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岁末寒冬,沧州地面积雪未消,四下里白茫茫一片。那柴进庄上却早是张灯结彩,一派新年气象。庄客们穿梭往来,搬送年货,好不热闹。
且说赵复携了几名亲卫,踏雪而来,马上驮着各色礼物。到得庄前,早有庄客报了进去。不多时,但见柴进亲自迎将出来,头戴暖帽,身穿貂鼠皮袄,脚下蹬一双软底暖靴,满面春风,笑声朗朗。
“贤弟远来辛苦!这般大雪天,何苦奔波?”柴进执了赵复的手,只觉他手掌粗糙,想来是习武所致,心下暗叹这少年英雄不过半载光景,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赵复躬身施礼,笑道:“大官人说哪里话。正值新年,理当来给大官人拜年。些许薄礼,不成敬意,还望笑纳。”便教随从将礼物抬上。但见是四坛好酒、两口肥羊、四匹绸缎并一些山珍野味。
柴进命庄客收了,携赵复入厅安坐。厅中早已生起炭火,暖如春日。二人分宾主坐了,庄客奉上热茶。柴进端起汝窑茶盏,轻啜一口,抬眼将赵复细细打量,但见他气质不凡,目光如电,虽只十六七岁年纪,却自有一番气度,不禁颔首微笑。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眨眼间贤弟上梁山,也都大半年了。”柴开放下茶盏,缓缓道,“想我当初扶持那王伦上山,这一两年经营下来,却始终局促一隅,难成大器。王伦虽读过几卷书,却无半分豪气,只知苟安眼前,终难聚英豪之心。如今贤弟上山不过半载,梁山的威名我可是听过无数次了。如此看来,我倒是做对了一件事。”
赵复放下茶盏,目光灼灼,盯着眼前这位柴荣苗裔,心中百感交集。暗想自己两世为人,居然都靠这柴家发迹,岂非天命乎?想到书中柴进日后遭遇那等劫难,不禁暗自下定决心,必不负柴氏恩情,定要全力护他周全。
柴进见赵复盯着自己,眼神中透着一股深沉与关切,不由笑道:“贤弟怎的这般看着我?莫非我脸上沾了茶沫不成?”
赵复回过神来,正色道:“大官人说笑了。只是想起大官人对我赵复的再造之恩,心中感慨罢了。想当初我落魄江湖,如丧家之犬,若非大官人仗义疏财,收留于庄中,又赠我盘缠助我上梁山,哪有今日的赵复?这份恩情,时刻铭记在心,不敢有片刻忘怀。”说着拱手一揖,情真意切。
柴进忙伸手扶住,道:“贤弟言重了。我观贤弟非是池中之物,他日必成大器。如今梁山在贤弟经营下,气象一新,我在沧州也时常听闻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扶危济困的事迹,心中甚慰。”
赵复叹道:“梁山虽稍有起色,但终究是草莽之地,难比大官人这丹书铁券护持的贵府。只是江湖险恶,世事难料,大官人虽有皇恩庇佑,也需多加提防才是。常言道,树大招风,大官人名震河北,难免招人嫉恨。”
柴进闻言,朗声大笑起来,摆了摆手道:“贤弟多虑了。我柴家世受皇恩,太祖皇帝赐下丹书铁券,谁敢轻易动我?再说这沧州地界,官府中人见了我也需礼让三分。倒是贤弟在梁山,要多当心那些朝廷鹰犬才是。听说近来青州府那边动静不小,怕是要对梁山不利。”
“大官人消息灵通。”赵复点头道,“年后青、郓两州欲合兵围剿梁山,此事我已有所耳闻。不过兄长放心,梁山如今兵强马壮,寨内粮草充足,又有诸位兄弟同心协力,纵然大军前来,我也有信心让他们有来无回。唯担心此战一起,难免波及周边百姓,心中实在不安。”
柴进叹道:“贤弟仁心,早已传遍江湖。只是大战一起,伤及无辜终究难免,贤弟莫要过于自责。倒是这合兵围剿非同小可,青、郓两州兵力几何,贤弟可曾探明?”说罢放下茶盏,神色凝重起来。
赵复道:“我已查清,青州出兵一万,由青州兵马统制秦明带队,还有他的徒弟黄信,以及清风寨花荣。郓州这边出兵两千,由郓州兵马都头朱仝、雷横两人带队。”
柴进闻言眉头微蹙,捋须沉吟道:“一万大军?贤弟莫怪多嘴,那青州离梁山还有些距离,怎么就要派大军这么远来攻打梁山?这其中莫非有什么蹊跷?”
原来江湖上透露的消息,只道是青、郓两州合兵攻打梁山,其中前因却少有人知。赵复便将慕容彦达如何公器私用,为报私怨动用大军之事一一告知。
柴进听罢,不禁火冒三丈,拍案而起,怒喝道:“我道是什么原因,原来这慕容彦达身为朝廷命官,竟为一己私怨动用大军,置百姓安危于不顾!如此昏聩无能之辈,只知公报私仇,实乃国之蛀虫!”
骂毕,柴进复又坐下,对赵复道:“贤弟放心,此事若有需我柴进之处,只管开口。我柴家虽已远离朝堂,但在这沧州地界,些许人脉还是有的。若能为梁山传递些消息、筹措些粮草,定当尽力而为。”
赵复拱手道:“大官人高义,赵复感激不尽。此战早已安排妥当,只等那青州大军踏入布下的天罗地网。不过,倒也真有一事还需麻烦大官人。”
柴进笑道:“但说无妨。”
赵复便将梁山开设讲武堂,教众头领读书识字、研习兵法,却苦于缺少书籍印刷器具一事细细道来。
柴进听罢哈哈大笑:“这有何难,不过印刷器具罢了,回头我让人送到山上去。只是我当真好奇,贤弟是怎么想的,居然能想到讲武堂这等新奇法子?寻常山寨只知招兵买马、打家劫舍,哪会想着教兄弟们读书识字、研习兵法?”
赵复正欲开口,柴进却摆了摆手,自己先笑道:“罢了罢了,你这脑子素来比旁人活络,想必又是些深谋远虑的打算。我柴家藏书楼里倒还有些兵书战策、历代名将传纪,一并让他们给你送过去,或许能给兄弟们添些见识。”
赵复闻言大喜,起身拱手道:“大官人雪中送炭,赵复感激不尽!有了这些书籍,讲武堂定能办得更有声色。兄弟们习得真本事,将来无论是保家卫国还是安身立命,都多了几分底气。”
二人说话间,但见一个家丁匆匆进来禀报:“大官人,大小姐来了。”
柴进一听,顿时喜上眉梢,站起来对赵复说道:“贤弟此番倒是来得巧。这就是我当初与你所说的堂妹,来来来,与我一同见。你明年也有十六了,是时候考虑成家了。”说着便拉着赵复朝门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