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七十七章 岁华流转,灵脉长吟

又是一年辞旧迎新时,灵脉馆的灯笼比往年挂得更多,从大门一直延伸到灵脉泉边,红绸在风中轻轻晃,像串燃烧的星子。陈默踩着梯子,把最后一盏走马灯挂在学堂的屋檐下,灯影里画着守脉人的故事——墨渊挥刃破阵,墨兰泉边种兰,还有他自己带着弟兄们清理邪符的场景,是秦先生特意请画匠画的。

“陈大哥,你看这灯转得多欢!”铁牛举着根长杆,帮着调整灯绳,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雾,“孩子们说,这灯里的故事比戏文还好看,缠着我讲了三遍墨兰姐姐种兰的事。”

陈默低头望去,学堂前的空地上,几个孩子正围着秦先生学写春联。秦先生握着最小的丫头的手,在红纸上写下“灵脉长流”四个字,笔尖的墨汁带着灵脉泉的活水气息,在纸上晕开淡淡的光泽。“这‘流’字得带点弯,”秦先生的声音温和,“像灵脉泉的水,柔中带劲,才能流得长远。”

慕白和春桃在厨房蒸年糕,蒸笼里冒出的白汽模糊了窗玻璃,隐约能看见里面忙碌的身影。“再放把红枣,”慕白往糯米粉里撒着糖,“去年剩下的猕猴桃酒,我兑了点蜂蜜,等会儿给孩子们做甜汤喝。”

墨老鬼的灵位前摆着新酿的酒和刚蒸的年糕,陈默走过去,轻轻擦了擦牌位上的灰尘。“今年学堂收了十二个孩子,”他低声说,“秦先生教他们认了两百多个字,还背会了《守脉人传》的前两卷。铁牛的儿子也能走路了,抓周时抓了支木笔,将来怕是要跟秦先生学文。”

牌位上的“墨老鬼”三个字在烛火里泛着光,像是在回应他的话。陈默想起去年此时,墨老鬼还坐在炉边,喝着酒跟孩子们讲当年的事,如今虽人已不在,可那些故事、那些念想,却像灵脉泉的水,从未断过。

除夕夜的守岁宴,比往年更热闹。柳溪村的乡亲们带着自家做的酱菜和馒头赶来,学堂的孩子们排着队给长辈拜年,小丫头穿着慕白绣的新棉袄,兜里塞满了糖果,跑得像只小团子。铁牛扛着坛新开封的谷酒,给每个人碗里都倒了点,酒液在碗里晃出琥珀色的光。

“先敬天地,再敬灵脉!”老张举着碗站起来,嗓门洪亮,“感谢这方水土,让咱们平平安安又一年!”

“再敬咱们自己!”铁牛跟着起身,碗沿在桌上轻轻一碰,“守着灵脉,守着彼此,就是最好的年!”

众人笑着应和,酒碗碰撞的脆响、孩子们的欢笑声、窗外的鞭炮声混在一块儿,像首喧闹却温暖的歌。陈默看着眼前的景象——秦先生正给孩子们讲年兽的故事,慕白在给春桃的儿子喂甜汤,铁牛和弟兄们掰着手腕,老张则和柳溪村的老汉比划着今年的收成……忽然觉得,所谓的团圆,从来不是血脉相连,是这些因灵脉而聚的人,把日子过成了一家人的模样。

亥时刚过,秦先生拿出个锦盒,里面装着块新刻的木牌,上面刻着“守脉人陈默”五个字,字迹苍劲,是秦先生亲手刻的。“按老规矩,该传信物了。”秦先生把木牌递给陈默,目光里带着期许,“这牌子在你手里,灵脉就能安稳,人心就能齐。”

陈默接过木牌,触手温润,像是浸了多年的灵脉泉水。他忽然想起父亲的护脉符、墨兰的发簪、墨老鬼的铁杖,这些物件串联起的,不仅是守脉人的故事,更是一代代人对灵脉的牵挂。

“我会守好它。”陈默握紧木牌,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守好灵脉,也守好这里的每一个人。”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云层,照在灵脉泉的水面上,泛着细碎的银辉。泉边的兰花虽已凋零,却能看见土里冒出的新芽,像在积蓄着春天的力量。陈默走到泉边,把木牌放在石鱼嘴里,与墨兰的发簪并排摆放,月光下,两件信物的影子交叠在一块儿,像在完成一场跨越时光的接力。

远处传来新年的钟声,清脆的声响穿透夜空,落在灵脉馆的每一个角落。陈默望着漫天星辰,忽然明白,所谓的传承,从来不是沉重的责任,是把前辈的守护,变成当下的日常;是让灵脉的故事,在炊烟里、在笑谈中、在每个新生命的啼哭里,继续生长。

新的一年开始了,灵脉泉的水还在流,学堂的读书声还在响,那些守脉的人,那些温暖的事,会像这不息的灵脉,在岁月里长吟,一年又一年,生生不息。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
墨坛书屋搜藏榜: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