给她邮寄过去。”林父叹口气,要回来哪有那么简单,没有单位或者大队的介绍信,去哪里都寸步难行。
林母也知道要回来不容易,她决定去友谊商场给闺女和外孙多买一些东西邮寄过去,还要给他们汇多一点钱,也不知道她闺女在那边过着什么样的苦日子。
等母子俩大一包小一包的从友谊商场回来,林父还以为他们要把友谊商场给搬空了。
“怎么买这么多?”像不要钱似的。
“这些都是囡囡和两个外孙用得上的东西,你看这个羽绒服,多好看,售货员说是香江那边过来的时髦货呢,还有这奶粉,也是香江那边过来的,可以给两个外孙补身体......”林母喋喋不休的说着每一样东西的用处。
林父心道:家里虽然不缺钱,但也没必要这么破费的,买东西还不如给囡囡汇钱,寄票证。
他们能平反亲家肯定在背后帮了不少的忙,林父猜测,国家很有可能会恢复高考,当然这只是林父的猜测。到那时候闺女就可以回来继续完成学业,这些东西闺女回来再买也来的及的。
林父看林母那么高兴,心里没由来的有点伤感,囡囡是他们捧在手心长大的,下乡这几年块肯定吃了不少苦。
“夫人,别邮寄那么多,把衣服和奶粉邮寄过去就好了。”
“为什么啊?”林母的好心情瞬间又没有了,她女儿在乡下吃了那么多的苦,现在她给她邮寄一点东西,死老头子都不准,他还是不是囡囡的亲爹了?
“囡囡很快就会回来的。行了你听我的准没错。”林父丢下这么一句话就是上楼了。
“嘿,这个死老头子。”林母气不过,让去买东西的是他,买回来了不让邮寄那么多的也是他,真是人越老脾气越怪。还有说话就不能说明白了,卖什么关子。
“妈。您先听爸的,我上去和爸聊一聊。”林知言还以为是老父亲嫌弃他们花钱买太多的原因,等他从楼上下来后,林母问道:“你爸咋说?”
“妈,听爸的。”林知言能怎么说?毕竟一切都只是他爸的猜测,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表明会恢复高考。
“嘿....你们这两父子一条心是吧,合着我和囡囡是外人呗,行了行了,别在这儿挡道,该干嘛干嘛去。”林母不耐烦的道。哼!老林未来一个月都在书房睡吧。
“是母上大人!”林知言给林母作了一个揖。然后火速离开。免得火烧城池,殃及无辜。
林芝兰在半个月后收到了林母的包裹,还是邮递员送上门的。林芝兰送走邮递员之后,开始拆包裹。里面只有三套衣服和两罐子的奶粉还有一封信。
林芝兰先把信拿出来拆开看,林母一开始是关心她在这边过得怎么样,然后就开始吐槽林父和林大哥、林二哥来。林芝兰看得直乐,看来她这位妈妈是个可爱的人呢,她能想象得到母亲在写这封信时的模样。
林芝兰把三件衣服拿出来看了看,都是黑色的,林母在信里说,这是香江来的羽绒服,林芝兰摸了摸,还真是羽绒服,这下子她空间小孩子穿的那些羽绒服可以大量的拿出来了,到时候就说是沪市的母亲买了邮寄过来的,至于真假谁又在乎呢!
等两小只回来后,林芝兰拿出羽绒服给他们试穿,大小正合适,当时林母买的时候还好多买大了一个码,不然安安和牛牛还真穿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