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城首单告捷的消息传回“星穹一号”前哨站,如同给这个新兴基地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沈墨霆看着小李带回来的厚厚一沓订单和采购清单,脸上露出了资本家看到市场蓝海时的标准微笑。
“需求远超预期啊。”他指尖划过光屏上不断滚动的订单数据,“光是黑岩城及周边区域,对制式飞剑和标准聚气丹的月需求量,就足以让我们开三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更别提还有对‘灵讯通’和‘灵能手炮’的咨询……看来,本地化生产必须立刻提上日程了。”
王磊工程师闻言,眼睛亮得像两个小灯泡:“太好了!我早就规划好了!就在指挥中心东侧那片空地,建立我们的‘一号标准化生产车间’!采用模块化钢结构,集成灵能传导网络,自动化物料输送系统……”
他滔滔不绝地描述着自己的宏伟蓝图,恨不得立刻就把那地方变成异界版的“硅基修真工业园区”。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有点……硌牙。
首先就是原材料问题。蓝星带来的复合灵材储备有限,不可能永远依赖进口。
要实现本地化生产,就必须使用修仙界的本土材料。
“根据王工的分析,炼制制式飞剑的主要材料‘青纹铁’和‘赤铜’,在这黑风山脉就有矿脉,但品位不高,且被几个小修真家族控制着。”
沈墨霆指着地图上的几个标记点,“至于聚气丹的主药‘凝露草’和‘地灵根’,则需要大面积种植,生长周期不短。”
林晓风挠挠头:“那怎么办?去把那些修真家族‘说服’了?或者咱们自己去挖矿?”
沈墨霆摇摇头:“强取豪夺非长久之计,也违背我们‘友好交流’的初衷。自己开采效率太低。最好的办法,还是合作。”
他再次找来了玄云宗的赵执事。这一次,他拿出了更详细的合作方案:由玄云宗出面,整合黑风山脉的矿产和灵草资源,建立稳定的供应链;“星穹一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提升开采和种植效率,并以优惠价格包销大部分产出;同时,吸纳当地低阶修士进入工厂,进行培训,解决就业问题。
赵执事看着方案里描绘的“资源深度开发”、“产业链整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陌生又高大上的词汇,虽然半懂不懂,但“优惠价格包销”和“解决就业”他是明白的!
这意味着玄云宗不仅能稳定赚取资源钱,还能加强对周边区域的控制,提升宗门影响力!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赵执事激动得差点当场签下灵魂契约,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说服宗门全力配合。
原材料供应初步解决,下一个难题是……生产力。
沈墨霆的计划是建立流水线。但当他将这个理念向被招募来的第一批本地修士学徒解释时,遭遇了巨大的文化冲击。
“什么?让我只负责给剑胚注入‘锐金符’这一道工序?”一个曾经跟着师父打过几年铁的青年修士一脸不满,“我可是要成为炼器大师的人!怎么能只干这种杂活?”
“炼丹也是如此?分什么配料、控火、凝丹……还要看着那个铁盒子(灵能炉)上的数字?”
一个有点炼丹基础的少女嘟着嘴,“炼丹乃是艺术!讲究的是心随意动,人与丹炉合一!这般机械操作,岂能炼出有灵性的丹药?”
习惯了手工作坊式生产的本地修士,对于标准化、流程化、分工明确的工业生产模式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和抵触。他们觉得这扼杀了“创造性”和“灵性”。
就连苏小婉看着王磊设计的那个全自动灵能炼丹炉,也皱起了眉头:“这东西炼出来的丹药,虽然成分精准,但总觉得……少了点味道。像吃饲料。”
王磊据理力争:“我们要的是稳定、高效、可复制的合格产品,不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艺术品’!先解决有无,再谈好坏!等我们积累了足够数据,优化了算法,自然能炼出更好的!”
双方理念发生了激烈碰撞。
于是,在“一号标准化生产车间”建成试运行的第一天,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剑器流水线上,一个修士非要给已经完成“锐金符”注入的剑胚再加一道自己独创的“聚灵纹”,导致能量冲突,剑胚当场炸裂,差点伤到隔壁工位的同事。
丹药生产线更离谱,一个负责控火的修士觉得灵能炉设定的温度“不符合丹道至理”,擅自调高,结果一炉聚气丹直接烤成了焦炭,浓烟触发了自动灭火系统,喷了所有人一身泡沫。
林晓风看着鸡飞狗跳的车间,幸灾乐祸地对沈墨霆说:“老沈,看来你的‘工业化革命’遇到了点小小的阻力啊。”
沈墨霆揉了揉太阳穴,并没有气馁。他深知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和方法。
他叫停了生产,将所有学徒集中起来,没有训斥,而是开始了新一轮的“思想教育”。
他没有讲大道理,而是让王磊现场演示。用传统方法锻造一把最低阶的飞剑,又用流水线方式生产一把。
然后找来几个炼气期弟子试用。
结果显而易见,流水线生产的飞剑性能稳定,手感均衡,虽然缺乏“个性”,但绝对是一把合格的工具。
而传统方法锻造的,则有好有坏,性能参差不齐。
“诸位,”沈墨霆拿着两把飞剑,语气平和,“我们并非要否定传统,否定匠心。恰恰相反,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修士能用上价格低廉、性能可靠的武器和丹药。让炼器师和炼丹师能从重复、繁琐的低阶劳动中解放出来,去钻研更高深的技艺,创造真正的‘艺术品’。”
他指了指那台冒过烟的炼丹炉:“至于灵性……我们可以慢慢研究,如何将你们的经验和‘感觉’,转化为数据,融入这台机器的‘灵魂’。这,难道不是一种全新的、更有挑战性的‘道’吗?”
一番连哄带骗加画饼,总算暂时稳住了局面。沈墨霆又调整了管理方式,设立了“质量标兵”、“效率奖金”,并承诺表现优异者可以进入“研发部”,参与更高级别产品的设计和优化。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慢慢地,修士学徒们开始接受这种新模式,虽然依旧磕磕绊绊,但生产线总算能断断续续地运转起来了。
当第一批完全使用本地材料、由本地学徒参与生产的制式飞剑和聚气丹下线时,整个前哨站都松了一口气。
尽管成本暂时比预想的高,良品率也只有可怜的百分之六十,但这是一个从零到一的突破。
沈墨霆拿起一把还带着余温的制式飞剑,对身边的蓝逸轩感慨道:“看,这就是文明的种子。虽然现在还很弱小,但总有一天,它会改变这个世界。”
蓝逸轩看着车间里那些虽然笨拙但逐渐熟练的身影,以及那轰鸣的(相对于修真界而言)机器,沉默良久,只说了一句:
“此道,亦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